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教育中的誤區及對策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W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不乏其數,他們希望子女將來能出人頭地,但苦於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別是現在國小生的家長,多是單位、家庭的主心骨,工作量大、家務活重,因此與孩子交流較少,即使關心,也只停留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入學後,教育的任務就交給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了,做家長的只要能保證他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學業,就盡到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了。以上都是家庭教育的誤區所在。當前,雖然家庭教育已日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是,仍有不少家長對此有許多模糊認識,存在許多問題:

現代家庭教育中的誤區及對策論文

第一、要求過高:1、有的家長不管孩子的興趣愛好、智力發展情況如何,就過早地實行“專業定向”培養。這樣做對孩子造成了過重的心理壓力,影響了身心健康,結果卻欲速則不達。如:熱衷於鋼琴、電子琴考級,英語考級等。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如興趣愛好、智力水平、身體素質等,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進行適時、適度的培養。應該讓孩子有自由活動的天地,發揮兒童天真爛漫的本性,這樣才能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2、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翻版: 做父母的常常會期望孩子子承父業,而忘了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與氣質。這些錯誤的期望往往妨礙了子女的自我發展。許多父母將自己沒有實現的目標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能夠實現,這往往使子女認為:爸媽愛我是因為我聽話,為他們做事,而非真正的愛我。

第二、包辦代替:1、對孩子限制保護太多,忽視對孩子主動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使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負責精神。我們的家長大多不習慣把孩子當成一個能動的、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來看待。這一問題在國小家長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和突出。

2 、提供過多過細的幫助: 比如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一遇到困難就忙於幫助,或是每天輔導作業時不講究方法,只要不會就告訴答案。對其他的事也是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使子女產生依賴心理,缺少獨立的信心。

3 、過多地保護子女:這使得子女無法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4 、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孩子也是如此。為此,對於孩子的要求要看條件是否允許,對於不合理的或是一地難以達到的、無法滿足的要求要予以拒絕。

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有良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有用之人。因此,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和健康向上的優良品質的培養不能忽視,也是當務之急。

第三、放任自流。有些家長對孩子乾脆採取不管態度,放任自流,認為讓孩子吃好、穿暖就行,教育是教師的責任。這些孩子由於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親情,出現了不良心態,養成了自私、孤僻、不合群、橫行霸道等不良個性品質。國小生正處於個性的萌芽時期,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對此,家長決不能等閒視之。

第四、著重對孩子的智力培養,忽視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養。

1、過度的稱讚或是過度的批評: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但是過度的讚賞會使孩子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少數孩子會因事事誇獎不把父母的話當回事。同樣過多的批評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正確的鼓勵不夠,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2 、過於重視孩子的外表: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穿著相貌是反映父母的一面鏡子,因而過分重視子女的外表。實際上,家長應該更重視孩子的內心世界。

3 、忽視孩子的意見:許多家長希望自己說了算,在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時,不是仔細地傾聽,而是忙於打斷並不予採納。久而久之,使孩子認為他的看法並不重要,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和現象,我們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孩子要成材,必須先成人。

孩子要成材,必須先成人,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意志堅強、品質高尚的人。怎樣才能使孩子先成人呢?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國小生來說,家庭是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家庭成員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涼解,氣氛輕鬆,在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心情愉快,性格活潑開朗,從小懂得愛,能體驗周圍生活中的多種情感,體會父母、家人對自己的愛,學會去關心父母,關心同學,愛小動物,愛周圍的美好事物,實際上是一種愛心的培養。

建立學習型家庭。家庭是第一個以及最佳的學習場所,孩子在家中,不僅學到知識,也學習如何學習。他們發展對於學習的愛好以及習慣,那對於他們將來的發展,極為重要。負照顧責任的父母,經由耐心、互動、模範與愛,創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稱為“學習型家庭”,乃是迫切的事。學習型家庭的締造,是孕育人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的必要環境。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環境。愛的家庭提供了一所愛的學校,通過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才能將信任、忠誠、正直、同情及自尊等健康特質整合於個人的人格中,邁向成長。

教育是家庭的一個重要職能。我們做父母的要抓緊家庭教育這個環節,而且要掌握科學方法,首先促其成人,則不愁不成材。

第二、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遇到許多溝溝坎坎,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品質,而堅強的意志品質,是通過有條不紊的生活實踐培養出來的。例如:指導孩子安排好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整理自己的書桌、疊被子、洗襪子、洗手絹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要從嚴要求,從小做起,從小要讓孩子有責任感。

