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職學校分層次教學管理模式芻議

才智咖 人氣:2.2W

[論文摘要]分層次教學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因材施教,這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班級制教學的整體劃一性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之間的矛盾,既達到了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又契合了“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新要求,有利於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本文從可持續發展觀的新角度,從學生教學,課堂教學,教師管理三方面探討了分層次教學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為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論中職學校分層次教學管理模式芻議

[論文關鍵詞]個體差異;分層次教學;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中專學校並軌招生改革後,學生入讀中職學校逐漸由劃定分數線變為取消分數線,為了爭取生源,各校展開了招生大戰。但是隨著教學規模的擴大,各種問題也接踵而來。近幾年中職教育發展實踐一再證明,招生難、就業難、教學難,管理難已經成為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因素。究其根源,不難發現由於中職招生分數線較低,有些學校甚至出現招生“零門檻”,教育背景的不同導致學生水平良莠不齊,而現行的中職教學忽視了學生水平和個體智力的差異性,仍採取傳統的“一刀切”模式,按同一標準實施教學,統一課本,統一難度,這必然造成學習過程中好學生“吃不飽”與差學生“吃不了”並存的兩難局面,不利於實現既定的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更重要的是,這種單一模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自然缺乏競爭力,難就業,而“就業難”又會加劇“招生難”,迫使中職招生門檻一降再降,生源質量缺乏保證又最終影響到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從而使其發展陷入某種惡性迴圈中。由此可見,改革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次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多層次人才是幫助中職學校走出發展困境的關鍵途徑之一。

二、可持續發展觀與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明確指出中職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提高教育質量則成為最為緊迫的任務。本文論及的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確契合了這一方針政策。通過分層次教學,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培養國家“人才強國”戰略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又可以使中職學校擺脫現有的發展困境,進入“好就業,好招生,易管理”的良性迴圈模式,推動中職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是這一發展觀的靈魂。對個人而言,就是提倡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而分層次教學將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其特長、潛力、需求量體裁衣,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並及時做以調整,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為其今後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可見該模式凸現了“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該模式之下的學生可以享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由空間,既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學會自主學習,又有利於素質教育中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終極目標的實現。

(二)有利於中職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走出困境,持續發展)
  當前中職學校普遍存在著諸如“學生不願學,教師很難教,學習風氣差”等現象,而分層次教學有望改善這一現狀。究其上述問題的根源,不難發現中職學校中教學進度與難度多年不變,教師上課慣於照本宣科,缺乏變通空間,自然缺乏積極性,而面對水平不一的學生,上課也缺乏成就感,這無疑會影響其備課的積極性與上課的狀態。而實施分層次教學,對於不同的教學班級,授課難度和進度不一,這種變革為個人授課提出了適時調整的新要求,對教師不乏挑戰性,加之分層次教學模式下實施的教師激勵機制,無疑有助於激發其積極性與求知慾,主動為個人設定新的發展目標,從而促使教師通過學習或進修提高自己以獲得進一步的個人發展。

顯而易見,分層次教學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既有助於改變教學風氣,也會激發個人的創造性與能動性,增強其責任感與成就感,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實踐反覆證明教師個人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分層次教學模式下,學校可合理整合優化教學資源與人力資源,因班級學生水平不同配備不同的師資力量,這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與教師授課的積極性,端正學風和校風,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助於拔籌選優,突出優秀學生和優秀教師,從而為學校培養出一批高質量的畢業生和高素質的骨幹教師,這也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強調的“以質取勝”的原則,無疑有利於增強中職學校自身的競爭力,樹立學校在就業單位和兄弟單位中的口碑,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擴大學校的對外影響力,從而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生存空間。

三、分層次教學模式理論基礎與可行性

(一)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分層次教學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班級授課制不易照顧學生個體差異而致使學生髮展受挫的弊病。其理論基礎一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表明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兩個方面,教學唯有從這兩個不同的水平的差異出發才能建立學生新的最近發展區,使教學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真正手段,而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卻忽略了這些差異。二是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僅在於個體智慧的高低,還在於每個人的職能組合不同,因此,並非所有的學生都要採用相同的方法學習,社會和學校都應承認每個人可以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但是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過於注重教學計劃的`整體推進與統一性,未能關注到學生因個體差異具有不同的認知需求。因此,有效的教學應從學生的不同智力程度和認知程度出發,使不同層次上的學生均有進步和拔高的空間,把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變為現實可以達到的水平,使其得到最高程度的個人發展,而這正是相較於傳統模式,“分層次教學”所具備的種種優勢所在。

(二)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1.分層教學的分類標準
  (1)學生分層:近幾年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兩極化非常明顯,呈馬鞍型的非常態分佈,要麼有一定的基礎,能輕鬆完成中職學習任務,要麼水平太低,很難完成學習任務,中間狀態很少。因此在分班中,可先按專業的不同粗分為二個層次。再根據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動手能力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按教學大綱要求,將其劃分為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二個層次,學生依次分為A、B二個層次來進行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