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本土文化與國小語文教學

才智咖 人氣:7.36K

摘要:國小語文教學中,恰當地利用本土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對家鄉的認識;能幫助學生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地域特色、特產風情等傳統文化知識,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民族豪情。本土文化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淺談本土文化與國小語文教學

關鍵字: 本土文化 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水土滋養的不僅僅是這一方人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滋養著一方人的精神生活。本土文化作為精神滋養的介質,對於一方人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個民族的延續,最重要的民族精神的延續、民族文化的延續。語文教學擔負著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本土文化,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語文課程標準》上說“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是的,每個人都會有濃厚的鄉土情結,都會對家鄉的民俗風情、名勝古蹟、軼聞趣事、名土特產有著特殊的感情。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本土文化優勢,積極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既能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容及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本土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以語文這門課為例,本土深厚悠久的歷史很有可能成為教師教學的良兵利器。教師結合泗陽的飲食文化,名人文化,地名文化、地方戲曲,習俗文化,民間工藝,歷史文化,典故傳說等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了解本土文化的的渴望。學生把字身邊耳熟能詳的故事與學習結合,必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對家鄉的認同感、對祖國的認同感。例如:學習《長城》一課時,我們在學習到“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學生並未從真正意義上領悟這句話的含義,讀的時候感情體會明顯不到位。或許他們覺得長城修築在北京,地理距離甚遠,文中講到的修築長城的人與我們的生活年代也太遠,那種“偉大”孩子們體會不到。我適時引入: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經過我們泗陽縣境,我們的祖先也投入到運河的開鑿和修整工程中。京杭大運河和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這種“偉大”我們的祖先參與了,作為他們的子孫自豪感瞬間提升,朗讀的情緒高漲,讀書的語氣語調立刻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豪情滿懷,效果非常不錯。

二、本土文化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得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是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面對熟悉的家鄉,年幼的國小生對家鄉的瞭解知之甚少,作為語文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帶領他們走進家鄉,幫助他們領略家鄉之美。讓本土文化為語文教學服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地方本土文化,可以提高學生對家鄉的認識。

一條河,流水清澈,象一條巨龍貫穿這裡,這裡曾是淮泗縣最早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它蘊藏著悠久文化歷史,一江春水,萬頃田。這裡人才輩出,這裡物華天巨集,人傑地靈。這裡有被奉為“盧祖”的盧廷蘭,著名的教育先驅陳仕洋,著名的當代作家劉溪,我國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愛國主義者張相文……

世上好景象,最美在泗陽。茫茫綠海楊樹林,風吹綠色伴鳥唱;湖面聽歡歌,遠近高低幾重音;行船看日出,藍天碧水閃銀光,這就是我的家鄉,這就是美麗的泗陽。唱著《美麗的泗陽》,我們的心潮澎湃,家鄉美景如花,人們幸福安康。

人文精神和環境,使學生真實地感受自己與本土文化之間的密切關聯,激發其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並以情感目標的達成為首要目標,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感受、實踐操作等,來正視本土文化的價值,進而由接觸到了解,能關愛本土,激發愛家鄉的情感及責任感。

三、本土文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教學以本土文化為源泉,以發掘和表現生活的真善美為主旋律,它使學生在特定的地域內,佔有豐富的作文養料,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因而能寫出一篇篇鮮活感人的佳作。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學生獲取資訊、累積經驗的最好的方法,”學生走進意楊林,參加楊樹節活動,於是寫下了《我愛意楊林》、《楊樹,我愛你》《綠色家園》《楊樹之鄉》等美文。

八集小花生是泗陽名特產之一。相傳早在春秋時期,孔夫子由魯赴吳講學,路過今天八集這個地方,當地學子聞名挽留夫子講授,學子們有的送乾肉,有的送當地土產花生,孔夫子品嚐花生後,連聲讚道:“微乎此果,食可長生”,孔夫子走後,人們把他講學的地方起名“學城”,建房立牌位,他誇讚的花生土產,取名“長生果”。當孩子們聽到這樣的故事以後,立刻對八集的小花生另眼相看了,原來我們泗陽的小花生連大教育家孔子都嘖嘖稱讚,立刻請求老師帶著他們到八集去參觀八集花生的種植和加工。於是老師帶領學生參觀了泗陽八集的“金六塘”小花生廠,回來以後,小花生在學生頭腦中的形象更加具體,學生們對八集小花生讚不絕口,寫下的作文也言之有物,生動自然。

羅丹說過這麼一句話:“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髮現家鄉之美。本土文化就是我們身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本土文化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的美好心靈。

【參考文獻】

[1]《羅丹藝術論》,天津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羅丹,葛賽爾著,傅雷譯。

[2]《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全日制義務教育),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秦訓剛、晏渝生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