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審計效率與審計資源優化配置

才智咖 人氣:2.67W

 一、效率及審計效率的內涵

淺談審計效率與審計資源優化配置

羅賓斯認為,效率是管理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輸入與輸出的關係。對於給定的輸入,如果你能獲得更多的輸出,你就提高了效率。類似地,對於較少的輸入,你能夠獲得同樣的輸出,你同樣也提高了效率。由以上效率定義及詮釋可知,審計效率是指審計工作實踐中發生的審計成本與審計成果之間的比率關係,是審計機構強化內部管理、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指標。審計投入與審計產出的函式關係可用圖一來解釋,圖中曲線表示審計成果與審計成本的函式關係,對曲線作切線L,該切線L的斜率即為切點狀態時的審計效率。

對圖一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該模型是可控的,即對於單項審計專案來說,審計成本與審計成果不可能無限增長,尤其是可計量的審計成果有一個極大臨界點。

第二,審計成果與審計成本是成正比關係的,但不是直線關係,也就是說隨著審計投入的增加,相應的審計成果也會增加,但其邊際收益是遞減的,一定程度後會產生負效益,亦即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

第三,審計效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所出與所得的關係,它還應包含審計成果符合審計委託人的委託意圖程度、審計資訊是否能夠得到有效表達兩個要素。

 二、審計資源的組成要素及特徵

審計資源是用於審計目的和審計建設的各類資產,它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主要指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等,無形資產指資訊資源、 社會 公共關係、審計客戶及審計文化資源等。審計工作業務性強,其產出品為審計報告、審計意見、管理建議等資訊服務,審計專業人員和審計資訊成為其最重要的審計資源,具有以下特徵:

1.知識性。審計行業屬於智力密集型行業,審計實踐要求審計行業必須加強智力投資,審計人員的專門知識和所接受的專門訓練是提供審計服務的首要條件,是審計服務的重要價值所在,同時審計工作以提供資訊服務為主要任務,因此各類相關資訊也是重要的審計資源。

2.系統性。審計資源不僅包括人力資源,也包括一定的物資裝置資源、社會公共關係資源、資訊資源、審計聲譽等,各類資源互為載體、縱橫交錯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有限性。審計資源如同其它 經濟 資源一樣具有稀缺性,尤其是最重要的審計人力資源,因為行業前景、薪酬等因素,極有可能轉向其它行業。同時,社會公共關係、審計客戶、審計聲譽資源更是經過若干年積累而來,這就決定了審計資源是有限的。

4.開放性。審計資源不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的資源系統,它必須參與社會資源這一大系統的人員、物質、資訊交換,如從 法律 、工程、 計算 機等行業招聘專業人員,從軟體公司購入審計軟體,從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獲取相關資訊等,都說明審計資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三、審計效率對審計資源配置的要求

審計資源配置的目的是強化經濟監督職能,為社會和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提高審計效率,客觀上就要求優化審計資源的配置,從而降低審計成本、擴大審計成果。假設審計資源是一定的,且審計資源在簡單的兩部門間配置,那麼審計資源配置與審計效率的關係就如圖二所示:

以上簡單的兩部門審計資源配置優化模型可進一步推廣,即多個審計部門參與審計資源分配,此時也必然存在一個效率最大化的配置模式。因此,審計效率的提高依賴於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

考慮到審計資源的特點,筆者以為,審計資源優化配置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集約化原則。審計資源是有限的、稀缺的,因此審計資源的配置不能搞面面俱到,一定要整合資源、集中使用,進而形成集約效應。

2.重要性原則。審計資源的配置必須區分主次,選擇那些有益於突出工作重點的、有益於實現重要工作目標的進行重點配置,對於重要的審計專案,要配備最適合的審討人才和裝置,提供高技師的審計資訊,這樣才能保證重點突破。

4.獨立性原則。無論是審計人員的安排,還是審計經費的預算,都要充分保證審計工作能夠獨立地展開,不受或減少外界干擾。

 四、審計資源優化配置的幾點思考

實際工作中,審計資源配置涉及的部門更多,條件更為複雜。因此,我們不僅要從巨集觀上協調審計力量的配置,更要從微觀上把握審計建設的重點, 科學 配置審計資源。

第一,巨集觀上要協調建設三支審計力量體系。本著有利於國家、 社會 、內部審計力量在社會 經濟 中發揮作用的目標,建設全面覆蓋的審計力量體系。政府審計力量的建設要緊跟公共財政支出 發展 的'步伐,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加強審計幹部的 政治 思想素質建設,完善知識結構。社會審計力量建設應注重強化註冊 會計 師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能力,全面提高會計師事務所抵抗風險的能力及審計質量。內部審計建設應以提高 企業 內部管理效率為目標,培養管理諮詢方面的專家。三支審計力量之間應保持合理的流動,還要與外部形成良好的交換渠道。同時要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力求在審計資源地域配置上能夠滿足地區市場要求。 理論 上,達到這一目標,可通過市場無數次的博弈得到,也就是可以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但是由於資訊的不完備,資源配置成本(交易費用)較高,因此必要時也需要通過行政調劑手段來實現。

第二,微觀上要合理設計審計組織體制。設計組織體制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和更合理地把組織成員組織起來,即把一個個組織成員為組織貢獻的力量有效地形成組織的合力。隨著 現代 經濟的複雜化、專業化、細分化,分工合作已成為審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審計組織也有一套自身的組織體制,它是審計組織內部分工與合作的集中體現。合理設計審計組織體制,對於提高審計效率、減少審計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審計組織體制既包括領導體制、經費物資保障體制、人員編配體制,還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的所有權體制。各類審計組織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合理設計組織體制。如政府審計為提高審計獨立性,可採用直線型組織體制;會計師事務所為規避審計風險,可採用事業部制;內部審計為提高管理效益,可採用職能型組織體制。各類審計組織內部職位的設計必須職責分明、許可權清楚、人員精簡、功能協調。

第三,個體上要科學建立審計人力資源機制。首先,要轉變人才觀,建立以人才資源為中心的人事管理體系,適應整合審計資源的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的人才儲備機制、激勵機制和進退機制,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其次,培養複合型審計人才,根據審計領域、審計物件、審計範圍和審計深度發生的新變化,重視和培育審計精神和審計文化,把尊重審計人員的精神、理想及價值追求同審計工作的目標與職責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更新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其 計算 機水平和運用先進審計理論與 方法 的能力。再次,制定審計專案計劃時,要根據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實際操作能力及思想狀況,確定審計組、主審人、審計成員等,從而達到因才施用、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範風險的目的。

第四,技術上要集中資源推進審計資訊化。隨著計算機和 網路 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企業藉助計算機資訊系統處理日常業務工作,審計工作也必須適應這一變化,積極推進審計資訊化建設,從而實現實時監控、遠端查賬、網上諮詢等目標。審計資訊化是審計技術、方法的重大 歷史 性進步,因此一定要瞄準方向,加大投入。通過審計資訊化建設,不僅要建設審計廣域網和區域網,開發出高質量的審計軟體、OA辦公系統及審計資訊資料庫,更要培養一批審計資訊化方面的專業人才,形成網路聯審的良好氛圍和法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