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倫理思想與和諧文化的構建

才智咖 人氣:6.56K

論文關鍵詞:孔子;倫理思想;和諧文化

孔子倫理思想與和諧文化的構建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倫理思想對構建和諧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孔子的“仁愛”、“誠信”、“孝涕”等倫理思想,對和諧文化構建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充分繼承和發揚孔子倫理思想的合理成分,對於我們今天和諧文化的構建乃至整個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倫理思想對和諧文化構建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開展和諧建立活動。孔子的“仁愛”、“誠信”、“孝涕”等倫理思想,及其中對人性力量即人的內在情感力量的開掘和信心這一重要人文價值,對構建和諧文化,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孔子倫理思想簡述

孔子倫理思想核心是“仁愛”。仁是春秋時代的新觀念。孔子認為,“仁”就是要“愛人”。他主張“出門如見大賓”,講待人要恭敬;“使民如承大祭”,講役使人民要謹慎,都有“愛人”的意義。孔子要求人與人之間要充滿愛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對人要溫、良、恭、儉、讓。他告誡統治者要行仁政,善待人民;要求人民應剋制私慾謹守禮儀。他要求社會成員各安本分,守住自己的角色,這樣社會就會歸於“仁”。在這裡,孔子所強調的仁愛,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上,而且也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即對他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都要有一種愛心。把倫理運用於社會生活的時候,孔子把“仁”規定為“克己復禮”,主張按照周禮的等級制度處理人與人的關係。

孔子把“仁”作為儒學基本範疇,探討人的價值。他的仁是包羅眾德的最高觀念,他說具有“恭、寬、信、敏、惠”五種品德才合乎仁的要求,又說:“剛、毅、木、吶近仁。”“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為仁,“仁者必有勇”,“仁者不憂”。總之,“好仁者,無以尚之。”孔子認為,一個人違背了任何一項道德要求都可以被責為“不仁”,並且,一個人即使具備某方面的優良品德也未必夠得上仁。他主張做人要誠信無欺,把“信”作為人的立身之本,將其看成社會關係中一種最起碼的倫理道.德原則。他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在世上就會寸步難行,講究誠信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