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承德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

才智咖 人氣:1.14W
談承德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承德皮影戲 現狀 保護傳承
  摘要:承德皮影戲是至今還流傳在該地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戲曲劇種,應對其加以保護傳承。筆者針對承德皮影戲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保護與傳承的措施予以探討。
  承德皮影戲作為承德地區保留至今的民間戲曲劇種,已有二三百年的。其屬於灤H皮影戲的北路。熱河省建制撤銷前,稱其為邊外影、熱河皮影,曾有熱南皮影、熱北皮影兩個分支。承德皮影戲在吸收灤州皮影戲精華的基礎上,形成了地方特色,即:唱腔粗獷質樸,板式以慢二六和小三眼為主,善用嗩吶曲牌,鑼鼓點供聽,以及火爆的武場操縱表演。承德皮影戲是該地區鄉村民俗活動的內容之一,有著廣泛的影響。
  然而,承德皮影戲的現狀並不樂觀,面臨著諸多問題。筆者根據瞭解到的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解決辦法予以探討。
  一、現存的問題及原因
  承德皮影戲藝人後繼無人。筆者曾於2008年對承德市所轄各縣區的皮影戲班社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實地考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承德共有皮影戲班社二十九個,從業藝人一百二十人左右。有寬城滿族自治縣唐寶財的承德市金星民間綜合藝術團皮影班、彭俊林皮影班、才東洋皮影班、張明林皮影班;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尹國富皮影班;承德縣孟家院鄉李文東的承德紅星皮影劇團、三溝鄉張會皮影班、頭溝鎮呂印皮影班、頭溝鎮北臺村林鳳貴皮影班;興隆縣半壁山鄉王山皮影班;平泉縣郭寶珍皮影班,等等。承德現有的戲班社分為常年性與季節性演出兩種。其中,唐寶財的承德市金星民間綜合藝術團皮影班的演出是常年性的,其餘的皮影班社都是季節性的,在農閒和節慶時唱影。從唐寶財的承德市金星民間綜合藝術團皮影戲班社的藝人年齡結構看,六十歲以上的佔多數,其餘的為五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四十歲以下年齡的藝人沒有。尹國富皮影班、林鳳貴皮影班的藝人年齡均在五十七歲以上。造成此現狀的原因有二:一是皮影藝人收入不高,而且沒有保障。據筆者瞭解,承德皮影戲班社的成員一般為六個人,每個人都是多面手,臨時缺哪個職位都由現有人員兼職,即便是演出再累,也不會增加人員。即使這樣,每個藝人每晚的收入僅有五十元。這個收入與外出打工人員的收入比還是較低的。二是年輕人特別是藝人的子女不願意學。他們認為,皮影戲土氣,不新潮,沒什麼用。學皮影戲不如外出打工掙錢多。因而,造成了皮影戲藝人後繼無人。
  承德皮影戲的演出市場嚴重萎縮。據皮影戲班主反映,現在演出的臺口,明顯少於二十年前。過去,秋收剛過,當時的生產大隊就派人登門求戲,演出能排到第二年的陰曆三月三。現在是託門子,靠關係,求爺爺,告奶奶,說好話,才能找到臺口。演出市場的嚴重萎縮,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隨著電視的全覆蓋、機資訊技術的全面推廣、通訊的發達、人口流動的頻次和範圍的增加,不僅使城市文化便捷地下鄉,而且也帶動了文化模仿城市文化。這樣的雙重動力,形成了對皮影戲演出市場的衝擊。二是在城鎮化程序加快的過程中,農村的文化主體結構、民族結構、家庭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皮影戲受眾中的一些中老年人,特別是年輕人,對皮影戲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感到陳舊,從心裡上產生了叛逆。這也對皮影戲市場形成了衝擊。
  皮影戲自身的與時俱進不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承德的皮影藝人根據受眾的需求,改良了影人特別是頭茬,擴大了影窗,豐富了佈景燈光,並創作演出了神話題材的新劇目《珊瑚笛》。這些改良和創新,從時下文化的消費情趣,以及健康娛樂的時代要求看,承德皮影戲仍需與時俱進。比如,演出的影卷,題材大多是清朝以前的歷史故事,太陳舊,不具有順應時代的“活態”;內容還存有君權至上、神鬼妖魔、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等方面的糟粕。這些應改而未改的問題,原因在於:皮影戲班社內部沒有人員創作新劇目,社會上更沒有人給皮影戲寫新劇本。各級各類學校對傳統戲曲包括皮影戲的普及缺失。據筆者瞭解,在承德市的大中國小校中,大專以上院校開設的藝術和課程,沒有設定傳統戲曲。即使是音樂專業的院校,也很少涉及傳統戲曲課程。中國小的音樂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