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高校和諧班級構建的理論思考

才智咖 人氣:1.48W

論文摘要:高校和諧班級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分析了和諧班級的內涵與特徵後,提出了構建和諧班級應該貫徹“一個理念”、創造“兩種文化”、理順“三種關係”、建立“四種機制”的工作思路。

淺論高校和諧班級構建的理論思考

論文關鍵詞:和諧班級;高校;構建思路
 
  自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以來,和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主題與共同的價值追求,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搖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班級作為和諧校園的基本構成單元,構建和諧班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和諧班級的意義

1.和諧班級是和諧社會的應有組成部分
  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如果把和諧社會看作是一個大系統,那麼它本身就是由各個子系統內在和諧有序構成的。作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和諧班級作為和諧校園的基本構成單元,其構建一方面培養了大學生的和諧觀念、理念,另一方面創造了和諧的主體間關係,是和諧社會構建不可或缺的元素。
  2.和諧班級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依照我校教育集體的信念來看,培養道德的最微妙的奧祕之一,是共產主義思想,公民思想寓於青少年兒童敏感心靈的激情和渴望之中,寓於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之中。”這說明,一個人的品德行為習慣、榮譽感和責任感,甚至他們的思想與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所處的人文環境。和諧班級的建立,就是為班級全體同學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重要平臺。
  3.和諧班級的構建為新形勢下高校育人提供有益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90後”大學生具有自身的特點。思想的多元化、獨生子女的個性特徵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就業的壓力,使得學生過多追求實用性、技術性的知識,出現技術與人文精神的分離。和諧班級建設有利於學生目標整體性的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培養,良好的班級同學和諧關係,為學生提供了愉悅、寬鬆的學習氛圍。

二、和諧班級的內涵與特徵

從詞源意義來看,和諧是指互相配合、協調之意。《呂氏春秋》中有“正六律,和五聲,達八音,養耳道也”,意思是人的耳朵很奇怪,不願意聽單一的聲音,一定要聽幾種不同的聲音才能感到舒服,這很好地說明了“和”的含義。“諧,和也”(《爾雅》),“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周禮·調人》)。從系統論來看,和諧是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協同合作以達到系統有機組合的功能,無論是對組織,還是有機體,和諧都能產生無窮的力量,使系統各組成部分協調發展,相互促進,並形成系統的健康良性發展。從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及角度來看,和諧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在統一。和諧班級是指教師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為學生服務的宗旨,採用靈活有效的教學和管理方法而形成的民主、平等、和諧、進步的班集體組織。在和諧班級裡,班級這一子系統內的各元素是和諧、有序的,學生之間則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班級作為子系統與其他系統也是協調發展的。內外各種關係的和諧,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全面的發展。依據教育的全面發展理論與和諧的特徵,和諧班級應具備以下特徵:
  1.整體性與個性化的統一
  美國的麥克霍爾·邁爾斯在《大規模系統工程》一文中對系統特徵進行歸納,認為整體性是系統最重要的特徵。和諧班級本質上就是一個協調發展的子系統,它的整體性特徵使得班級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諧班級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在班級文化的統帥下,各成員形成了共同的願景,為預設的班級目標積極進取、奮發向上。但和諧班級的整體性並不是整齊劃一、齊頭並進的,而是在千差萬別的個性張揚下的和諧整體。整體性的特徵,並不是要抹殺學生自由個性的發展,相反,和諧班級建設的目標就是要保障每個班級成員的自由全面發展。正如列寧所說的:“多樣性不但不會破壞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它的統一”。
  2.制度性與開放性的統一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和諧班級應是科學管理的班級,科學的制度是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關鍵,是構建和諧班級的重要保障。在制度的統攝下,班級形成共同的目標,建立班級公約、班委職權制度、班費管理制度、獎勵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等,進而形成具有獨特班風、班貌的班級。但這種獨特性並不排斥作為一個子系統的班級與外界的各種聯絡與交流,從而展示和諧班級的開放性。和諧班級必須協調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間的關係,融入到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氛圍中,鼓勵班級成員走出課堂、融入社會實踐中去,充分利用一切外部資源發展、提升自己。
  3.平等性與民主性的統一
  和諧班級是實現自我教育、開展自我管理、拓展自我服務的組織載體,師生平等是和諧班級建設的前提條件和保障。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實現角色的轉變:從管理者變為服務者;從單純的說教者變為大學生的激勵者;從嚴師變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民主性,無論是班委的選舉、班費的管理、班級制度的制定,還是各種評優、獎、助學金的發放等都要讓班級每位成員參與到其中去。

三、和諧班級構建的思路

1.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
  和諧班級建設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指導思想,既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成才,又關注學生道德品質、身心健康的發展,教會學生做人。和諧班級目標的確立與實現,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重運用馬斯洛需求理論,關心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依據不同年級的任務,分層次、分階段設計和諧班級的建設目標。以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提供教育資源和機會。
  2.創造班級文化與寢室文化的有機契合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在學習和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行為方式等,表現為: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行為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形式。班級文化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在和諧班級建設中,它創造著一種文化氛圍,通過這種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讓學生從依從它到認同它,再到信奉它,最終內化為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