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才智咖 人氣:6.03K

【摘要】  婦產科護理教學是臨床教學的關鍵,充分認識婦產科護理教學的特點和麵臨的困難,如何提高婦產科學生臨床思維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婦產科學生臨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要為國家培養出臨床創新型、高素質的婦產科醫學人才,轉變教學觀念,精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勢在必行。

婦產科護理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  婦產科護理教學;創新能力;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迫切要求人才培養從“知識型”向“創造型”方向轉變[1],護理教育要培養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護理人才,必須進行創新教育,教育學生學會創造,尤其是注重臨床實踐的婦產科護理學,對護理工作更有特殊要求。因而婦產科護理學臨床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衝突與困惑。例如課程體系不合理,教學內容重複,教學計劃不合理,現代醫學、現代科學課程薄弱,課程體系不能反映時代特色等等。因此我們要積極貫徹“著重素質、面向臨床”的基本理念,以素質教育為主線,改革婦產科教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培養重點,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婦產科護理教學模式。筆者就近年來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的實踐做一回顧。

    1  提高教學水平,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教育觀念比較陳舊,部分教師依然採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學手段簡單落後,師生交流不足,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與自身的培養相關,而且更有賴於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素質的提高是臨床教學的根本所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實現新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因為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學觀念對教學行為起著指導和統領的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智慧和意志的發展[1]。

    1.1  加強教師自身知識儲備  實施醫學創新教育要求教師既要有紮紮實實的醫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又具有教育專業、資訊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不僅具有一定知識結構,而且還必須具有快速吸收、轉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提高。通過定期培訓、進修、學術會議、自學及函授等多種途徑,接受繼續教育和強化培訓。爭取擁有大量豐富、多層面、多側面的知識,為醫學創新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師要將現代教育理論同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緊密地聯絡起來,樹立科學研究意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諸種問題,並尋求答案;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等。通過潛心研究,嘗試摸索,在研究中昇華,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形成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新的教學模式。教師綜合素質的發揮要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在課堂上授課教師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授他們豐富的婦產科學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

    1.3  轉變教師角色觀  傳統婦產科護理教學都是由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即“填鴨式教學”,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主張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逐步轉變為引導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提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大膽競爭等自我表現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精選婦產科護理教學內容

    精選婦產科護理教學內容,是我們講好婦產科護理學的基礎。面對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必須在一些原則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有序和有效的選擇,教研室在臨床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各位授課教師要作好資料收集,充分備課。對各位授課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明確的分工,授課教師備課完畢後,教研室對授課內容進行統一整理,一方面避免授課內容不必要的重複,另一方面避免某些授課內容的遺漏。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授課內容,運用教學語言、選擇教學模型用具、使用多媒體等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用最能讓學生理解的方式傳授知識。教科書是實施教學的依據,但它不能成為束縛教師授課的枷鎖。既往授課一直沿用按教科書順序及內容講解,製作課件時有意打破過去的框框,將關係密切的內容融合一起講授,既便於理解、又避免了重複。如:流產的病理與臨床表現,處理原則與護理措施等。課程內容選擇性講解,餘下內容留為自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具備自我學習和不斷學習的能力。在自學前,向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同時,教師要對學生自學的結果進行檢查及總結,對重點、難點內容要給予講解,以保證自學的效果。適時增加教科書以外的內容,主要介紹本領域的新進展,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科前沿知識。每次課節省5~10分鐘,用於習題的演練,以鞏固當堂課的內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  改進婦產科臨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對於婦產科教育來說,創新教育就是要引導醫學生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留下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敢於提出問題,勇於探索新知識,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

    3.1  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是以課堂集體教學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相互交流資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幫助學生設定討論的主題,並參與指導學生討論。在課堂教學的前期準備中,提前選定討論的題目,如“怎樣指導產婦科學度過產褥期”。並指導學生運用現代化資訊查詢手段查閱相關資料,鼓勵他們不因循守舊,大膽創新,在學習中求新求異,讓學生在大量閱讀相關材料和全面思考後提出自己深思熟慮的見解,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種教學法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他們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思維的形成,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多方面的溝通和了解,促進教與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