學習習慣的準備。學習習慣是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基本保證。要讓孩子入學後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學習用品要準備好,帶齊全;聽到鈴響要按時進課堂;認真做作業,按時交作業;保護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和愛惜書籍和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終生有益。大學聯考狀元們的家長很重視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對我們是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的。北京理科狀元楊頌的母親宋蘭英重視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她從國小一年級起就培養楊頌寫日記的習慣,有時候一天只寫一兩句話,這樣持之以恆、長期堅持,培養了楊頌的毅力,對學習也很有好處。遼寧省理科狀元祁曉亮對記者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要求很嚴格,他們並不是要我學習什麼,而是從小培養我好的習慣。我現在感覺,父母對我好習慣的培養對我成長太重要了。孩子小時候形成的習慣相當穩定,是以後成長的基礎,甚至能在人的一生中發揮作用。

第三、注意培養學習興趣,寓教於樂。

不要認為教育孩子就是教給孩子知識,知識可以在學校裡學到,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獨立學習和生活的能力、適應能力、心理素質、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有些農村的家長,沒有多少文化,看起來不可能教給孩子什麼東西,但他們的孩子很好,就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往時有意或無意地培養了孩子的興趣。

兒童智育的重點應放在促進智力的發展上,要讓他們多看、多聽、多想、多說、多做,不要讓他們去死記硬背那些難以理解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遊戲等途徑,讓孩子獲得知識。同時要注意孩子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利用少兒教育的'讀物,既讓孩子從書本上汲取知識,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對於上國小的孩子,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要使孩子感到學習生活是有趣的,學到的東西是有價值的,使孩子感到有收穫,有成就感,興趣也就有了。如和孩子在一起時,讓孩子談談學到的知識、學習的收穫、學校裡的人和事、碰到的問題等(不能總是要他做題目,

人是需要情感的傾訴的呀,孩子通過講,即提高說的能力,又進一步思考了學過的知識、碰到的人和事及各種問題),你要以平等的身份和積極的態度與孩子交流,使孩子感到收穫的喜悅、找到失敗的原因,從而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你不要只進行說教,你應該表現出對知識有興趣,你的榜樣作用比你的說教效果好得多;有時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文化知識(你不太懂也沒關係,孩子會教你的),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各種事情的思路和方法。根據孩子和你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方案進行教育,不需要化多少時間和精力。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動的腦筋,化的時間、精力都比這種方法多。

從上面可以看出,興趣培養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時完成的,並不增加你和孩子的負擔,只要方法正確就可以了。培養興趣與傳授知識、培養技能是不同的,後者需要有專業知識,而前者不需要,幾乎所有家長都會做。興趣培養好了,以後對孩子的教育就象順水推舟,不用費大力氣了。後天教育得法,孩子的天資可以充分發掘出來,反之,就抑制孩子的發展,這是最大的遺憾。

大自然是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把孩子放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中進行教育,採用和孩子自由交談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識和想法毫無壓力錶達出來,這樣孩子在接受這些知識時,就不會有壓力,而且對知識具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觀察多思考,盡力解答孩子的問題,引導其觀察、探索,使孩子感到世界真奇妙,無形之中會提高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四、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心。

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要信任,要常對孩子說:你能行!放手讓孩子去實踐,讓孩子品嚐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滋味。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做家長的大都“望子成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才。家長平時應多觀察,多分析,想方設法找到發揮孩子潛能的最佳點,然後進行培養引導。特別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遭遇挫折時,要冷靜地分析原因,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從中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優勢方向,並創造一定的學習條件,就可能點燃孩子的智慧火花。孩子一旦學有所長,就會信心大增,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還會帶動其他方面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孩子廣泛接觸、全面發展。

當子女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家長要認識到這可能是暫時的,興許孩子在其他方面有特長,或以後會有進步,對孩子要有信心,千萬不可方法簡單,態度粗暴,動輒訓斥打罵或置之不管。要與老師多聯絡,多聽聽老師的意見,多聽幾個老師的意見。有許多家長,雖然也指望自己的孩子學好,但把這些責任全推給了教師,自己從來不去學校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對教育孩子是很不利的。應多與老師聯絡,經常向他們請教,積極尋找發揮孩子潛能的切入點。因為你孩子的老師也和你一樣愛孩子,甚至比你更瞭解孩子,會給你一個“瓦拉赫化學教師”式的忠告!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總之,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協調,若脫離學校教育另搞一套,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又會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敗俱傷。家庭和學校作為兒童教育過程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相互支援,形成合力,就會推動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