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創新旅遊人才培養視野下的德育工作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9.79K

摘 要: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和旅遊行業、旅遊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旅遊人才的歷史使命,我國旅遊行業蓬勃發展,從德育的角度探討旅遊人才培養,是旅遊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基於創新旅遊人才培養視野下的德育工作探討論文

關鍵詞:德育  社會認可度  旅遊人才培養

我國旅遊教育事業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而迅猛崛起,如何開展旅遊專業學生的德育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是旅遊教育工作者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2010年7月開始,教育部旅遊教指委“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一三四高職旅遊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組開展了廣泛的社會調研,組織了多次研討會及與旅遊企業人士的座談會,還精心設計了《高職旅遊人才德育狀況》調查問卷,先後對300名在校旅遊專業學生及300名普通群眾下發問卷,分別回收有效調查表300份和280份。兩次調研內容包括對旅遊從業人員的認可程度、旅遊人才德育工作應如何開展和希望達到的效果的看法等10個方面24個小題。

一、重視高職旅遊人才德育工作的原因:

1. 從價值觀的角度:社會對旅遊從業人員的認可度低,社會美譽度不高。每到黃金週等節假日,媒體多宣傳導遊拿回扣等新聞,提醒旅遊消費者避免消費陷阱,旅遊從業人員往往被妖魔化。問卷回收結果顯示,84%的學生是自主選擇旅遊專業,但只有56%的學生表示畢業後將從事旅遊行業工作。其中因為社會認可度低而有這一選擇結果的佔89.4%。

2. 從對行業的理解:問卷回收結果顯示,94.7%的普通群眾和87,6%的在校學生認為旅遊行業是吃青春飯,沒有在這個行業長期堅持的打算。44%的`問卷表明選擇旅遊行業當中的導遊職業是因為免費旅遊。擇業態度需要端正。這些都集中體現了德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當前德育工作的不足:

1. 思想道德與職業道德教育所佔比重較小;地位偏低;沒有合用的好教材;教學內容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意性;師資力量不足。三年制高職開設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旅遊行業的職業崗位群所需具備的道德素養針對性不夠強,脫離職業和崗位特點。一些院校普遍開設一些職業指導與生涯規劃課程也涉及到德育,但任課的師資往往是輔導員或行政人員,對行業缺乏瞭解。更遑論對旅遊行業職業道德的瞭解與有針對性的培養。

2. 德育觀念滯後,方式單一,內容陳舊。灌輸性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與積極性。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調查問卷回收結果表明,87%的學生認為德育是從思政課堂老師教學和輔導員處獲得,但只有54%的學生認為效果較好。

3. 德育評價沒有構建一個完整科學的體系。傳統的書面考核很難從真正意義上考量學校和教師的德育工作成效,也無法判斷學生是否對旅遊行業從業人員的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樹立了正確認識。調查問卷回收結果表明97%的普通群眾認為旅遊專業學生的德育工作很重要;75%的學生認為德育工作僅僅意味著思政課程講授的內容。

三、加強高職旅遊人才德育工作的對策

1. 提高德育工作地位,加大投入。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思想品德、政治素養的培養四個方面不放鬆。

2. 更新職業道德教育觀念。這些在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德育理念的今天,對於我們切實把握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3.靈活開展德育活動。既在旅遊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又利用實習、實訓環節強化職業道德規範教育。針對行業崗位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追求,促使他們在完成諸如導遊模擬實訓、酒店接待實訓、餐飲服務與管理實訓等活動與社會交往的過程中,體會和踐行既定的道德規範與要求;同時培養一定道德能力。

4. 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師資素質的提高是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師資的素質往往決定教學內容的質量與教學的效果。教師以身示範本身就是道德價值的呈現。

5.創新德育內容,增強德育實效。調查問卷結果顯示,81%的觀點認為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德育集中體現在職業道德方面;86.7%的觀點認為職業道德的內涵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業務精通等幾個方面;56%的觀點認為可以上升到“關愛文化”的層次。課題組在各自所在院校開展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中,以“帶給顧客快樂是我最大快樂”為主題,獲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賀衡豔,加強高職院校職業道德建設芻議,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J], 2010-12

[2] 朱小蔓,學科教學活動中的道德教育,全球教育展望[J] 2002-12

[3] 蘇英,試探高職高專的教學改革,文學教育[J] 2010-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