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治課的會考“掃描”與對策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9W

[政治論文]關於政治課的會考「掃描」與對策 考試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每年一屆的會考,屬於選拔性考試。它不僅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而且對教學有著無形的“指揮棒”作用。一般來說,考試的依據是教學大綱,考試的內容是教材的精華。對於政治課來說,會考所涉及的內容多是圍繞政治課的三大任務(即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突出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對於廢棄“三大任務”的“照本宣科”、“死記硬背”和不突出基礎理論、基本概念的教學,無疑是一種“無情”的鞭撻。“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近十多年的會考實踐表明,今年的會考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引起足夠的重視。

關於政治課的會考“掃描”與對策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一、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必然是今年會考的主要內容。

根據教學大綱規定,政治課主要是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和基本觀點。教材內容雖然很多,但其“精華”卻是主要的政治理論觀點,譬如八年級教材的“一條規律”、“四個原理”,以及私有制、階級、國家、科學文化等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涵義、產生、發展及其相互關係;九年級教材的我國基本國情、黨的基本路線,我國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我國的人口問題、法制問題等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七年級教材的有關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具體內容的概念、必要性及行為要求,均屬教材的主體內容。我們在教學(或複習)中,必須緊緊把握這些內容,力求弄懂、弄通,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地“照本宣科”、“死記硬背”。

二、題目靈活多變是近年會考試題的主要特點,也是今年會考應認真對待的一大難題。

在政治課教學的三大任務中,其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就難以學到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培養和思想覺悟的提高。所以,會考試題靈活多變,考查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情況,既是對政治課完成教學任務的鞭策,也是規範政治課教學的手段。那麼,規範的政治課教學應該是怎樣的呢?如何才能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呢?那就是教學中要重視基礎理論、基本概念的抽象過程,即從客觀事物入手,講清理論觀點。譬如講國家的概念,首先應從國家的產生過程講起。為什麼會產生國家呢?那就是因為在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產品有了剩餘,私有制便隨之產生了。這時,一部分人就有可能佔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於是又產生了階級。階級是在生產關係中處於不同地位的各種集團。在不同的階級中,一些階級就會憑藉他們佔有的生產資料,對另一些階級進行剝削和壓迫。但是,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是不會甘心的,他們必然要起來進行鬥爭和反抗。剝削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剝削、壓迫地位,就建立起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對被剝削、被壓迫階級進行統治。這種暴力機關就是國家。所以,國家的概念就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樣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國家的概念,而且也便於理解掌握國家的本質和職能,使所學知識融匯貫通。同時,它也為理論知識的運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對學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考查,仍然會是今年會考的重點。

對學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完成政治課教學任務的關鍵,理論聯絡實際則是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原則。政治課教學只有在紮實傳授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運用所傳授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才能使政治理論真正發揮其“理論武器”的作用,並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最終達到提高思想覺悟的目的。所以,對於學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考查,仍然是對政治課全面完成教學任務的鞭策,是在規範政治課的教學過程。

然而,對於學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培養,卻既是教學過程中極易忽略的重要環節,又是大家在教學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難題”。所謂教學過程中極易忽略的重要環節,是說對於學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的培養,雖然在政治課教學任務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是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人們在教學過程中卻往往只注意理論知識的'傳授,忘記了用所傳授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分析、認識客觀事物;所謂在教學中普遍感到棘手,是說大家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不夠得法。

而要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該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真正把培養學生能力列入教學的過程之中,並持之以恆。其次,要明確所謂學生能力的培養問題,是理論知識的運用問題,即理論聯絡實際問題。這裡的“理論”指的是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實際”指的是社會實際(包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現象、社會熱點問題等)、教材實際(教材中的史實、事例等)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聯絡”指的是用教材的有關理論對具體事物(即客觀實際)進行分析、認識的過程。一般來說,運用教材理論分析、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可分以下幾步來完成,即首先認識客觀事物,找準教材的有關理論;其次擺出有關理論;再次找出理論與客觀事物的聯絡點,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說明;最後歸納小結,得出結論。譬如:“運用社會發展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改革,必然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其分析、認識的思路應該是:第一步認識客觀事物,找準應該運用的教材理論。改革是調整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使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相適應,以便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實際上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運用。可見,分析說明上述客觀事物,必須運用社會發展規律。

另外,生產力的發展還不等於社會向前發展,但生產力的發展,又必然會引起整個社會面貌發生變化,於是社會就向前發展了。可見,分析說明上述客觀事物,還必須運用“社會發展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的原理。第二步擺出社會發展規律,然後用“規律”與客觀事物的聯絡點,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說明,即說明改革就是在調整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使其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以便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第三步擺出“社會發展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的原理,然後再用這個原理與客觀事物的聯絡點,對客觀事物進一步分析說明,即說明生產力發展了,生產就發展了,隨之整個社會面貌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於是社會主義社會就向前發展了。第四步歸納小結,得出結論:由此可見,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改革,必將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

總之,“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既是教學的依據,也必然是考試的依據。政治課教學的三大任務,既是教學的宗旨,也必然是考試的宗旨。教學中只有紮實教學,克服“照本宣科”和“死記硬背”,在複習中明確方向,拾遺補漏,避免“猜題押寶”,會考中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