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科護理教育中自主學習應用的探討

才智咖 人氣:2.75W
對兒科護理教育中自主學習應用的探討
摘要: 闡述了自主學習的定義及其基本特徵,並提出了在兒科護理的教學活動中怎樣提高學生的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兒科護理 教學

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改變了臨床護理工作模式、衛生保健服務形式以及護理教育的環境和方式。護理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向更加先進、複雜、綜合化發展,護理專業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性質更加獨立。為了適應現代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的確立和護理學科自身的發展,從事兒科的護理工作者,應在兒科護理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掌握護理程式和護理技能,同時還應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學會運用先進的醫療器械;不僅要成為技術工作者,還要充當組織者、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近年來,在高中擴招等多方面因素的衝擊下,中專衛校學生的素質明顯下降,許多護理教育者抱怨學生“難教”、“幹教不會”、“學習興趣不高”,傳統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教育模式很難滿足新形勢下對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的要求。我們的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有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素質。鑑於此,我就自主學習的特點以及在兒科護理學的教育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能力作以下探討。
1 自主學習的涵義及特徵
對於自主學習的涵義,國內外研究者所持觀點不盡相同。20世紀9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有Zimmer-man[1]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行為3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在元認知方面,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計劃、組織、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在動機方面,自主學習的學生把自已視為有能力、自我有效的自律者;在行為方面,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選擇、組織、創設使學習達到最佳效果的環境。
我國學者龐維國[2]主張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來界定自主學習:從橫向角度是指從學習的各個方面或維度來綜合界定自主學習,即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做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從縱向角度是指學習的整個過程來闡釋自主學習的實質: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已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綜合上述觀點,自主學習應具備以下特徵:①主體性: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②選擇性:強調自主學習首先體現在學生自主選擇權上;③獨立性:自主學習並非絕對的獨立學習,而是儘可能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④能動性:即自主學習以尊重、信任、發揮人的能動性和主動性為前提;⑤有效性:一般來說,學習的自主水平越高,學習的過程也就越優化,學習效果也就越好;⑥相對性:自主學習不是絕對的,絕對自主學習和絕對不自主學習都比較少,學生的學習大多是介於兩者之間。
2 自主學習在兒科護理教育中的應用
2.1 樹立互敬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中專生正處於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自我認同紊亂,常常依賴外界的評判。目前在社會上,護理專業上有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中專生是最底層,因此他們心理壓力大,既有沒能上大學的失落感,又要面對就業困難的社會現實,同時又怕被別人忽視和看不起。一些研究發現,許多中專生心情壓抑、消沉、沮喪、自暴自棄、學習興趣低下。因此,老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應注意運用肯定和鼓勵的情感誘導功能,真誠與學生溝通和相互理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情境,讓學生感受尊重、享受學習的快樂、克服心理障礙、勇敢面對現實,激發起自主學習的強烈願望。
2.2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營造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課堂氣氛,給學生自由發揮和獨立思索的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或願意在課堂發言。但實際的情況是積極主動發言的情況很少,很多時候需要教師點名,這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很多學生往往是礙於情面或擔心自己出錯而放棄了主動發言的機會 。因此,不但要尋找真正讓學生感興趣的討論主題,適時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援,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之間和諧互動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自由探索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對課程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一課時,教師首先引導性幫助學生複習人體維生素D的來源、維生素D在體內的代謝及其生理作用,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以後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並分組討論:①什麼原因可導致維生素D的缺乏?②本病的發病率你認為在哪一季節較高?南方和北方有區別嗎?城鄉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③本病應該怎樣預防?④你怎麼指導家長正確地給小兒晒太陽?⑤用自己的語言或肢體表演描述一下本病的症狀和體徵。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討論中,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常常超越課本原有的內容讓知識的認知更形象、更具體,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同時,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師生能夠相互交流,學生真正被放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