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新視野下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討

才智咖 人氣:1.56W

一、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基於新視野下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討

綜觀中國的教育歷程,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社會主義的學校教育總體目標和任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具體分工是中國小主要為社會培養有文化、有知識的勞動者,技術學校負責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大學則培養專門人才和知識分子。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內容都以傳授知識為主,技能培訓為輔,教學形式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實踐教學為輔。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民族的進步,需要廣大社會勞動者的文化教育水平、科學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水平的相應提高。進入21世紀後,大學生在中國已經非常普遍,具有大學學歷已經成為大多數社會勞動者的基本條件。此時我們不得不認識到,中國大學教育除了研究生階段是為社會培養專門的科研、教學、管理人才外,專科和本科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已經轉變成為國家培養合格的高素質勞動者,以傳授理論為基礎和依據培養培養各種勞動能力,如動手操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等就成為主要內容。 總結大全

很多大學沒有能夠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進行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變革調整,導致中國出現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矛盾現象。一方面是大學教育擴招,畢業生數量大增,造成就業困難;另一方面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嚴重不足,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的現象日趨嚴重。這一現象本表明,各類大學教育包括以專科層次為主的新高職,仍然重視課堂理論教學,對實際技能培養重視不夠。表現為勞動實踐教育時間短,教育質量比較差,組織管理鬆散,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綜合素質不高,用人單位不願意要,導致就業困難。

為了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旅遊管理專業必須尋求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本論文認為,必須把理論知識教育、課堂教學與業務技能教育、實習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決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必須加強實踐教學,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二、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意義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方法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新形勢下,旅遊企業需要能夠直接上崗的各類旅遊專業人才。為此,學校必須加大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形成獨特的優勢,為學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為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旅遊管理專業順應學校提出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藉助本地旅遊企業的豐富資源,採取各種實踐方式,努力培養出有知識、有理論、動手能力強、專業操作技能過硬的應用型人才,畢業後到本地旅遊企業工作,為旅遊企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援,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併為梅州市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推進“綠色的經濟崛起”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

1.把專業課堂搬到景區。高等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與當地旅遊景區合作,簽署合作共建景區專案的協議,學校參與景區的規劃、管理、營銷、服務培訓等軟體建設。通過合作,學校將有計劃安排學生到不同的崗位進行輪訓,以幫助學生獲得景區管理經營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技能,使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可以更快地適應工作,縮短學生成才的時間。

2.“工學交替”的授課模式。這一模式是在旅遊旺季的時候,學校把學生派往合作的旅遊企業實習,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臨時用工的難題。實習結束後,校企雙方共同為學生髮放企業工作經歷證書,一方面激勵學生,便於共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部分優秀學生甚至可以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作文

3.舉辦“委培班”。學校可與旅遊酒店合作,舉辦具有定向委培性質的“XX班”,如“陶源班”、“金雁富源班”等形式。按照學生自願報名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身高、形象等條件進行篩選組成一個班。酒店的培訓講師或部門經理會不定期前往授課,經過酒店見習、實習和帶薪實習等方式,學生在酒店相應崗位得到鍛鍊,這樣就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畢業後,學生可直接到酒店工作,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銜接,縮短學生在單位的適應時間。

(二)名導、名師進課堂

名導是指優秀的導遊員,名師是指各行各業中的優秀人才。在旅遊業中,優秀導遊員有其出眾的導遊技巧,更有責任心重、樂於奉獻的精神。學校可以把優秀的導遊員請進課堂,讓他們給學生講述導遊人員必備的職業道德、業務素質和服務技能,可以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對導遊這一職業的認識,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導遊服務技能。

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名師有很多,比如藝術名師、研究地域文化的名師、特色工藝名師、酒店管理和景區管理方面的名師等等。學校可以把他們請進學生課堂,特聘為客座教授,定期開堂講學。青年學子們通過零距離接觸藝術,瞭解各種藝術的文化形態,感受文化魅力,學習各種技藝。由此,學校與民間共同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開啟一條高校藝術教育與地方特色工藝相結合的新思路。

(三)組織旅遊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旅遊實踐是大學生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認識社會,促進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進一步認識社會、認識祖國,對他們的發展、就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具體形式如下:(1)組織學生帶著問題(或任務)一同參觀遊覽旅遊景區,一同研討旅遊生態環境的問題,從相互爭辯、討論中獲得新感受、新見解。在鄉村遊覽中,可以通過與當地村民的交談,瞭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改革開放中發生的變化以及通過拓展旅遊業實現富民強村的過程,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2)在旅遊旺季,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旅遊景區開展志願活動,為遊客提供資訊諮詢、語言翻譯和應急服務等服務,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3)在條件允許下,學校應帶著學生到鄉村全方位感受農家樂,包括幫助村民摘瓜拔菜、添柴挑水,向村民請教民俗藝術,學做農家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