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新課標下國小數學練習設計的策略

才智咖 人氣:3.15W

【摘 要】:練習不僅是數學教學,也是其他各科教學經常開展的一項實踐活動,它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班級的不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裡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基礎性、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能從質、量兩方面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論文:新課標下國小數學練習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練習設計;策略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隨著新課改的層層深入,這種理念已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課的練習設計中。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訓練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優化練習設計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讓數學練習散發出新課程的氣息,是新理念下教師們所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策略一:聯絡生活,注意應用性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數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程序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絡,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數學練習才能有益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髮展的重要動力源泉。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有用的,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如學習《圓柱的體積》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一個農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塊長6.28米,寬1.57米的長方形竹蓆,在院子裡圍一個簡易的糧囤裝這些玉米。怎樣才能裝下這些玉米?請你幫助他設計幾種圍法?由於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經驗不同,所以設計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可能有圍成方形、有圓柱形、半圓柱形等。這樣的練習,不僅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現實,學生感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能應用於生活;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而且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策略二:立足課本,注意基礎性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這體現了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而國小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數量關係和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等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必須使學生學好、用好,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力求把握基礎,使練習有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對基本技能的形成,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鞏固。

如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後,可設計如下的練習:長方體有幾個面?它們是什麼形狀? 相對的面有何關係?正方體有幾個面? 它們是什麼形狀? 這些面有何關係?為什麼什麼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通過這些練習,使學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而且形成知識體系,為進一步學習形體知識建構基礎。

策略三:抓住重點,注意針對性

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是提高練習和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的新內容很快表示理解,並對模仿性的練習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練習或調研題時,很多學生就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錯誤,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學生常常錯的或預測學生可能會錯的題,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

如在教學《互質數》的概念時,設計這樣一組判斷題:

① 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沒有公約數。 ( )

② 兩個不同的質數,一定是互質數。 ( )

③ 兩個不同的合數,一定不是互質數。 ( )

④ 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 ( )

⑤ 一個質數和一個合數,不可能成為互質數。( )

⑥ 1和任何自然數為互質數。( )

通過這樣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互質數”的含義,避免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現的錯誤,使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

策略四: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表明在使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的數學教育的同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瞭解或是鑽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所以我們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存在,在練習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機動,使練習具有層次性,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練習設計中的層次性,就是指練習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從基本練習到變式練習到綜合練習,再到實踐練習、開放練習,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如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時,只要把數和運算子號按順序輸入就能得到正確結果。小明在用計算器計算“49×6”時,發現計算器的鍵“4”壞了。聰明的小明靈機一動,很快還用這個計算器把正確結果算了出來,他是這樣算的:50×6-6。你還有其它演算法嗎?用算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試試看,你能寫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此類習題讓學生設計一、兩種方法並不難,設計三、四種則稍有難度,在此基礎上,還可再設計出創新性合理方法,使中上等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展示,從而使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能獲得與之相應的成功體驗。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和差生在練習中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要認清每個學生的優勢,開發其潛能,使不同的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展示。

策略五:動手操作,注意實踐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也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那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為此,倡導數學練習設計的實踐性,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這不失之為一種好的練習方法。

如學習《千克和克的認識》後可以佈置讓學生調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個雞蛋、一袋大米、一臺電視機……;學了《認識鐘錶》後可以讓學生在星期日記錄整點時的活動;學習《統計》後可以讓學生統計城市裡主要道路上車輛通行的情況,為交通局制定車輛分流方案提供參考;……這樣的練習設計,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數學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訓練。

策略六:思想教育,注意思想性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結合數學這門課程自身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這些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有助於提高學習的質量。一道好的習題一般都能較好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在解題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感染、薰陶。

如學習《年月日》後,設計這樣一道習題: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將在我國北京舉行,這一年是( )年,全年共( )天。這道題的思想教育滲透恰到好處。通過申奧成功,學生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策略七:訓練思維,注意開放性

設計練習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策略的,或者設計一些條件多餘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有利於不同水平學生展開發散思維,有利於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並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如教《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後,設計這樣一道題:把含鹽16%的鹽水40千克改制成含鹽20%的鹽水怎麼辦?這樣一個靈活性較強的問題,打破“陳規舊矩”的束縛,引起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提高濃度的途徑:使鹽水中的鹽變多——加鹽,使鹽水中的水變少——蒸發水,由此提出兩個不同的問題:(1)需加多少鹽?(2)需要蒸發多少水?從而使問題思路明朗化。當加鹽時鹽水中水的重量不變,當蒸發水時鹽水中鹽的重量不變。學生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展開,最終得出兩個不同的答案。國小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設計這樣的習題讓學生去解答,恰恰給他們創設一種“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題中感到樂趣無窮。通過這樣的練習,能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又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策略八: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新的題型、新的要求出發,避免陳舊、呆板、單調重複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設計改錯題;讓學生當醫生,設計判斷題;讓學生當法官,設計操作實驗題,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參與練習。也可以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練習,如運用猜謎語、講故事、摘取智慧星、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各類小競賽等。這種遊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結束新課時設計這樣一個遊戲練習: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① 學號是質數的同學,② 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③ 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④ 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⑤ 學號是合數的同學,⑥ 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樣可以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和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心情結束一節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養成學生不甘落後,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策略九:加強聯絡,注意綜合性

數學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文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僅指的是讓學生對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綜合運用,還應該包括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知識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數學的價值。因此,數學練習設計要走出數學學科,讓學生去領略另外學科的精彩。設計時綜合學生所學科目,確立了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情景主題為背景,適時的穿插另外學科知識,豐富發展數學的內涵,讓學生學習數學學科以外的知識,從而領略數學的精彩。

如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時,設計這樣兩道練習:①春池春水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戲春風。這首詩中“春”字比全詩總字數少( )%。②請用百分數表示下列成語 百裡挑一( );百發百中( )。這兩題都融合了語文知識,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也學到了數學上學不到古詩和成語的知識,學生的興趣更為濃厚。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練習設計策略還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中,要以《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先進理念為指導,切實做到練習設計適度迴歸生活,關注動手實踐,適度倡導開放,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