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區爬地柏不同扦插時期育苗試驗研究

才智咖 人氣:1.31W

摘要:寧夏地區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沙漠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沙漠治理缺乏常綠樹種,加之從外地調來的成品苗適應性差,本地溫棚育苗成本高。因此,研究大田不同時期爬地柏的扦插育苗,確定爬地柏大田最適宜扦插時期,有利於爬地柏低成本規模化生產,為沙漠植物的多樣性提供優良樹種。

寧夏地區爬地柏不同扦插時期育苗試驗研究

關鍵詞:爬地柏;不同時期;試驗;成活率;扦插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於寧夏靈武市大泉林場,苗床設在土壤質地為沙壤土、排灌方便的苗圃地。

1.1苗床準備

對育苗地進行深翻平整,同時施入腐熟有機肥2kg/m2。苗床寬以1.2~1.5m為宜,苗床間打梗寬30cm,利於除草、澆水、覆膜等田間管理。將土壤進行破碎,拌入3%辛硫磷顆粒劑,用量為每12g/m2,對苗床土噴灑1000倍液多菌靈進行滅菌處理後,將苗床土進行堆燜處理,3天后進行裝袋作業。

1.2裝營養袋

營養袋育苗可以在雨季進行造林,節約造林成本,提高成活率效果相當明顯。爬地柏扦插,將拌好的營養土裝袋,裝營養袋必須將土搗實,利於扦插。裝好的營養袋垂直碼放在苗床上,之後進行灌水沉實。晾至表皮發白(稍幹)即可扦插,在本育苗地一般前1天灌水,第2天即可扦插。

二、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種條採用2~3年生木質化枝條,要求健壯無病蟲害,長40~60cm,剪口粗度0.6~1cm。

2.2種條處理

選擇剪口粗度在0.5~1cm的健壯無病蟲害木質化種條,將下剪口剪成馬蹄口,靠下部枝葉剪去20cm,注意剪口要平滑,防治撕裂樹皮。剪去種條上部嫩梢,處理好的種條長度在35cm,打好捆,插穗基部浸入清水5~8cm,浸泡4h。

2.3試驗設計

本次試驗採取相同基質、相同扦插材料、相同輔助設施,相同管理方法,不同扦插時期,分別在3月中旬、4月中旬、5月中旬,每個扦插時期扦插數量均為10000株。

三、扦插

3.1打孔

用直徑1cm鐵釺在營養袋正中間打孔,打孔深度15cm,傾斜角度30°。

3.2扦插

將浸泡過的插穗插入打好孔的營養袋中,之後用手在插好的插穗周圍進行按壓,促使插穗與土壤充分接觸。

3.3搭設小拱棚

育苗床扦插完畢後立即在苗床上搭設簡易小拱棚,拱棚垂直高度1.2m,覆膜並搭設遮陽網,遮陽網密度為80%,之後進行灌水沉實。

四、插後管理

4.1水分及溼度控制

灌水前,首先檢查苗床乾溼及苗木情況,視情況酌量噴水。在本地3月份扦插可隔7天灌水1次,4月份一般3~5天灌水1次,5月份2~3天灌水1次。

4.2溫度控制

4.2.1氣溫。在3月(本地戶外平均氣溫-0~15℃)、4月(本地戶外平均氣溫5~20℃)扦插後在拱棚上搭80%遮陽網,小拱棚內的氣溫在18~35℃,無需採用其它措施保溫或降溫,5月(本地戶外平均氣溫9~26℃)拱棚內氣溫會超過35℃。根據經驗,氣溫超過35℃會發生插穗基部嚴重腐爛現象,故在5月份扦插的爬地柏需要在上午11:00~16:00進行通風,同時間隔1小時進行噴水保溼。

4.2.2地溫。爬地柏扦插最適宜的生根地溫是20~27℃,地溫低時插穗不易癒合生根,地溫超過其適生極限時也會影響其生根成活。故在管理過程中應及時觀察土壤溼度,營養土不幹儘量不要澆水,以利於保持地溫。

4.2.3通風換氣。扣棚的.苗床,應每天早晨開啟塑料棚進行通風換氣,通風后,隨即扣上塑料薄膜棚。5月份扦插因溫度高,還需開風口進行通風降溫。隨著插穗生根成活的增多,可逐漸把塑料棚兩側開啟進行煉苗,待插穗生根成活後,撤除塑料棚。

4.2.4殺菌殺蟲。扦插苗容易招致根線蟲及腐爛病的危害,可結合灌水施入巴雅根無線5g/m2(此藥使用前需浸泡12小時),扦插後10天使用1次,間隔20天再使用1次即可。對於腐爛病,可間隔7天噴1次殺菌劑直至揭掉棚膜,殺菌劑需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4.2.5生根後的管理。爬地柏因為有不定根,據觀察,扦插7天就有生根,但數量很少,大量生根在30天左右開始生根成活。由於插穗已經生根,自身具備了吸水能力,此時開啟拱棚兩頭可不再關閉。3、4月扦插的,可在扦插60天后揭掉棚膜;5月扦插的,45天后揭掉棚膜,使其逐步適應外界環境,進行適應性培養。揭掉棚膜後10天揭掉遮陽網,追施有機肥料,也可噴施3%的尿素進行根外追肥,施肥時掌握低濃度,堅持多次少量的原則。

五、結果與分析

在2015年8月20日進行扦插成活率的統計,根據統計結果,3個時期扦插成活率差異較大,其中3月中旬扦插成活率明顯較其它時期高,達到92.3%;4月中旬次之,達到72.6%;5月中旬最差,僅有31.5%。通過本次試驗可知,爬地柏大田扦插最適宜的時間是3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