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與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4W

一、接受美學概述

接受美學與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俞伯牙與鍾子期知音難尋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雖然演奏者演奏相同的一首作品,但是對於欣賞者來講,面對同一首作品,可能出現的是高山流水,也可能會出現對牛彈琴,因為這與欣賞者是否具有欣賞音樂的耳朵有重要的關係。出現這一現象是有關於音樂審美的問題,更關係到音樂審美中作品能否得到接受的問題。

接受美學又稱接受理論,主要是一種文學理論、文學研究方法或美學流派,創始人是德國美學家堯斯和英國美學家伊瑟爾。接受美學作為傳統美學的新形勢,將其在文學作品欣賞中最重要的欣賞者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並將傳統意義上固有的文學體質革新。它認為接受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審美過程中處於核心位置,因此接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接受理論是堯斯和伊瑟爾兩人共同創立的,在其兩人的觀點中都著重探討這對於讀者的接受和反應,二人研究探討的重點都是接受,但對於研究的出發點卻不盡相同,堯斯主要的研究物件是讀者,來分析歷史程序中讀者如何接受作品的潛在涵義並提出“期待視野”、“視野融合”以及“審美距離”,在這基礎上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審美經驗。伊瑟爾的研究重點則是以文字—讀者的關係作為主要出發點,圍繞文字和接受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展開,並由此提出了“隱含的讀者”和“不確定性”兩個概念。

二、接受美學與審美能力

接受美學與音樂審美教育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其中隱含著內在聯絡,我們需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美學其中包含審美,審美也一定脫離不開美學的奠基,它能反映現實生活並作用於審美,而音樂審美教育是按照音樂美的規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音樂藝術內容對人進行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是人們在現實和實踐中感受美、創造美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認為,龐大的美學理論中提出了接受美學,堯斯和伊瑟爾雖把接受美學的理論作用於文學,但也可應用於音樂作品當中。在當今的美育教育中通過音樂這一形式是最為容易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用音樂審美教育作為一種契機並培養對人生和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重視人格的完整與協調發展。因此用接受美學流派中提出的理論,將傳統的作用於文學作品上作品和讀者的關係。從接受者、欣賞者的角度出發,讓每一部作品都能從為他人的想法感受,以此來運用到作曲家與作品的關係和作品與欣賞者的關係中,不僅強調欣賞者的重要性更將作品的思想內容更加淋漓盡致地詮釋出來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

三、接受美學視域下的音樂審美教育模式

在大的藝術形式家族中,音樂可算是特殊的一個孩子,像文學、雕塑、繪畫等他們只需要用人眼去看就能感受到這部藝術帶給屬於自己的感受,但是音樂卻有著不同的欣賞與感受方式。作曲家精心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由一個個特殊的音符,一個特有的符號組成。想要真實感受到這些音符所組成的魅力,必須由演奏家或演唱家轉化成可變具體的音響效果或彈或唱出來。這樣出來的音樂才會真正呈現出他的`生命價值。這種為音樂所賦予創作生命的表演就是人們所說的第二創作。但我們通常所說的第三創作就是讓接受者、欣賞者來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心活動,如審美體驗、情感體驗,審美傾向等,在進行欣賞的每名欣賞者都有著不同教育、家庭、環境是單獨存在的個體,所以說必然會在審美、接受、欣賞中出現不同層次的劃分。一般來說,我們把對音樂的欣賞和接受分為幾個層次:其一,對音樂形式美的欣賞和接受。這是以音樂的感知覺為切入點的欣賞和接受,並從接受者最直接的聽覺出發。當我們聽到一首作品時通過聽覺所引起第一反映就是“享受”、“不好聽”、“不錯”、“能聽”由於聽覺感官刺激的結果會在接受者頭腦裡顯現出來。此時此刻的接受者在欣賞到好聽的音樂時,他會從音樂傳遞出來的資訊中感受到興奮和快樂,但只不過這種感覺是對於接受者來說最簡單的停留在表面的意境。其二,情感的欣賞和接受。指接受者對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自身的體驗和聯想想象對音樂表達的情感做出體會與反應。這是對於接受者與音樂欣賞的第二層關係,我們從粗淺的聽覺器官感受音樂作品之後,想要更多獲得與音樂家的創作交流,來追求音樂家在創作音樂時的思想與靈魂。就像我們要想形容未聽過某個故事,未見過某幅繪畫、雕塑作品一樣,只是道聽途說沒有親自的感受,想要去真正理解作品想表達的真實想法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當你真真正正走入到創作者音樂家的思想和心裡,才會讓真正的音樂與你對話和交談感受不同的魅力。其三,對音樂內容的理性欣賞和接受。在該層次上,就需要通過知識的積累讀懂音樂語言所傳達的內在意義。這也是作為一名欣賞者提高音樂審美力最高層次階段,是由“情”到“意”的過程。當然審美教育過程中,筆者並不是建議機械地套用接受美學的理論,而是有選擇地借鑑接受美學的方法和理念,以獨到的眼光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提高音樂審美教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讀[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劉雁飛.接受美學視野中的大學生音樂審美趣味研究[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08.

[3]鄒彥.接受美學對音樂學研究的幾點啟示[J].中國音樂,2012(01).

來源:北方音樂 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