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解析與應用探討

才智咖 人氣:1.68W


  論文摘要:尊重生命,體現人性,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理念。健康課堂是當前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它不同於一般的學科課程,也不是簡單的班級主題活動。為了切實提高學生心理能量和心理彈性,創設一個科學高效的心理健康課堂的模式供心理教育工作者參考是非常必要的。基於此,本文嘗試並提出構建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

  論文關鍵詞: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心理健康教育
  
  一、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的內涵
  
  心理健康課堂的內容一定要從學生的問題和生活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最為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當下最渴望得到幫助的問題,並且這種問題應該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問題,能夠引起共鳴,引發討論。總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內容設計應該從滿足學生的心理髮展需要出發。
  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課堂應該優化學生的活動過程,營造開放、歡快、接納和尊重的氣氛;提供師生、生生坦誠交流、分享的平臺;創設包容、合作、生成和鼓勵的心理;形成平等、和信任的師生關係,從而讓心理健康課堂充滿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是指從學生問題邏輯和生活邏輯出發,以“活動”為載體的“感知—分享—感悟—踐行”的結構流程的教學模式。簡言之,為實現師生和諧發展和心靈共同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內容上必須精心選擇,注重身心和諧。在活動過程中應注重充分交流分享,強調心理環境的和諧。
  
  二、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建立的理論依據
  
  1.後現代主義課程觀為“感知—分享—感悟—踐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
  後現代課程觀強調價值多元,重視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和建構性。它否定了傳統課程的預設性、靜態性,認為課程不再是“跑道”,而是“奔跑”,是在教師帶領下師生共進、相互鼓舞的奔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呈現開放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是情緒調節、情緒體驗,是心靈的溝通、理念的認同,強調學生的心理體驗和分享,重視開放的、互動的、共同的對話,學生的答案沒有絕對對錯之分,只要是真實感受和想法都應該可以盡情地表達,在對話交流中產生心靈的碰撞。
  2.心理健康教育觀為“感知—分享—感悟—踐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不在於傳授多少心知識,而在於對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心理髮展有意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和學生潛能開發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是一個生成(而非預設)的過程,強調人的心理品質的“形成”而非“教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需要在學生自我的逐步生成過程中流動,課程運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面臨眾多未知的、偶然的因素,自我的每一步新生都伴隨著課程的不斷設計、更新和擴充套件。
  
  三、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的目標
  
  1.促進學生人格的和諧發展
  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應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學生心理與行為發展的實體上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學生的情感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以保證有效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學生人格的和諧發展。
  2.促進師生心靈的共同成長
  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目標具有發展性和性。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以學生潛力的挖掘和培養為立足點,關注發揮個人潛能和個人心理能量的增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和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創設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讓學生充分地張揚個性,在師生、生生真誠的對話和充分的分享中,促進師生心靈共同成長。
  
  四、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的框架
  
  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智慧得以開發和人格得以塑造為宗旨;以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促進學生身心和諧。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應有以下四個環節。
  1.感知
  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及特點,選擇合適的內容,運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來形成個體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一些心理體驗,增強其心理感受,以達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目的。選取的活動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需要,選擇那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既生動有趣,又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如心理遊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心理測試等。
  2.分享
  教師應創設相互信任、關心、理解、接納的人際交往氛圍,給學生留足思考、體會和表達的空間和時間,並在學生似有所悟、似有所感的時候相機組織交流,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大膽地說出來,把自己的體驗、情感與老師和同學們進一步分享。這種處理方式一方面有利於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心靈體驗,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愫。從而有助於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去調整自己的某些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
  教師應以朋友的角色參與討論,幫助發言學生澄清自己要表述的真實意義,引導學生考慮問題解決的可行性思路,不追究發言內容的錯誤,只注意問題解決的方向,多用鼓勵性語詞,避免批評與責難。可採用以下句式:你覺得……你似乎……根據你的經驗……據你所知……你想說……你的意思是……我覺得你……可能你覺得……我不敢十分確定,你的意思是不是……我猜想你可能是……這是你的感覺(意思)嗎……等等。
  3.感悟
  心理健康課堂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整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講述、講解。即使是在教給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時,也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去想辦法,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提示,最後引導學生和大家分享自己對本節課的感受和啟發,幫助其歸納、總結、補充和提煉。這種讓學生自得自悟的方式顯然要比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有意義得多,學生的體會也深刻得多。領悟是學生克服心理不適應、促進自身發展的關鍵,它往往伴隨有深刻的認識飛躍。即使學生的自我昇華還比較幼稚,教師也不可越俎代庖。
  4.踐行
  心理健康課堂的最終目的是“助人自助”,即通過體驗和分享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內在力量,實現學生體驗和反思下的自我成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結束環節可設定相應的行為訓練,或在結束時佈置聯絡生活實際的作業,鼓勵學生將所瞭解的或掌握的一些心理的方法和技巧,內化到生活中,遷移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從理論的高度去指導實踐,最終轉變為自身的行為和能力,實現完善個性、健全人格的目的。
  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要取得滿意的效果,達到既定的目標,有賴於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互動,以提供給學生各種體驗或經驗,而不是僅僅由一方向另一方呈現教材。它更重視學生的自我體驗,並從中獲得新的經驗。同時,還重在學生的經驗分享。在活動情境中體驗情感,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經驗的理念,是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設計和實施的重要指南。
  
  五、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的評價
  
  筆者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通過和學生的交談和了解到,學生高度評價了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活動過程中的參與率、興趣度以及問題回答的合理性、發散性較高,保證了絕大多生學會並掌握了自我調控、自我疏導等方法和技巧。
  學生能夠利用課上的“空白”時間自省自己的思想、行為。教師為學生留有課外延伸和實際應用的實踐訓練專案,並有隨時對活動目標進行反饋調控和鞏固強化的措施。每節課學生們都會在活動中盡情地感知、分享、感悟,達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但是部分學生不能有效遷移到生活中,出現了一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就會迴歸原狀的現象。因此,讓學生把體驗到的東西內化到生活當中去,也就是如何更好地踐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淺析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解析與應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