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文

才智咖 人氣:7.94K

一、增強高校輔導員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文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性的學習,我們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目標是什麼,工作重點是什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為何。高校輔導員在明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的情況下,教化別人就顯得更加重要。首先我們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其次作為輔導員我們自身工作的目標是什麼,“目標”和“目的”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從“目標”和“目的”兩個詞入手分析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內涵,目標與內容,目的與要求,二者含義相近,但是不能等同。“目標”一般外延要大一點,抽象一點,指向遠一點;“目的”較“目標”比較具體,目的往往比較近一點,目標是較長時間想達到的目的,一般情況下,今天、明天或一時一事,或短期內預期達到什麼目的,不說目標,目標是某一時期,某一階段人們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實現預期的目的的一種狀態和結果。任務是為實現目標、達到目的,在某一時刻、某一階段應該做些什麼事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的要求與人的發展要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在政治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教化、細化的,具體的目標即目的,應該根據不同的時間、空間、物件和社會要求來確定。

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好公民,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目的同時也是總目標。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應該時刻培養自己和學生做新時期的“四有”新人,從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和有文化的四個層面來學習,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也有“社會主義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的層次之分;國家法規,一定紀律規章,團內、黨內紀律;三個層次之分;還有區分不同的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調動積極性、凝聚人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主要任務,同時,也是我們高校輔導員的重中之重。其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可以是從事黨的工作系統、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統戰部、學生工作部、黨校共青團系統和工會、婦聯,工作內容,說服教育,引導幫助,動員協調等方面,凡是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所需要的思想工作都是其工作內容,改造主觀和客觀世界。

二、當前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環境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授課過程中,很多情況下采取“灌輸”的教育方法,在不瞭解學生心理,不清楚學生實際所需,也沒有分析學生自身特點的情況下,來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抓住、發揮出學生主體性的實效性,因此,教育效果不顯著。對教育物件即大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是高校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目前,“90後”是大學的主體,與以往學生相比,他們的自主意識、民主平等意識等顯著增強,如果輔導員仍採取簡單生硬的單向灌輸教育方式,則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深入學生中間深入瞭解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實質: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和實踐育人。所謂環境,是人的一切活動及人自身順利發展的基本條件。環境又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條件的總和;社會環境,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按其形態可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種特殊意義的環境,廣義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環境因素,指教育活動外部的,自發的環境因素內部的和自覺的。巨集觀環境,社會經濟制度及經濟生活條件,社會政治制度及現實政治狀況,社會文化及各種文化活動、大眾傳播媒介等。作為高校的輔導員,我們首先應該高度重視“環境育人”的問題,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其次高度重視環境的“可創性”,環境是可選擇,可利用,可改造,可創造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逆境成才。第三優化環境,“自取”而得,“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最後,系統化研究,整體性、聯動性的研究,充分適應環境整體功能,良性聯動功能;高度重視現代傳媒和輿論環境。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特徵和重要職責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作為輔導員我們不僅教化學生還要了解學生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如何處理好大學生的人際關係、保持好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問題,學生就是學習的,而環境與地位的錯位變化,給他們在學習目的和學業成就帶來了很大問題,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大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凸顯在生活方面,大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群體,各個方面的消費也相當突出,消費思潮、消費方式、消費金額、消費目的的不同也不斷充斥著高校學生的生活。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明確當前形勢,提高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全方位教育大學生,多角度提高大學生充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意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日常生活當中的大花大用,追求名牌與時尚,崇拜個性等消費。最後,大學生存在的問題表現在思想方面,大學生是充滿活力有思想的群體,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見解,但是,在有些時間就會表現出政治信仰的迷茫,在有些方面也會表現出愛國主義精神的缺失,甚至存在著崇洋媚外的思想,或者是自我主義為中心以及拜金主義、價值取向嚴重扭曲、道德觀念淡薄、心理素質較差等問題都存在於當下大學生當中,所以,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當中,應當充分地認識到大學生的成長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當前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為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思考。我們既要在重視思想理論方面的政治教育上下功夫,又要注重實際和社會相結合。充分發揮輔導員所起到的作用以及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通過知、情、意、信、行時刻提醒我們,我們不僅能夠做到,還要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習慣成自然的做,來提高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知”是前提,是情、意、信的基礎,是行為先導;“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劑,是行的推動力;“信”是核心,是知、情、意的“合金”,是行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必然體現,是行的槓桿,“行”則是知、情、意、信辯證運動的外在表現和一般結果,是進一步強化、鞏固知、情、信意的基礎。首先將高校輔導員工作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學校的穩定發展和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們要重點建設一支高校輔導員的隊伍,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高素質、職業化、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理論與輔導員工作緊密相連,輔導員在掌握相關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管理層面、教育層面和學習層面都要深刻認識到心理學知識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重視加強對輔導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的培養,提高心理學知識的`專業水平,增強每一名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在認識上自上而下全面保持統一,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部署下,在組織上給予有力的保障,在實施策略上採取科學的方法,加強輔導員自身素質,促進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的全面發展。增強輔導員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加強對管理科學、教育科學和崗位職責的研習,認識到自身工作當中教育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缺失,主動通過多渠道、多途徑,來加強對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的學習,在工作當中積極吸收和運用心理學知識,增強自身的工作經驗、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

因此,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著重提出了對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的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制定輔導員、班主任培訓規劃,建立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做到先培訓後上崗,堅持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第一,要建構一個心理學知識構架,在構架當中積極運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使心理學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到彰顯;第二,輔導員應重點掌握有針對性的和大學生心理髮展息息相關的知識;第三,注重實踐教學,將學習內容實際化,將教學內容實踐化,針對不同特徵的學生,不同型別的學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不同而選擇有效的技術開展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再者,應注重多種培訓形式相結合。運用案例的不同來進行研討分析、角色的不同來進行不同的扮演探討、現場突發情況的不同會展示出事情的突發性、危險性和影響性的不同,根據不同的狀況來進行模擬處理等等效果分析和培訓形式,同時還應將身邊發生的事情融入輔導員的工作中去,凸顯出輔導員工作的及時性,延續到輔導員的行為中來,彰顯出教師教書育人的華彩,進行與高校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開展業務交流、案例研討和心理溝通等,解決在培訓過程當中的存在的問題,瞭解輔導員在培訓過程中的滿意度、感受和體會等,為向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邁進的過程當中提供可靠翔實的資料,真正瞭解輔導員掌握的實際情況,根據培訓後的測試結果,這既是培訓本身的內在需要,也是對參與培訓輔導員的一種外在推動;此外,還應將評估延續到輔導員績效考核中,為獎勵、晉升、綜合考核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