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名作欣賞審美教育論文參考

才智咖 人氣:6.24K

一、名作欣賞是提高個人音樂審美能力、豐富情感的主要途徑

音樂名作欣賞審美教育論文參考

通過我們細緻地對這首樂曲多角度的分析與欣賞,可以在自然、社會、生活、民族等方面深刻地去感受和理解這首曲子以及背後蘊含的情感,使學生獲得了深刻的情感體驗。當然,個人還可以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那個風雪中的俄羅斯人,趕著車,鈴聲叮咚咚……這樣的活學活用,對學生學習音樂審美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想象能力都有極大提高。

二、名作欣賞是培養個人音樂審美意識、塑造美好心靈的重要方法

培養音樂審美意識主要指在音樂審美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形成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理解和審美觀念等。音樂名作欣賞是培養學生的個人音樂審美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崇高的審美理想,從而塑造美好心靈等方面的重要方法。如鋼琴協奏曲《黃河》,全曲包含歌頌祖國———危機四伏———英勇衛國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曲調,共同表現了中華兒女面對外來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決心和頑強反抗的鬥志。欣賞完樂曲,我們可以通過對整首曲子的樂思和內涵進行具體分析,在激昂的曲調中,使學生親身感悟音樂的情感,獲得個人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強烈、奮勇的愛國心。又如肖邦為祖國所作的鋼琴曲《革命練習曲》,全曲表現的是肖邦離開祖國後突然得知祖國淪陷帝國主義統治之下的悲憤之情。該曲運用了很多特殊技巧,極具深刻的思想內涵,表現出深厚的藝術魅力。《革命練習曲》開頭採用左手上下行音階,表達的是失望與憤怒,情緒猶如熱血在沸騰,隨後採用和絃構成的號角性音調,果斷有力地用右手奏出,致使樂曲的情緒此時由悲憤轉為激昂,表現了波蘭人民對敵人的鬥爭精神。全曲後半部分帶有喧敘調的特點,向世人直接訴說著心中的悲憤和痛苦,最後樂曲以寬廣、激昂的和絃收尾,充滿著英雄主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這些音樂作品的欣賞,必須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曲調的變化和節奏的緩急,只有在這種不斷變換的曲調中,正確理解音樂作品的感情,才能熟悉並掌握音樂的審美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三、音樂審美教育中運用音樂名作欣賞方法的途徑

音樂審美教育想要達到更有效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教育目標,就必須通過聽、唱、想三者相結合的辦法,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聽是欣賞音樂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我們傾聽某種曲調或者歌聲時,個人會產生一些興奮、緊張、溫暖、喜悅或者喜悅的情感,這些不同的音樂感受都是由於我們聽到的音樂造成的無意識心境。因此,這種聽覺上的欣賞,與個人的想象力和情感理解能力密不可分。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明智的欣賞者要帶著問題“聽”,只有這樣才能加強自己對音樂素材及發展的`理解與掌握,通過有意識的聆聽旋律、節奏、和聲、音色及其變化,才能對作品的情感正確把握,這也是對審美意識能力的鍛鍊。唱是欣賞音樂的主要環節,在欣賞作品時提前演唱該曲,有利於引導學生把握曲子的主題形象,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獨立地認識和辨認所唱曲目的主題和情感變化。想是欣賞音樂的最後點睛部分,音樂名作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曲調呈現出來的只是一種聲音的表象,是非具像性的。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才能在頭腦中形成對作品描繪的客觀世界的意境。音樂審美教育主要也是靠個人的想象,使個人感悟到音樂作品的內涵。

綜上,實踐證明經常欣賞音樂名作的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審美意識都比缺少名作欣賞的人要高。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抓住機遇,通過音樂名作欣賞的學習和訓練,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激情,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滿足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從而使人性格開朗、精神飽滿、意志堅強,形成完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