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子與畢達哥拉斯

才智咖 人氣:3.9K
  

(551-479 BCE)和畢達哥拉斯(580-500B.C.?)是兩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們是同時代的人,也是兩種不同傳統的創立者和代表者---古中國的學派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主義。雖然這兩位思想家所在的人文和環境相差遙遠,然而他們有關“和”的思想以及對功能的認識卻表現出極大的相同點。正是由於畢達哥拉斯把和諧與秩序作為自然以及人文領域真理和價值的判斷標準,才使畢達哥拉斯學派把對科學的興趣與宗教的執著完美地結合起來、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對與音樂的學習研究是獲得靈魂和諧的最好方式。相似的觀點在以中和為天道的儒家體系中也可以找到。儒家認為,因為人道與天道是相統一的,而聖人是知天道之人,那麼如果人們按照聖人所制的禮樂自己的行為,人心才能得以平和,才能得以大治。

和:孔子與畢達哥拉斯

I.;

畢達哥拉斯對古希臘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他把科學探究與宗教信仰相結合,使其思想具有特有的活力,以致在其後的幾百年中,其思想仍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得以復興或再生。畢達哥拉斯沒有留下任何有關他情況的文字記載,但是其學說的基本思想是清楚的:首先,他對那些具有足夠理解能力的人施以數學的教育,並持一種對宇宙的數學觀念的理解;其次,他還宣揚奧菲世教的靈魂轉世學說。對一個現代讀者而言,似乎很難理解畢達哥拉斯理論中科學因素與宗教觀念的結合。但是,正是通過和諧這個觀念,畢達哥拉斯把二者成功地整合在一個統一體中。

畢達哥拉斯認為數字是萬物的最終構成元素,因為數字比其它任何東西都更能給表面的混亂帶來秩序與和諧。它是一種註定能夠產生秩序的工具,或者一種註定能夠理解存在著的、但目前未被知曉的排列或秩序的工具。可見,世界中的萬物都必定存在著一種完美的秩序,彼此間維持著一種和諧的關係。因此,他發明了‘cosmos’一詞(宇宙,即把世界看作是一個有秩序的、和諧的整體),用以表述這一學說。

畢達哥拉斯首先發明並使用了‘秩序的宇宙’一詞,這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象徵著無窮盡的世界是以一種有秩序的、和諧的方式組織的。第歐根尼在評價這個詞起源的重要意義時講:“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用‘秩序的宇宙’這個詞來概括整個世界的,以體現整個世界可供觀賞的結構。”[1] 宇宙間的各種不同事物是根據數學比例或(其對應物)音樂的和諧[2] 而組織起來的。我們所見、所接觸的萬物代表或體現著數字,因此也能通過數字而得以理解或說明。

從人的靈魂和肉體的微觀世界來看,畢達哥拉斯看到人體的完美---它的美、強壯和健康---取決於物質元素的和諧。這一理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對古希臘的產生了重要影響。從此以後,治癒疾病就是恢復由疾病所引起的平衡或比例的失調的原則就開始非常流行。同樣的原則也被應用到善或靈魂的“德性”等問題上。畢達哥拉斯認為,靈魂的惡是由錯誤的慾望所引起的,而錯誤的慾望有三種形式:慾望本身就是低階鄙俗的東西 (他們程之為“缺乏形式”);慾望過度強烈或持久 (“缺乏比例”);慾望的時間和原因是錯誤的 (“缺乏適當性”)。[3]美化靈魂就是一個恢復存在於人這個小宇宙的和諧的過程。混亂無序的強烈感情和肉體慾望需要得到控制,並通過培養如節制、自制、正義和智慧等美德加以調和。第歐根尼把“美德就是和諧”的格言歸功於畢達哥拉斯。這種關於美德的觀念後來被亞里士多德所吸收,並發展為著名的“中道原則”。

