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才智咖 人氣:4.27K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微觀意識形態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主動地作用於經濟。企業重視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經濟基礎變革要求上層建築與之適應、為之服務的規律在企業裡的反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歡迎閱讀。

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篇一: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首先是員工廣泛認同並積極參與的和諧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各種社會活動及經營活動中,努力貫徹並實際體現出來的,以文明取勝的群體競爭意識。這包括價值觀、道德觀、精神追求、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

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文化就是在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延續性的共同的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實現“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諧文化,它是營造企業和諧發展氛圍的基礎。

二、企業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為構建和諧企業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諧文化將人置於管理的中心,不但將人看做生產力,更要看做企業發展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內部努力營造有利於員工得以創造和協調發展的文化環境。

三、企業文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條件。

首先,和諧文化是企業整合各類資源、形成發展合力的集中體現。其次,和諧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對構建和諧企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意義。再次,和諧文化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有助於樹立企業核心價值觀,為和諧企業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證。人的文化存在決定人的文化價值意識和人性本質。

員工大都希望經常有提出自己意見和看法的機會,這是保證生產水平和生產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方式。優秀的現代企業領導者,應該與下屬建立一個高度群體意識的工作環境,支援下屬、待人友好、通情達理,關心下屬成長,公正對待並信任下屬。這種引入創造性的管理方式,將極大地鼓勵全體員工的成長和進步,使員工人盡其才。

篇二: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只有把具有豐富創造性的人作為管理的中心,通過對人的文化導引,使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滲透到物質和制度層面,才能真正振興企業。具體說來,這種“以人為本”的倫理原則的主要內容是:(1)以職工為本,就是把職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通過各種文化教育形式增強職工的責任感,企業領導者要能夠以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為核心,以職工群眾共識為基礎,根據企業的目標和發展戰略來轉變觀念,培養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2)以人民為本,就是說企業必須滿足使用者需求才能生存和發展;(3)以人類為本,就是說企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才能把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以人為本”的本質是如何看待股東、職工、顧客和公眾的問題.在企業內部,“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是解決職工和企業的關係問題及如何看待企業職工的權力和需要的問題;在企業外部,“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是解決企業和自然環境及社會之間的關係問題及如何達到三者綜合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和激發人的熱情,其著眼點在於滿足人的合理要求,從而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人本管理的實質是強調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使員工在保持心情舒暢的情況下高效地達成企業的目標。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凝心聚力, 把企業治理、建設和發展的目標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融為一體。

2.“公平正義”的原則

“公正”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和品質,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法律、道德、政策等)、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重要活動的重要道德性質。通俗地講,公正就是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合情合理、不偏不倚。通常的理解,指對既有的.自然法則的不帶有任何偏見的,自由併合理的遵循,即認同所有人平等權利,對任何人的任何形式的侵犯都是不公正的。“公正是同等的利害相交換的善的行為,是等利(害)交換的善行。公正的根本問題是權利與義務的交換。社會對每個人的權利與義務進行分配的依據是每個人的貢獻;社會應該按照貢獻分配權利,按照權利分配義務”。“正義”主要涉及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當代美國著名的倫理學家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一書中指出,正義主要是屬於倫理學的一種價值觀念和“有關道德情感”的一種理論,“它旨在建立指導我們的道德能力”的原則。他認為,正義不僅是一種道德意識和道德理論,而且也是道德感情。正義的事業會得到人的道德認可和贊同,正義的觀念具有統一人們的意志,使之同心同德,“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基本要求。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必須要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係, 認真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利益問題關鍵在於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每個職工對企業的殷切希望,公平公正可以使職工相信自己的付出會有公平回報, 自己與其他人得到同等對待。因此, 在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時, 我們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倫理原則, 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 在利益分配上、任用選拔上等一視同仁。

3.“誠信”的倫理原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是中國道德文化的核心, 為歷代思想家所推崇。誠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與“信”兩個方面。“誠”原指胸懷坦蕩,真實無偽。《孟子》有云:“誠者, 天之道也; 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 不誠, 未有能動者也”。“信”原指誠實、不欺。孔子曰:“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並把“言必信, 行必果”作為規範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在傳統倫理文化中, 誠實守信為“立人之本”,對於現在的企業來說,

“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和諧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的生命。企業應該著力塑造“誠信為先”的企業文化, 從企業生產、經營、銷售各個環節抓起, 實行誠信經營制度, 遵守誠信經營公約,並建立起相應監管機制。通過“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設來增強企業凝聚力, 樹立企業品牌, 才能不斷贏得市場和消費者, 使企業獲得蓬勃發展。現在由於市場行為的自發性沒有得到合理的限制, 使得某些人有機可乘, 在犧牲他人利益的基礎上追求個人目的的實現。有些企業至今尚未從頭腦中樹立起重合同、守信用的經營理念。“重合同”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可是某些企業中的“合同”形同虛設, 市場經濟中企業信用缺失的案例比比皆是。詭詐、欺騙等惡劣行徑擾亂著市場經濟秩序。其個人也許一時獲利, 但從長遠看, 企業想生存下去, 很難; 想做大做強, 只能是異想天開。對一個企業而言, 技術可以超越,人才、資金可以引進, 但惟獨信用是無法引入的,它必須通過以誠信為原則的和諧企業文化創造為人信賴的誠信品牌。誠信是一種社會責任, 既對他人負責, 也對自己負責。誠信不只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它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財富。要構建和諧企業文化,一定要堅持 “誠信”的倫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