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並非虛假經濟

才智咖 人氣:2.58W
虛擬經濟並非虛假經濟  自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和虛假經濟的關係問題,就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和實踐部門的關注。究竟如何看待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和虛假經濟,對我國深化改革,推進市場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就論題簡述如下: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基本關係

虛擬經濟並非虛假經濟

在經濟執行中,"實體經濟"是用於描述物質資料生產、銷售以及直接為此提供勞務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它主要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建築業、郵電業等產業部門。

" 虛擬經濟"則是用於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它主要指金融業。"虛擬經濟"目前尚未成為學術界通用的概念,人們較多使用的是"虛擬資本".在馬克思理論中,虛擬資本是指在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資本的所有者以股權(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資本。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虛擬資本是指通過信用手段為生產性活動融通資金"(第二券,第340頁)。由此來看,虛擬經濟不僅包括證券業、資本市場,也不僅包括貨幣市場,而且包括銀行業、外匯市場等,是一個含蓋金融業的概念。在歷史過程中,虛擬經濟產生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並以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基本目的。從這方面說,虛擬經濟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過發行和交易相關票券,透明企業的財務資訊及其他有關資訊,引導資金流動,促進和調整經濟資源在各實體經濟部門和企業間的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二是促進企業組織制度的完善(例如,沒有股權分散、股票交易,則沒有現代股份公司及其內部治理結構),同時,通過提供各種金融工具,促使實體經濟部門運作風險的分散。在現代經濟中,貨幣已不是黃金等貴金屬。紙幣、電子貨幣等作為信用貨幣,本身就是" 虛擬"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貨幣及創造貨幣的過程,與實體經濟相比,也屬"虛擬"範疇。貨幣、資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實體經濟的正常執行,已離不開虛擬經濟。一個典型的.例證是,銀根一收緊,實體經濟部門立即就有反映。縱觀世界各國,可以說,沒有虛擬經濟,就沒有現代經濟。

近50年來,尤其是80年代以來,虛擬經濟中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是,在金融創新中,金融衍生產品快速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主要功能在於,分散和防範金融風險,並通過促進資金流動(包括國際流動)來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80年代中期,隨著"廣場協議"簽署,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與美元的比價從240:1急速升至140:1),由此導致了我國的日元外債在價值上的嚴重損失(一些使用日元外債的企業,迄今難以"翻身"),如果我們在借入外債中,能夠及時地運用外匯期貨中的某些運作手段(如套期保值),則不致發生這類損失。在國際社會中,運用金融衍生產品來防範金融風險的例子,不勝列舉。毫無疑問,正如世間其他事物,金融衍生產品也有其負作用,但這些負作用,是可通過嚴格金融法治、加強金融監管等予以控制和防範的。

實體經濟與虛假經濟的關係

" 虛假經濟"是用於描述經濟執行中虛假成份的概念。在國內外學術界,這一概念用得不多,近年較為流行的是"泡沫經濟".實際上,所謂"泡沫",指的就是經濟執行中的虛假成份。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與銀行、股市等金融活動直接相關,東南亞危機冠以"金融"危機,這是一些人認為,虛假經濟主要來源於金融部門,是虛擬經濟的產物。但是,這一認識,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現實,更不利於實現"兩個轉變",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歷史上看,從1825年至1920年的 9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先後發生了11次經濟危機(其中,1857年以後的經濟危機成為世界性經濟危機)。這些危機主要不是由虛擬經濟引發(此時,虛擬經濟並未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現象)的,而是由實體經濟部門中的虛假因素導致的。對此,恩格斯曾深刻地描述說:"運動逐漸加快,慢步轉成快步,工業快步轉成跑步,跑步又轉成工業、信用和投機事業的真正障礙賽馬中的狂奔,最後,經過幾次拼命的跳躍重新陷入崩潰的深淵。如此反覆不已。"(《反社林論》,單行本,第273頁)從現實來看,日本泡沫經濟與房地產"熱"直接相關,而房地產業屬實體經濟範疇;東南亞金融危機雖從金融市場發生,但其深刻原因則在於實體經濟部門缺乏足夠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導致對外貿易的持續逆差,外匯儲備劇減。如果說,在日本泡沫經濟、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還有虛擬經濟的負面作用的話(例如,在日本泡沫經濟中,有股市"熱"、銀行信貸不嚴等問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也有匯市和股市的"熱炒"、銀行信貸不嚴等問題),那麼,韓國的危機,則主要是由實體經濟部門(大企業)的虛假問題所引致的。

TAGS:虛假 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