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課程體系下的高等醫科院校醫學英語教學探析

才智咖 人氣:2.15W

摘 要:隨著國際醫學發展交流的頻繁化,社會對醫學專業人才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生們應達到靈活運用英語進行醫學文獻閱讀、醫學論文寫作以及進行醫學學術討論及研究的水準。因此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把專門用途英語ESP理論引入醫學英語教學中,使醫學生們在英語學習階段最大程度的獲取將來工作所需之英語能力,對於醫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醫學生們的專業英語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ESP課程體系下的高等醫科院校醫學英語教學探析

關鍵詞:ESP;高等醫科院校;醫學英語教學

一、高等醫科院校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仍注重於前兩年的大學英語基礎學習,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採用全國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評估標準。即使專業各不相同,作為公共基礎英語的學習都有其共性,即掌握語言的五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並培養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考試作為評估大學英語水平的最重要手段,四、六級成績則成為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都孜孜以求的目標。很多學校還會用四級通過與否作為學生取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四、六級通過率也被用作衡量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甚至學生在畢業找工作時,用人單位也將四、六級成績作為一項必備的參考條件。

然而,隨著國際醫學發展與交流越來越頻繁,各類醫學學術研討會中英語已成為了一種必要的溝通方式,每年國際一流的醫學論文幾乎都是使用英語撰寫。因此在新的形勢下,社會對醫學專業人才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衡量標準也呈專業化和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那麼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們僅停留在公共基礎英語學習階段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專業需求的。醫學生們應達到靈活運用英語進行醫學文獻閱讀、醫學論文寫作及進行醫學學術討論及研究的水準。因此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把專門用途英語ESP理論引入醫學英語教學中,使醫學生們在英語學習階段最大程度的獲取將來工作所需之英語能力,對於醫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醫學生們的專業英語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ESP的概念、特點及醫學英語教學

(一)ESP的含義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縮寫,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專門用途英語”或“特殊用途英語”,如商務英語,醫學英語,旅遊英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國際貿易、金融保險、郵電通訊,醫學醫療、科技交流等全球範圍內的各種交往空前頻繁。國際大交流呼喚一種能擔當此重任的交流工具。由於種種原因,英語成為國際交往中的主要通用語言。隨著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地位正在日益得到加強。為了滿足各類人員學習英語的需要,ESP便應運而生。同時學英語熱度的持續升溫也導致了ESP的迅速發展。

(二)ESP的特點

ESP是一種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實用價值高的教學途徑。它有兩大顯著特徵:第一,ESP學習者均為成年人,要麼是正從事各種專業的專門人才,要麼是在崗或者正在接受培訓的各類人員,要麼是在校大學生,包括學習大學英語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及部分將來需要經常使用英語的英語專業學生,還包括部分將來需要經常使用英語的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中學的在校學生。第二,ESP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把英語作為一種手段或工具來學習,以便進一步進行專業學習,如各類大學的非英語專業學生,或者是把英語作為手段或工具來學習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項工作。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滿足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要,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ESP醫學英語教學

作為ESP的一個重要分支,醫學英語教學已在我國開設接近半個世紀之久。衛生部、教育部在最新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通知中指出:“醫學專業的學生應該結合臨床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資料及現代科學資訊科技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資訊,並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醫學英語教學是高等醫科院校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一個有效途徑。對於醫學生們來說,這種ESP醫學英語的學習能夠使他們做到學以致用,將英語這門工具應用到實際的專業當中,符合這一階段語言學習的需求,也為今後的醫學工作奠定了基礎。因此,在這一高於EGP屬於ESP的英語教學範疇,我們要培養學生以基礎英語為工具,掌握醫學英語大量資訊,具備獲取醫學專業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將來醫學專業所需的溝通交流能力,醫學英語翻譯能力,參加醫學學術交流和醫學實踐的聽說能力及做學術報告、寫論文、寫摘要等的能力。隨著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國內醫學界與世界的交流也日益廣泛,社會對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醫學英語的作用日顯重要。

三、ESP醫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醫學英語學習動力

現在很多高校仍然將四、六級英語考試通過與否作為畢業的一個必要條件之一,這就使很多學生認為通過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學英語學習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並未認識到醫學英語與公共基礎英語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上都不盡相同,也未意識到醫學英語在未來的醫學基礎研究工作和臨床工作上的重要性。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與國際接軌,絕大多數的醫療人員都會參與醫學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甚至是去歐美等醫療技術發達的國家進行再次深造,這就要求醫學生們對醫學英語要有較高的掌握程度,才能適應今後的科研及臨床工作需要。然而,醫學生們一方面面臨嚴重的課業任務,另一方面醫學英語在醫學生們的成績評估系統中所佔比例不大,導致醫學生們缺乏學習醫學英語的動力。同時,醫學英語本身難度較大,醫學詞彙繁複冗多,醫學英語講授枯燥單一,使很多學生的醫學英語學習就是敷衍了事,甚至產生畏難情緒,更加失去了學習醫學英語的動力。

(二)醫學英語教法單調

目前大多數的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仍然採用“閱讀+翻譯”的教學模式,即老師逐字逐句的翻譯解釋醫學英語閱讀篇章中出現的各種單詞和難句,這種教學方式無疑將醫學英語課程變成了枯燥的醫學英語專業詞彙解釋或翻譯課。換言之,這種授課模式學生完全可以用一本醫學英語詞典和一本醫學英語語法書來替代老師的講解。長期持續下去會導致學生對醫學英語學習興趣的降低,甚至輕視或厭煩醫學英語學習,將嚴重影響ESP醫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