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構建和諧高效政治課堂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1W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中學時代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本文試就如何構建和諧的政治課堂、體現以生為本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以生為本構建和諧高效政治課堂的論文

一、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性。這是以生為本,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前提

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建立一個適合學生的和諧課堂,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環境。為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注意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問題設計、活動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充分展示和發揮自身優勢的空間。比如,在講授《切好“蛋糕”,共同富裕》一節時,我根據課程標準、考綱要求及學生的基礎把知識設計為三級階梯。先把教材的基礎知識設計成第一級階梯,然後把“做好‘蛋糕’的方法”、“合理化的分配建議”等知識設計成第二級階梯,再把為少數優秀學生補充的“收入差距”、“國家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等知識設計成第三級階梯,這種設計使學習內容由易到難層層連結,呈階梯狀,讓學生沿結構示意圖通過選擇進入不同層次,從而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這種學習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又能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選擇相應層次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還有利於教師對不同學生進行個別答疑、個別指導,從而使優秀學生大步向前,差生也有成功的喜悅,都能主動活潑地得到發展。

二、理順師生關係,提倡民主性。這是以生為本,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基礎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與學生共同探討真理、共同進步;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度,熾熱的情感;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把課堂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自由討論,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力求教學相長,體現主體性。這是以生為本,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關鍵

首先,改變教法,在“趣”字上下功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慾的源泉。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興趣。2.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書本知識更直觀形象的傳輸給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我經常採用這種方法,發揮網路優勢,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學生踴躍參與,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3.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讓歌聲飛進課堂,不時讓小品走進課堂,擇時讓辯論進入課堂。討論法、競賽法也不時被我採用,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享受學習的快樂。比如,在講授《講述春天的故事》一節時,我就選用了著名歌唱家董文華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匯入,優美的畫面,充滿震撼力的歌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巧妙地切入新課,為本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礎。

其次,轉變學法,在“動”字上做文章。在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充滿人性化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教學過程中教師巧妙設疑,可以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通過探究、解惑,使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旋轉的'世界舞臺上》這一節時,我採用歌曲匯入後,巧妙地設問:“奧運會的主題口號為什麼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反映了當今世界怎樣的主題?怎樣的發展趨勢?”學生積極思維,躍躍欲試,動起來了,通過探討,豁然開朗,既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又加強了與時事結合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外因與內因有機統一,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教學和諧。

四、傾心關愛學生,注重情感性。這是以生為本,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重要條件

首先,要關注、愛護學生。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讓尊重,關懷如陽光一樣照耀在每一位學生身上,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溫暖,從而產生心靈上的和諧共振。

其次,要寬容、理解學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應學會寬容和理解,教師的寬容往往會更受到學生的尊敬,比簡單的批評、指責和懲罰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要尊重、相信學生。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做到“教育者,長其善而救其失者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會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構建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每一個教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時刻牢記以人為本的理念,盡力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實施和諧教育,力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和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