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策略

才智咖 人氣:2.49W
畢業論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書對教師的角色作了精闢的論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1位顧問,1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1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在研究性學習中,由於資訊來源的多渠道性和海量性,教師將失去傳統意義上的在知識內容上的先行先知的地位,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傳統的單1的知識傳授者的教師角色,將不能適應研究性學習的多學科綜合的特徵,圖1表示了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學生和學習資源之間的關係。基於以上對研究性學習資源和師生關係的分析,結合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專題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我們認為,教師應重視在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的活動組織和學習指導,而組織和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1、            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和自由的學習環境的角度進行活動組織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要盡1切可能為學生創造充分的學習資源,要有1定的社會交際能力,爭取多方面的廣泛支援。教師要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發揮學生學習的群體動力,增強群體意識的薰陶和群體成員的競爭氣氛,為學生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1、學習資源組織策略在學校之外,有著充足的學習資源,如家長的專業和職業、學校周圍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圖書館、文化遺址、社群特色、企業團體等,作為理科科目之1的化學,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結合研究課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有關的工廠,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獲得直觀感性認識;與有關專家、學者聯絡,為學生開設相關的講座;甚至可以爭取當地的高等院校開放實驗室,讓學生體驗真正的研究氛圍等。教師的開放意識、聯絡社會的願望和社會交際的能力,對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有重要作用。在學習鐵這部分內容之前,我首先帶領學生參觀了當地1小型鑄造廠的`分析實驗室,學生第1次看到了專業的分析儀器,如定碳爐、量氣管、分析天平、721分光光度計等。在實測之前,先用標準鋼樣對儀器作了標定,這1步驟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研究的系統性和嚴謹性。學生極有興趣地觀看了鋼樣中C、Si、Mn、S、P5種元素的分析測定過程,先進的計算機輔助光譜分析技術,可以1次測定多種元素,甚至能夠做到實時分析,學生更加產生了積極探索的慾望。這樣的活動對於開展鐵的研究性學習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產生了許多的問題,而這正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恰當時機。研究性學習應以問題和興趣為主要的心理內驅動力,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2者之間,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這個觀點即所謂的“問題不是問題”。在學校之內,教師則要做好協調工作,例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網路機房和上機時間;開放圖書館,方便學生查詢有關的資料;協調各學科教師的工作,避免在教學時間和內容上發生衝突等。以學科為劃分依據的教研活動,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開展的需要,各科教師有聯合起來的必要,以“導師組”的形式進行教學,而不能將研究性學習變成各學科教師的“接力賽”。化學教師在師範教育中系統學習過普通物理學,對生物學中生物化學知識也有所瞭解,化學的邊緣學科較多,易與中學其他各理科學科進行適當的銜接,基於這樣的原因,化學教師在知識內容上處於先行者的有利地位,有理由也應當主動承擔起研究性學習中的組織和協調工作。2、學生分組策略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分組學習。把班級分成小組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且有利於教師觀察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學習小組的人數沒有絕對的規定,但1般以5或7個人1組為最佳選擇。儘量避免1個小組內有偶數個學生,如4或6個人1組,這樣常導致學生結成對子而不是與所有的組員互動學習。小組內學生人數不宜過多,有資料表明,如果人數接近15個人,學生的參與性就會明顯降低。根據研究性學習的性質、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確定1個指導性的分組標準,但在分組中不要使用強迫手段,應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和選擇的自由。小組學習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學生自控能力的差異會導致各組活動的管理組織和活動質量有較大的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會發生各種意見分歧和情緒波動,教師應及時發現問題,給予相應心理輔導,教育學生懂得相互尊重和欣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持久的積極性。2、從關注學生適應性發展的角度進行學習指導研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是開放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處於諮詢、幫助、引導的位置,研究性學習重在過程和方法。因此,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應以提供資訊、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為手段,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使他們學會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採取以下幾種策略1:傾聽策略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並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疑,瞭解彼此的想法,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將所有的想法都表達出來,其數量比質量更為重要,而在此之前,不要對其作任何評價,無評判的環境會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自由、輕鬆氛圍之中,並能鼓勵那些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也參與進來。實際上,正是通過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教師才能真正融入研究性學習之中,與學生髮生情感上的共鳴。策略2:適時介入策略教師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程度和教師的支援程度這兩個維度作為判斷的依據,來決定何時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程度、教師的支援程度的變化如圖3所示。這兩個維度的函式關係通常為反比例關係,教師宜選擇前者處於高區域和後者處於低區域狀態時為理想介入時機。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教師的指導介入得過早,會導致學生失去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使學生產生“只差1點點就要成功了”的遺憾。但介入得過晚也會將學生久置於“憤”、“悱”的狀態,導致學生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策略3:指導策略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查閱書刊雜誌、上網、訪談、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法;對於獲得的學習資源,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識別出有價值的資料;指導學生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資料間的關聯,並形成整理報告;指導學生運用書信、電話、電子郵件等手段向專家請教,使他們學會學習。以原電池的研究性學習為例,教師應以談話為主要的交流形式,以鼓勵和肯定的態度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下面簡要列出了在“乾電池”子課題中對學生的指導方法:教師的指導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引導學生邁出研究性學習的第1步,要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依據具體問題的特質,依據活動情境的特點,把握指導介入的“度”,既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又預留其主動發展的空間。研究性學習通過釐定教師、學生與學習物件3者之間互動作用而實現,3者不能或缺。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情感、強調學習的過程,教師的組織和指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價值體現了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樣思考,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獲得情感體驗,達到學習的目的以及能力的增強。教是為了不教,學是求得會學,教師明確自己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地位和角色,對於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1 23下1頁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策略

上1頁12 3下1頁

上1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