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對策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7W

摘要:新媒體環境改變了當代的社會,更對當代的大學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媒體環境之下的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普及,更是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挑戰,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對策分析論文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對策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雙面的,既有正面的影響,同樣也有負面的影響,本文將深入研究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對策。

一、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首先,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擁有了更為豐富的教育平臺,具有資訊資源豐富、資訊傳輸效率高、資訊的覆蓋面全面等特點,使得新媒體在大學的教育中凸顯出一定的優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能夠主動地、大規模地傳播積極健康的思想,傳達大學相關的新政策。由於新媒體打破了傳統資訊傳遞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是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極大地擴充套件了,當代大學構建新媒體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有利於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健康積極地發展。其次,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所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之上,教師的講述就是知識傳授的唯一方式,而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部落格、微信朋友圈、論壇等網路交流平臺的出現都為資訊及時又便捷的傳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大學思想政治教師通過新媒體這種方式,能夠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以及集體主義等思想教育全方位地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

(二)負面影響

當然,新媒體下的資訊是虛擬的,是真是假都無法確定,海量的資訊不可避免地對當代大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對網路有一種依賴感,當代大學生沉溺於網路,很可能荒廢其學習。並且長期進行網路交流,其實際的能力也會不斷弱化。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會受到各種思想的衝擊,心理問題頻出也是所有教育者共同擔憂的`問題。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出發,新媒體環境下的外來文化會侵入校園,影響和諧校園的構建,並深深影響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而,新時期的新媒體環境之下,當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臨的工作難度會更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對策

(一)提高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認識

當代高校應該認識到新媒體環境在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把握新媒體的優勢,並結合校園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充分發揮網路的優勢,積極推動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此,教育者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使用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夠有效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應該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在網路的大環境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二)健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執行機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因而,健全和完善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執行機制,才能夠保證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而這同樣也是保證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積極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網上的資訊紛繁複雜,強化網路交際安全理念也是當代大學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對於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評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評機制,大學的教育者能夠在監督下工作,以保證當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大學生提供更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新媒體環境下建立高質量的教育網站

當代大學生是使用網路最為頻繁的群體,而網路又同樣是當代大學生教育的重要載體,大學通過其技術建立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構建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網路體系,增加大學生身邊的實際案例,以引發當代大學生的關注,讓當代大學生在這個網路平臺中相互溝通,促進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

(四)營造積極向上的新媒體網路文化氛圍

一個大學的氛圍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新媒體的環境下,積極營造和諧向上的網路文化氛圍,有助於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更能夠促進當代大學思想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動的順利展開。高校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及時捕捉網路中的實時資訊,以營銷一個健康的、積極的校園網路文化氛圍,不斷引導大學的學生有效利用網路,讓他們在健康的、積極的、文明的新媒體網路環境下生活。這樣不僅僅能夠為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未來就業提供便利,而且更能夠促進當代大學生在無形的網路思想政治環境下實現教育功能。

三、結語

在當今的21世紀,網路逐漸成為我們每一個人離不開的東西,因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要與新媒體融合在一起,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促進當代大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妍妍.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信陽師範學院,2015.

[2]崔煥彩.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