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旅遊管理實踐教學機制創新與實踐

才智咖 人氣:2.74W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重視高階技能操作,強調過硬職業素養,這使得實踐教學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區別於其他教育型別的重要特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旅遊管理實踐教學機制創新與實踐

摘要: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使高等教育與行業需求相適應的重要環節。探討實踐教學改革,對於促進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以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為例,調研發現,實踐教學存在課程設定不合理,實踐課時比重小;“雙師型”師資缺乏;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滯後;實踐層次較低,實習面單一,旅遊實習對學生就業的指向性不強;實踐教學執行機制不健全等諸多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立校企合作機制、費用分擔機制、課程協調機制、師資培引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的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途徑。

關鍵詞:旅遊管理;實踐教學機制;創新實踐

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滿足旅遊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旅遊管理專業特點和旅遊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教育的重要環節[1]。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培養能夠從事旅遊企業管理、景區開發管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開發與管理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較強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尤其重要,這些需要通過實踐教學、實習訓練加以實現。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人才培養規格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而加強實踐教學需要對實踐教學機制進行創新與實踐。

一、實踐教學的諸多不足亟待機制創新

(一)課程設定不合理,實踐課時比重小

學校2010版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定不合理,實踐課時480學時,只有30學分,僅佔總課時和總學分的16?76%,比重偏小。

(二)“雙師型”師資十分缺乏

旅遊管理專業目前的師資,多數是從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中引進的,很難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十分缺乏“雙師型”師資。

(三)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滯後

校內嚴重缺乏缺少室內實踐教學設施和校內實習基地,導致旅遊管理專業的基本訓練不能開展;校外由於旅遊企業人員變動頻繁、效益變化等原因實踐基地穩定性較差。

(四)實踐層次較低,實習面單一,旅遊實習對學生就業的指向性不強

校內實踐課程和實踐內容不能緊跟社會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校外實訓主要到酒店進行,學生到實習酒店從事客房和餐飲的一線服務崗位,不能輪崗,對其它部門、其它崗位的瞭解較少,很多學生覺得實習內容簡單枯燥、量大時長,對從事的酒店工作產生畏懼心理。

(五)實踐教學執行機制不健全

實踐教學在教學規程、考核和管理方面的制度還不完善,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有序開展。在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方面缺乏標準,內容缺乏科學性,導致實踐教學隨意性較大。基於以上種種不足,強化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機制勢在必行。

二、實踐教學機制創新具備一定研究基礎

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實踐教學機制創新奠定了基礎。

(一)與旅遊管理部門合作

如與會澤縣旅遊局合作共建學生實踐實習基地,開展學生實習活動和旅遊規劃研究。學校加強與旅遊管理部門的合作,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還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旅遊規劃這種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學以致用,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畢業後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找到一份好工作。

(二)與酒店合作

先後與昆明世博花園酒店、昆明官渡大酒店、昆明海麗賓雅哈帕佛倫斯度假酒店、昆明滇池溫泉花園酒店、雲南華帝王朝大酒店、澄江撫仙湖希爾頓酒店、昆明南亞風情園豪生大酒店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基地,整班到這些酒店進行為期2~3個月的實踐實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與景區景點合作

雲南是一個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的邊陲大省,有麗江、大理、西雙版納等旅遊名城,旅遊業蓬勃發展,讓人嚮往的景區景點更是數不勝數。相對於其他省各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雲南各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具有較大優勢。加強與各景區景點的合作,為學生減免參觀、見習門票,使學生有更多的實習選擇。

三、實踐教學機制創新與實踐

(一)校企合作機制

1.1與企業聯合共建實踐基地。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與昆明官渡大酒店、昆明海麗賓雅酒店、雲南滇池溫泉花園國際大酒店、雲南華帝王朝大酒店和澄江撫仙湖希爾頓酒店聯合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到酒店進行為期3個月的專業實習。明確合作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校企雙方的業務方向與目標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學校和企業合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衝突。因此,如何在分歧中實現合作,在合作中化解分歧,是校企合作機制的關鍵所在[2]。要達成這一目標,必須首先明確合作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努力達到各自目標,實現雙贏。

1.2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實踐基地合作協議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學校和實習學生各自的權利與義務。企業有根據自身需求挑選實習生以及辭退不合格實習生的權利,承擔實習期間學生的安全管理、崗位培訓、考勤記錄、補貼發放的義務,同時還要給出學生的實習鑑定和考核成績。學校要按企業的需求提供合適的人選,提供學生相關資訊材料,定期瞭解學生意見、工作表現及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協助企業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學生有獲取正當報酬、自身安全得以保障的權利,同時要服從學校和企業的實習安排,遵守實習單位的管理規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不得無故離崗,要提前結束實習時必須先徵得企業和學校的同意。

1.3與實踐基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學校在實踐期間不僅要做好宣傳動員等指導工作,更應該在實踐期間及時與實踐單位加強溝通,協助實踐單位管理好實踐學生。實踐教學之餘,學校也需加強與實踐單位的溝通與聯絡,可以聘請實踐單位的高管來學校給學生們開講座,讓學生們接受先進的企業管理知識。學院與實踐單位搞好協作關係,既有利於學生實踐效果的提高,也有利於企業招聘人才,促進學校的就業。