人的靈魂與周圍的自然界是相互關聯的。畢達哥拉斯通過講授靈魂轉世說表達了這一原理。靈魂轉世說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和有機生物都是彼此聯絡的---神、人和動物都來自於一個共同體,由一個單一的生命原則所支配。靈魂是不滅的;它能否成功地保持自身及其與世界之間的關係的和諧,註定了它的去向:是成為其它形式的生命,還是在生存等級中的升降沉浮。因此,每個靈魂所不時呈現於其中的形式取決於它前生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這是它應受獎勵或懲罰的根據。在現世,靈魂可以進入神聖的境界,從而脫離進一步的轉世。在獲得純粹的完美后,它就與不朽的神結伴而居,不再返回塵世了。人可以達到這種神聖的境界,人的生命是一簇可以照耀世界的神聖火焰。[4]

畢達哥拉斯生活方式的目的是從輪迴的迴圈中解脫出來而進入一個永久的、神聖的福佑狀態。通向這種狀態的途徑,即得到拯救的方法就是淨化感性慾望,徹底放棄塵世生活。因此,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淨化靈魂作為其生活的重要活動。然而,最高形式的淨化是對絕對真理的追求:這是使自己從肉體的中解脫出來而重新獲得靈魂和諧的最安全的途徑。畢達哥拉斯說:“除了神之外,我們應當珍愛真理,它本身使人最象神。” [5] 在對抽象真理的追求中,畢達哥拉斯學派把科學研究與宗教成功地結合起來。

畢達哥拉斯學派與傳統宗教的分歧在於他們所採取的淨化靈魂的方式不同。在奧菲士教中,靈魂是通過有魔力的宗教儀式而得到淨化的;祭祀和魔法是提高拯救機會的主要手段。但是畢達哥拉斯認為對數學和音樂的學習是最好的達到靈魂和諧和淨化的手段。因此,在畢達哥拉斯設計的教育體系中,數學(包括算術和幾何,天,學)為那些具有足夠心智慧力的人所學習,這不僅僅是為了學科本身的發展,而且也是作為品格的訓練和一種靠近那個把世界安排得和諧有序的神聖理智的途徑。同時,正如物是醫治身體疾病的良方一樣,音樂被看作是醫治靈魂疾病的良方:藥物為了肉體,音樂為了靈魂。這種對淨化的重新解釋,把淨化作為自我實現和理智發展的過程,這在宗教史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正是從這裡我們看到了秩序的科學方面和宗教方面的相互關聯。[6]

可見,畢達哥拉斯的教育是圍繞著靈魂和諧的觀念而展開的。一個好的靈魂在其衝動和價值標準之間能維持固有的秩序:而教育的目的就是灌輸一種對和諧的愛。我們可以通過欣賞和接觸音樂的美而成為和諧的人。對畢達哥拉斯來講,音樂不僅僅是娛樂。在教育中音樂也被用來傳授道德,因為它可以控制品格中慾望的和富於侵略性的部分。畢達哥拉斯通過音樂來塑造弟子的品格:;

畢達哥拉斯相信人的實際追求是通過對感官的反覆灌輸而形成這一事實對人類而言至關重要。通過使人看美好的形式形態和聽美妙的韻律曲調而實現人對美的追求;因此他是第一個通過某種韻律和曲調的形式而建立音樂教育的人,幫助人們改正壞的品格和達到對激情慾望的控制,以恢復精神器官原初狀態的和諧。從這些曲調中,他還設計了檢查和治療各種身體、精神疾病的方法。其中最令人驚奇的是他親自創作所謂的音樂曲調,並親自為其弟子彈奏,運用其受神的啟示而設計的……曲調,他很容易地改變並控制了不久前在他的徒弟中出現的精神上的激情慾望,如沉溺在痛苦和憤怒中的激情,遺憾和嫉妒,創傷的恐懼,各種形式的慾望和侵犯性、食慾不振以及鬆弛、懶惰和熱烈等。通過適合的音樂,就象通過救命的、精心調製的草藥,他把這些困擾回覆為正確的和諧的美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