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才智咖 人氣:2.79W

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在語文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現代教學中,許多教師的課堂提問卻是隨心所欲,沒有一個系統的提問設計,如果這樣,就起不到課堂提問在教學中應起到的積極作用。那麼,課堂提問對學生和我們的教學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認為提問有如下幾點作用:

試論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的最大失敗是學生厭學,教學的最大成功是學生樂學。人總是有意圖認識、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傾向。教師的提問如能與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相結合,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雖然不屬於人的認知系統,但它對認知活動卻有著指導、調節和強化的作用,是學習過程順利而有效進行的心理條件,在一定意義上說,“興趣在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課堂提問就是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的形式之一。

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問題是思維的表現形式,教師根據所授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一系列需要學生主觀努力去解答的問題,學生在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時,就要想方設法彌補眼前與目標間的漏洞,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而無論心理學家還是教育學家,他們總是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分析來研究思維過程及思維水平的發展。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如果具有一種方向性和指導性,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進行控制和調整,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調控教學過程教師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要經常不斷地依靠反饋資訊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而課堂提問可以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但這種反饋必須是實質性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反饋。這裡關鍵就在於問題的設計的質量如何了。

此外,課堂提問還能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導思路定向、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活躍課堂氣氛等作用。我想,只有我們瞭解了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教學中真正重視問題的設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在課堂問題設計時應該注意那些方面的問題呢?

一、明確針對哪些內容提問

第一,要抓住興趣點提問。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我在講授《山中訪友》一課時,在匯入環節我直書課題,然後讓學生想像:“作者到山中訪一個怎樣的朋友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後,一個個舉興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訪一個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訪一位得道的高僧,聽他講論佛經”“去訪一位像陶淵明一樣的懷才不遇的隱士”“作者只是去訪一戶在山裡的幫助過自己的普通的山裡人”……學生的興趣高漲,我不動聲色,讓他們翻開書,自己去書中求證,看誰說得對,學生們急於想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一個個急不可待地翻開書讀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抓住疑問點提問。抓住疑問點提問既可化難為易,又可以開啟學生的思路。比如我在講授《風箏》一文時,學生對文章中關於“精神的虐殺”所反映的社會現狀的問題感到難於理解,為此,我提出了三個問題:①作者對小弟的精神虐殺過程中,作者與弟弟各自的表現如何?②他為什麼敢於以小弟那樣?③這種虐殺在當時只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嗎?學生四人一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交流過程中問題的理解難關慢慢被突破。我――傲然 成就感 按自己的意願辦事 小弟――驚惶 瑟縮 絕望

在這一過程中我問學生:“如果這個小弟是你家中的小弟,你會怎麼處理?”學生通過比較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小弟不會反抗。在第二個問題時學生很容易聯想到封建家庭中的男尊女卑、長兄如父等封建家庭等級制度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從而更進一步聯想到整個封建社會,再結合歷史知識完成了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從而使重難點得到了突破。

第三,要抓住發散點提問。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發散思維的發散點設問,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這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創造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皇帝遊行結束後,回到皇宮他第一件事可能會做什麼?”學生們展開想像,一個個舉起了小手:“我認為皇帝會下令抓住那兩個騙子,因為他們觸犯了皇帝的尊嚴,所以他會把那兩個騙子處死”“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以皇帝虛偽的性格,他處死了騙子則表明了他是一個蠢才,連這樣的當也能上?不是蠢才是什麼?他可不承認這一點,我想他會製作一個特殊的容器,把那件不存在的衣服珍藏起來,而且下令抓住那個小孩子,讓他當奴隸,而這種做法也會得到所有大臣的贊同,所以皇帝做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些。”

學生在發言過程中,不僅拓展了思維的廣度,而且學會了結合現實中人性的理性思維進行綜合的分析,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第四,抓住矛盾點進行提問。此種提問以抓住一對矛盾或抓住一個現象提問,使討論的中心直指課文的重難點。仍以《皇帝的新裝》為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善良的老大臣、誠實的官員、皇帝以及那些農民們為什麼明明什麼也沒有看到,但他們卻都說這布美麗?”這時就抓住了一個矛盾點:即“什麼也沒有”和 “誇衣服美”,學生聯絡課文內容很快找到了答案,原來一切緣於人們心靈深處的虛偽、自私、愛幕虛榮,而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會上當受騙,課文的重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而且學生還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明白了在生活中如果擁有像書中人物那樣的性格,一定不會上當受騙,起到了一箭雙鵰的作用。

二、注意課堂提問的形式變化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心時都很清楚,這就像再好吃的東西如果吃多了也會覺得不好吃一樣。課堂提問的形式在原則上是師問生答,從而控制一節課的節奏。我這裡給大家介紹一點自己的做法。一是追問型,就是把所傳授的知識分解為一個個小問題,一環扣一環系統地提問學生,其特點是老師發問時語氣急促,問題間間隙時間短,這種提問形式能創設熱烈氣氛,訓練學生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並且使學生保持穩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積極思考,有利於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絡。例如我在講授《山中訪友》一文時設計了這要的一些問題:作者到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稱呼這些朋友的?這些朋友都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二是互問型,互問是由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你考考我、我考考你的教學活動。這種活動有利於激勵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互問可在區域性也可以在全班進行。要框定問題的範圍,注意引導學生圍繞教學重點去互問互答,切忌偏離教學內容講題外話。出現“卡殼”時,教師要及時做好引導工作。我通常在古文教學中採用這種方式,因為古文教學有大量的記憶性問題,而知識點學生也比較好找。三是開拓型,用於訓練學生運用學到的基礎知識及原理進行創造性思維。具體又可分為三種形式:①方法性提問,引導學生回顧獲得的知識的學習過程,教會他們總結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探取新知識的效率。例如我在教《紫藤蘿瀑布》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分析景物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通過對分析過程的總結得出了結論:先從作者描寫的角度如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分析,再從描寫順序入手,看作者的觀察點,然後再分析作者的文法如修辭、句式等。②規律性提問,目的是啟發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比較兒整理、歸類學會發現知識規律。如我在講解古文時,通過按“讀――釋義――背――分析”這樣的思路來引導學生分析,從而讓他們總結出自學古文的規律,而古文的知識點每一篇幾乎者是相同的,如詞語中需要掌握通假字、古今詞義的異同、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如之、者、而等。形成的規律,自然就能針對重點進行記憶。③是創造性提問,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它主要發展學生想象力,如我要講作文的立意時,先讓學生做思維發散訓練,比如出示一個圖型“○”把它想像成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事物,並賦予它某種精神,40個同學就會有40種想象,大大開拓了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