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福壽螺的發生危害及其綜合防治技術

才智咖 人氣:2.05W
稻田福壽螺的發生危害及其綜合防治技術
  
  論文關鍵詞 福壽螺;稻田;發生特點;綜合防治;福建石獅

  論文摘要
福壽螺耐逆性強、繁殖率高、擴散蔓延快,適應於農田、池塘、河溝等各類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長,在石獅市區域性地區氾濫成災,主要為害水稻、蓮藕等水生作物。根據其發生危害與發生原因,提出綜合防治措施。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屬中腹足目瓶螺科,又稱大瓶螺、蘋果螺,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一種大型淡水螺類,是國家環保總局2003年3年公佈的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外來物種之一。該螺抗逆性強、食性雜、繁殖力極快,近年來本地主要水田耕作區遭受了不同程度入侵為害,並呈擴散蔓延之勢,對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成為水稻生產中為害較為嚴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現結合我地實際,就稻田發生情況與防治舉措簡要介紹如下,以供水稻種植戶參參。
  
  1發生特點
  
  福壽螺在南方沿海1年發生2~3代,各代螺重疊發生,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2~3cm深處越冬,亦可在田邊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喜棲於緩流河川及陰溼通氣的溝渠、溪河及水田等處,產卵於夜間,產在水面以上植株或乾燥物體的表面,如水稻、蓮藕茭白、石砌溝壁、灌溉渠、田梗、雜草等。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發育3~4個月後性成熟,除產卵或遇有不良條件時遷移外,一生均棲於淡水中,遇乾旱則緊閉殼厴,靜止不動。貝殼外觀與田螺相似,較田螺大20倍,其上具蠟粉狀物覆蓋。卵圓形,呈粉紅色至鮮紅色,每一卵塊由3~4層卵粒疊覆成葡萄串狀,色澤鮮豔,十分醒目。1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5萬粒,繁殖力極強。
  
  2為害特點
  
  福壽螺在本地主要為害水田區水稻、綠色葉菜類、水生蔬菜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白菜等旱生作物。螺卵孵化後稍長即開始齧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後至晒田前是其主要受害期。主要吞食稻葉,造成少苗缺株,需多次補苗。咬剪水稻主櫱及有效分櫱,致有效穗減少而造成減產。每年3~4月福壽螺開始產卵繁殖,5~9月是為害水稻的'高峰期。以早稻、雙季晚稻秧期至分櫱盛期為害尤為嚴重,期間田間螺量密度高,少者5~10粒/m2,多者30粒/m2以上,部分種植戶因疏於防治或防治不及時,為害致使缺株率達8%~15%,高的達30%,給種植戶造成較大損失。
  
  3本地嚴重發生原因
  
  20世紀80年代初有人在生產中盲目引進放養,在缺乏防控措施的情況下,促使福壽螺得以遷移繁衍成災;水澇加劇擴散;認識不足,忽視防治;近年來,隨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作物和水產養殖有了較大發展,蓮藕、茭白等經濟作物成了水田區的主栽作物,與周邊魚塘成為福壽螺遷移繁衍的場所和天然螺源地,致使螺源不斷,災情難以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