論述古代漢語互動教學模式

才智咖 人氣:2.17W

[論文摘要]文章介紹了古代漢語這門課的課程特點,分析了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和要求,論述了古代漢語採用互動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幾種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古代漢語 互動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 問題引導教學法 
   
  教學模式是對教學過程組織形式的綜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基礎之上,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將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成既相對穩定又清晰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並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式的教學模型。自從有了教育以來,人們就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索,從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教學模式的探索是一個永遠沒有止境的過程。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教學,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體系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人們對新的教學模式的不懈追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論哪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只要有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利於知識和技能的完美傳授,都是值得采用的。 
  古代漢語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和基礎主幹課。這門課程的特點是有些枯燥乏味且晦澀難懂。因其枯燥,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因其晦澀,所以內容不易理解,必須經過教師的精深講解才能理解。因此,教這門課的教師大多采用講析法進行教學,認為講析法是教好這門課的不二法門。講析法固然重要,但如果總是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就會顯得單調乏味,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教師在採用講析法進行古漢語教學的同時,還可以採用其他的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模式。 
   
  一、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及對教師的要求 
   
  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互動作用和影響的教學程式,是教與學的融合與交流過程,又是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相互促進的過程。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層次、多方位的互動活動過程。通過加強教學互動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與學習相關的教學要素,調節它們之間的關係及其內在相互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習。互動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資訊傳遞方式,建立了以創新教學與和諧教學為指導,以啟發性教學為主線,導學、助學、促學和自學相互支撐,課堂內外互為依託,通過師生各種感官的'全方位參與,促進課堂教學多向交流。充分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反饋過程,充分展示出教學過程的和諧性、互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這種模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體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它對使用該模式進行教學的教師有比較高的要求。教師作為互動教學的主導者,首先要改變灌輸式教學的傳統觀念。教師不應是知識的注入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因此要甘當配角,起引導、補充、歸納和完善作用。其次,教師要善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是確保互動教學模式得以順利實施的有力保證。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信任、和諧友善的關係。只有師生關係和諧了,學生才尊重教師,才願意聽從教師的教育和引導,互動式教學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再次,教師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要挖掘教材中適合師生互動的教學內容,設計好每個教學環節,善於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儘量引入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熱點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勇於探索新知的信心。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研究任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古代漢語運用互動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古代漢語一般開設在大學的第二學年。在此之前,學生經過國中階段、高中階段及大學一年級的學習,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知識。在國中及高中階段,接觸了一定數量的現代漢語知識,大學一年級又系統地學習了現代漢語知識,有了不少的知識儲備。這些都是學習古代漢語的基礎,學生可以拿它們和新的學習內容進行知識連結。再者,古代漢語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識都令學生感到遙不可及,其中還是有一些知識是比較淺顯的,學生完全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理解並掌握它們。因此,古代漢語教學中放棄傳統的講析法,採用互動教學模式還是可行的。 
  前文已述,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總是採用同一種講析方法,就會顯得單調乏味,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果絕對不會太好。再者,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力,為他們日後的自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參加工作後,基本上就沒有機會在教師的帶領下系統地學習了。工作中會遇到許多新的知識、新的問題。要獲得這些新知識,解決新的問題,需要自己去看書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在大學時代就要不斷加強培養。互動教學模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古代漢語教學中採用互動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互動教學模式在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從多種教學方法中體現出來,如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第二課堂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遊戲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等。下面選取幾種教學法談談互動教學模式在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1 案例教學法。被譽為哈佛大學法寶的案例教學法在1918年就開始實行,但到了1980年以後才引入我國。傳統教學法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往往教師講得非常投入,也非常精彩,但學生卻絲毫沒有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效果當然也不會太好。而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是教學互動的主角。師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案例教學法注重學生創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享受學習帶來的喜悅,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參與案例教學,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學習經驗,從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過程,同時以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發表見解,進而達到思維碰撞、互相啟發、彼此交流的效果。

論述古代漢語互動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