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論文

才智咖 人氣:8.56K

摘要:高職會計教育由於存在著各種弊端,因此教育改革是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就專業培養方向和制定相關的課程設定,以及實踐教學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設想。

高職會計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論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 會計教學 改革

一、社會需求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經過多年改革, 企業的用人原則更加明智務實, 他們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 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這也給會計專業的職業教育帶來了挑戰.當前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與社會需求狀況。通過調查整理表明目前社會招聘的專業數量中會計專業排在第十位,應聘數量中會計專業排在第二位,但招聘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人才供需雙方出現某種不平衡狀況。

二、目前高職會計教育的弊端

(一)培養方向不明確

傳統的高校教育普遍都是以本科為主,高職教育雖一再強調卻不入主流。再者,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均將其培養目標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業甚至大型企業,與具有更多擇業優勢的本科學生進行競爭,忽略了高職高專會計畢業生應大量服務於小企業這一現實,在培養方向上不夠明確。

(二)課程設定不合理

會計專業教學計劃中,把所有的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個層次,沒有擺脫知識的系統性、學科性、完整性的制約,實施的課程不是中職課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學本科課程的翻版,沒有足夠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對會計人才的“一專多能”、“一專多用”的多樣化需求。

(三)教師重理論輕實踐

把記憶當作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被動,不利於學生全面素質提高,教師雖教會了學生理論知識,但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應用這些知識。學生雖學會了書本知識,如怎樣編制會計會錄、怎樣編制報表,但遇到實際會計工作中的業務處理時就不知如何下手。

(四)會計實訓教學硬體滯後

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稱為“硬體不硬,軟體不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多媒體教學條件落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夠。2.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後。3.缺乏會計資訊化模擬。

三、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新模式的設想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高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特點,使得高職的培養模式越來越趨向於“訂單式”。訂單式直接面對崗位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特殊用途,因此職業院校要大力發展訂單式培養。由於地區不同,訂單式人才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區,不同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高技能人才的“訂單”培養要求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對基礎知識要求廣博、技術技能科技含量較多、文化學科涉獵寬的“人才訂單”,必然要有較長的學制來適應;反之則宜採用短學制。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重視實踐基地建設,堅持產學研相結合。

會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和專業,必須注重應用能力、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高,注重模擬、實訓、實踐等環節的教學,培養好用、頂用、耐用的,面向一線的兼用型人才。1.建立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是指在會計模擬實驗室(包括手工實驗室、電算化實驗室),選取模擬或企業實際業務資料,按實務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讓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的教學形式。可分為三個實驗階段:(1)手工實驗階段:除穿插在理論教學當中的章節實驗專案外,可配合各門理論課程之後開設基礎會計實驗、財務會計實驗、成本會計實驗、納稅申報等集中的階段實驗課程。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實驗資料的認真思考、分析,學生可以使用會計工作模擬器材,對科目的設定、複式記賬、填制和稽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納稅申報、編織報表等會計迴圈環節的工作都動手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歸納手工會計工作的特點。(2)電算化實驗階段:對高職層次會計專業學生的要求就是在把握會計手工工作流程的基礎上,能熟練運用常用的會計軟體進行各模組的操作與維護,利用電算化技術,處理企業的日常會計業務。通常於第四、第五學期,開設一至兩門的電算化課程,不僅介紹會計電算化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上機操作,掌握企業通用的財務軟體的實務操作處理。(3)綜合實驗階段:通常安排在最後一個學期。

(三)建設專兼結合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高職高專會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走專兼結合的道。對專職教師要加大培訓力度,創造條件使之經常深入實際,提高業務素質,培養一支“雙師型”專職教師隊伍。同時要加大兼職教育的成分,建立兼職教師資料庫,這樣既可以使教師隊伍始終保持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學校的辦學成本。

(四)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1.廣泛使用多媒體網路教學。教師和學生通過網路緊密聯絡起來,最終實現“教師—網路—學生”一體化。師生由此可以實現雙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同學們之間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同時向多個同學提問,也可以只提問某一個同學。

2.在教學中使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面授時多采用直觀性很強的圖示法,深入淺出地說明難點,講清疑點,更加直觀地表現一些相關會計要素之間的關係,可以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多媒體方式展現普通教學手段無法演示的巨集觀或微觀世界。通過模擬模擬,能夠化抽象為形象、變呆板為生動。如財務會計應用的各種票據、操作工具、業務過程、業務環境等,以及財務工作與財政、金融、稅收等外部環境的相互關係,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電子教案顯示出來。

4.進行校企合作,實現技能與崗位零對接。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必須打破企業不直接參與職業教育的局面,打破以學校為中心的封閉技能訓練模式,爭取校企多方合作結合,聘請各行業理財專家、會計實踐工作能手走進課堂,以真實的會計資料、實務處理方法,指導學生技能訓練,並灌輸給學生實際工作對職業道德素養方面要求的知識,儘量縮短高職會計教學與職業崗位需求的距離。

參考文獻:

[1]張公樸.對我國會計發展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