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課堂辯論賽辯詞

才智咖 人氣:4.22K

辯題一:構建高效課堂應當“先學後教”還是“先教後學”

構建高效課堂辯論賽辯詞

正方:構建高效課堂應當先學後教 反方:構建高效課堂應當先教後學

正方1辯():

主席、各位辯友,大家好!作為正方,我方的觀點是:構建高效課堂應該“先學後教”!高效是相對於低效而言的。“高效課堂” 有三個特徵:一是課堂效率高;二是課堂效益大;三是課堂教學效果佳。什麼是效率高?就是課堂達成度高,即學生知識掌握紮實,課堂檢測正確率高。什麼是效益大?就是課堂發展度大,即學生學習興趣濃,行為習慣好,能力提升快,素質發展全。什麼是效果佳?就是課堂滿意度好,即教學目標、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過程與結果完美結合。

傳統意義上的“學”是學生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講”而照搬照錄。這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學習,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度不高,責任意識不到位,思維不深刻,學的結果不深刻,不持久,價值不大!我方認為:真正的“學”是學習主體自主、自覺的意識和行為。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老師先讓學生緊緊圍繞本課時的學習目標自我探究、自我實踐、自我學習——即個體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接著,讓學生就不會的問題相互探究、相互實踐、相互學習——即“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傳統意義上的“教”是老師不根據學生的需要而進行的講解和傳授。這種“教”忽視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基礎,是對學生的一種嚴重不瞭解、不信任、不尊重!我方認為:真正的“教”是“引導和點撥”。所謂“後教”,就是在“先學”的基礎上,如果學生還不會,或理解不透、形不成規律、找不到方法。此時,學生處於 “憤悱”的心理狀態和思維矛盾之中,口欲言而心未達,急需老師的“啟發、引導和點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老師出場了!啟發、引導、點撥學生在問題與答案、規律、方法之間搭起最有效的橋樑,最終使學生學到知識,解決問題,形成能力。教師的“精彩引導”不是講解,而是學生學習的輔助,如同幾何證明中的輔助線,這個“輔助線”只有準確、到位,才能稱之為精彩、省時、高效。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課堂上學生的“學”才是目的,教師的“教”只是手段。教師的教只有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教”與“學”的關係才能得到科學體現,師生關係才能和諧,課堂效益才能實現最大化。“先學後教”符合科學認知規律,符合學生求學規律,體現了“有序學習”的教學思想。很好地處理了教師“教”與學生 “學”的關係,使教學具有更科學的次序。“先學”中,教師要做好“導學”工作—導學習內容、方法;“後教”中,教師要做好“導教”工作—在“兵教兵”的基礎上,導規律、方法、注意點、內涵和運用;“當堂訓練”中,教師要做好“導練”工作—練反思、練反饋、練質疑、練運用、練舉一反三。整個過程,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學”有序展開:導學(學生自學)—導教(兵教兵)—導練(學生訓練)。“學”是“教”的基礎和前提,即“以學定教”;“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即“以教促學”。“先學後教”充分關注了這些特點,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由此我方認為:構建高效課堂就應該“先學後教”!

反方1辯():

我方的觀點是:構建高效課堂,應該先教後學。什麼是高效課堂?就是單位時間內用最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並最終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課堂。對高效課堂的理解,對方辯友與我方是一致的,但運用哪種教學方式能構建高效課堂,我方與對方辯友卻是志同而道不合,我方的觀點是:構建高效課堂應該“先教後學”。理由是:

1、先教後學自孔子時期延續至今在教育史上不斷經歷著演變和進步,新課程實施以來這一方法更是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演變。大浪淘沙,在經過無數教育者的改革與探索後,先教後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日益成熟,更具有生命力,已成為高效課堂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學方法。

2、著名教育學者余文森教授在《論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中提出:“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而不是一種可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方法。”這條規律的潛在意義在於: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 “自主”變“自流”的現象就是因為缺少了“教”這一環節,這是我們教育學生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獨立性和獨立學習能力的根本依據.

3、教師由於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 教師的先教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的具體形象、淺顯易懂,避免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人類花費漫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領會學科蘊含的思想觀點 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所以更省時、高效,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4、對學生來說 “以人教之”更勝於“以書教之”,教師的先教融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教師的先教遠比讓學生先看毫無感情的教材來的鮮活。而對教師來說,這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薰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5、從動態發展角度來看,這個教學過程也就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習學習能力的由小到大的增長,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與之相反的變化,最終達到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