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4P,顧客營銷模式初探

才智咖 人氣:1.96W
挑戰4P,顧客營銷模式初探
一、 營銷的困惑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市場行銷學的引入為中國的市場行銷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到為止,傳統的4P營銷(產品Produck、價格Price、地點Place、促銷Promotion)也一直成為指導我國營銷實踐的主流理論。然而,隨著我國國民的飛速發展,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特別是面對知識經濟的來臨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加入,傳統的4P營銷模式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它無法滿足中國對品牌形象、服務水平和顧客關係等重要營銷戰略的更高要求。

以品牌為例,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我們隨時隨地可以看到諸如可口可樂、麥當勞、萬寶路、賓士、耐克、索尼等等國際品牌的身影,然而國內卻沒有一個品牌可以與之抗衡。在證券行業,截至2001年底,我國全部券商的註冊資本之和也不過80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美國摩根士丹添利在1999權益資本就高達9000億美元。到2002年上半年,中國已有124家證券公司,註冊資金共1060億元,資產管理規模7814.57億元,相當於國內一箇中等銀行的資產規模,但和國外相比,僅美林證券一家的管理資產就高達1.4萬億美元。面對這種品牌實力的巨大落差和WTO的加入,國內企業儘管紛紛亮出了“打造民族品牌”旗號。但遺憾的是,傳統的4P營銷模式已經無法做到這點。在知識經濟來臨的今天,中國企業再也不能憑藉產品生產、制定價格、批發銷售和宣傳促銷取得顯著的營銷績效,更不能以此獲得企業品牌價值的提升。

正是因此,中國企業在歷經了產品競爭、質量競爭和價格競爭之後,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品牌形象和服務質量的建設,於是,紛紛求助於各種新型營銷或品牌設計技術。但另一方面,儘管近年來從國外傳入的品牌營銷、服務營銷、一對一營銷、關係營銷、CIS(企業形象系統)、CRM(顧客關係管理)和IMC(整合營銷)等營銷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企業的營銷深化和品牌建設,但這些“細分式”的營銷思想並不完全適應中國的市場環境,或者說它們最終也只能夠幫助中國企業改善某一方面的區域性的,而不能從整體上為中國企業帶來營銷績效和品牌形象的本質變化。因為,這些現代營銷理論都是建立在一種高度發達和成熟市場環境基礎之上的一種“細分式”營銷理論,而當前的中國市場環境從總體上來說還與已開發國家成熟市場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不發達,經濟狀況不平衡,市場環境不成熟,企業品牌基礎不牢固,企業服務水平低下等等方面。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面對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的現代西方營銷理論,中國的企業家們又顯得有些盲從。八十年代“公關熱”,九十年代“CI熱”,近年來又在流行“CRM熱”,這種“熱現象”實際上正好從側面反應了中國企業的這種迷茫和困惑——

中國企業當前的營銷工作應以什麼作為核心?中國企業怎樣才能實現企業營銷績效和品牌價值的同步發展?

二、 顧客營銷的結構體系

顧客營銷認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營銷活動,首先必須設計出一個能夠令消費者滿意的品牌形象,並將這種形象有效地傳遞給企業的目標顧客(知名度),然後才有可能促成顧客發生“購買行為”;一旦顧客發生這種“購買行為”之後,企業則需要以最優質的服務來“兌現”和“印證”顧客對這個“品牌形象”的期望,以保持對這種“良好印象”的維持和鞏固(美譽度);最後,在這兩者的基礎上,企業才有可能通過“關係技術”發展更深層的“顧客關係和友誼”。

事實上,無論何種營銷,無一例外都在追求企業知名度、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的高度統一和最大化。而當前流行的各種營銷困其屬於一種分劃式的細分營銷理論,它往往偏重企業整體營銷的某一方面,因而不能實現這三者的最大化發展。

例如,“服務營銷”從服務的角度將企業視為一個服務的主體,強調企業對內對外的'全面服務系統的建構,其中,顧客服務是服務營銷的核心內容。服務營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企業“美譽度”和顧客滿意,並起到一種口碑的效果。但服務營銷對於品牌的建設和傳播卻有著明顯的缺陷。“關係營銷”則是企業與顧客、分銷商、經銷商、供應商等建立、保持並加強關係,通過互利交換及共同履行諾言,使有關各方實現各自目的利益和長期合作。關係營銷強調顧客關係的核心地位,並十分注重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的設計。實施關係營銷可能獲得顧客最佳的“忠誠度”。但是,關係營銷和服務營銷一樣,也沒有提供全面解決企業品牌建設的問題,同時,因為這種關係物件的多樣性,也使得關係營銷在不同物件、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的“傳播一致性”變得更加難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