(二)費用分擔機制

費用是制約實踐教學開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探索實踐,在學校、企業及學生之間建立起合理可行的費用分擔機制。探索訂單式培養機制。企業在接收學生頂崗實習時,需要支付學生實習工資,為學生買保險,負擔學生的培訓管理費用,部分企業還要負責學生食宿。但實習結束後留在實習單位工作的學生也較少,這些原因導致了企業所承擔的實習成本較高,接收實習生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探索訂單式培養模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3]。一方面,學校在培育人才時,應瞭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市場和企業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推動教學改革,使學校教學與企業實習能更好地對接;另一方面,企業也要重視實習生的培養,為實習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和較好的條件,吸引更多的實習生留在本單位工作,這樣可以有效減低企業的培養成本。學校加大實驗實習經費投入。學校應統籌考慮,在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和保障實驗實習經費,加大投入,保障實習順利開展。學生合理承擔部分實習成本。學生作為實習實踐的主體之一,也是實踐的主要受益者,通過實踐實習的鍛鍊,能提升自己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能提前體驗學生與工作人員的角色轉變,能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順利過渡,因此,學生也應合理承擔部分實習成本。但是鑑於學生暫無收入,因此只承擔極小部分的開支。

(三)課程協調機制

3.1通過建立和實踐課程協調機制,全面改造旅遊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突出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凸現專業應用型,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使學生學到符合旅遊行業工作實際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實踐教學比重。在進行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邀請行業協會負責人、企業管理人員及相關專業專家參與,力求使人才培養方案更貼合社會需求,體現專業特色,突出應用能力。

3.2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旅遊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將實踐教學比重提升至35?9%,開設的62門課程中有37門課含有實踐教學學分,實踐課程覆蓋面廣。除了課程實踐外,還設定有科研訓練、專業講座、社會調查與實踐、專業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多種實踐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合理安排實踐教學時間。雲南農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把實踐教學貫穿到每一學期的每門專業課程和第一、二學年的第三學期,以及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和第四學年的畢業設計當中。這種新模式使得實踐教學具有增強性、遞進性和針對性,並具有鞏固性的特點,體現實踐教學“模擬實踐———短學期實踐———專業實踐———畢業研究實踐”的立體化新模式。

3.3單向性與綜合性的相結合。單向性實踐指特定階段內對所進行的針對某一項技能進行的訓練,這一實踐過程可以在教學環節中同時進行,邊教學邊實踐,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課程程序中。綜合性實踐集中於四年級的第一學期,通過實際參與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過程,學生可以檢驗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實際工作能力,確立自己今後學習發展的方向[4]。實踐形式多樣化。不同的課程應結合課程性質和內容選擇不同的實踐教學形式,通過實習、實驗課、專業講座、社會調查和服務實踐、科研訓練、創新創業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形式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有機融合,共同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師資培引機制

通過引進有經驗、懂技能的教師;安排現有教師到旅遊企業、實訓基地鍛鍊;聘請行業企業行家能手到校為學生授課等途徑,探索“雙師型”師資培引機制。加強現有師資培訓。有計劃地選派專業骨幹教師到知名院校、校外合作基地或相關企事業單位進修培訓,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服務標準和規範,改變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的狀況,使教師更新觀念,不斷提升實踐教學水平。鼓勵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外引教師充實教學隊伍。聘請行業企業技術能手和管理骨幹到校為學生授課和擔任指導老師,使學生提前接觸行業內最新的技術方法與管理經驗。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備校內教師,從校外聘請行業技術骨幹以及實踐基地的指導人員,從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訓。

(五)考核評價機制

5.1實踐成績評定。制定實踐成績評定辦法,根據課程實驗、課程實習、社會調查、科研訓練、畢業實習等不同的實踐形式選擇不同的考核標準,將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實踐教學必須包含明確的考核形式、考核內容、考核時間、考核標準等。根據課程的性質分階段、有步驟、按等級的制定量化考核標準。多方考評機制。將實習單位考評與學校考評相結合。實習單位在學生實習期間要做好實習生的考勤記錄,對實習生進行業務培訓,並明確工作職責,根據學生的出勤、紀律、業務能力和綜合表現給出實習考核成績,並於實習結束時出具實習鑑定報告,作為學生的檔案材料。

5.2學校的實習指導老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習參與情況、實習工作表現、實習總結報告撰寫情況以及參考實習單位的評價,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實習成績也計入學分,實習不合格者要進行重新學習。實踐教學考核。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評價是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應制定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辦法,明確考評的原則、內容、方式、要求、程式、標準以及激勵和懲罰措施。考評應該遵循教學過程評價與教學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評價主體應包含學生、教學督導、同行以及專家,根據考評結果進行適當的獎懲,促進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5.3通過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與實踐,堅持“一個導向”即就業為導向,開闢“兩個戰場”即校內和校外實踐實習戰場,堅持“三個結合”即實踐教學與科研、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好“四個層次”教學內容,即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和社會實踐。在此基礎上,創新專業實踐教學機制,解決目前實踐教學中校企合作職責不清、學校實踐教學經費不足、教學計劃不合理、師資隊伍欠缺和評價考核不科學等問題。並以此為例,輻射推廣到學院其它專業實踐教學中,有效避免實踐教學流於形式,開展實踐教學積極性不高、難落實,未能發揮出應有作用的現象,真正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