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欣賞教學地位到音樂欣賞本位的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7W

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我的音樂課貫穿七年級至高二,課的型別與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而其中音樂欣賞教學讓我感觸最深、鑽研最多。我認為欣賞是音樂教學最中心環節,是一切音樂教學啟步和終結。

從音樂欣賞教學地位到音樂欣賞本位的思考論文

我是這樣認為的,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它必須調動起每一個人(欣賞者)所掌握的全部音樂知識及音樂技能,社會生活處處有音樂,欣賞音樂已成人們精神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而中學音樂教育主要任務更重要的一層是培養一大批具有一定音樂素質的音樂欣賞者來更快提高全民素質發展,而非培養一大批具有一定素質的表演者。歌唱或樂器演奏是運用一定音樂技能來展示人們情感動態的音樂表現行為,而音樂欣賞則是一種相對靜態的音樂吸收活動,音樂學習的程式總是先有音樂的吸收。然後才有音樂的表現,因此,音樂教學中應以欣賞為主導,而另一方面,應該看到無論是音樂作品創作、演唱或演奏都是人由於情感的激發而進行一度、二度創作。而觀眾則是通過作品欣賞體驗其中感情,“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音樂審美、鑑賞與及音樂中的心靈交流的培養過程,則是先進行作品創作,繼而進行感情昇華。因此,音樂活動(教學)為終極。

綜合上述,無非是要告訴大家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及欣賞教學在整個中學音樂教學中的中心位置。當然欣賞教學是沒有固定模式遵循的,在實際教學中不同教師的教學側重會不同,所採取的方法多樣,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由此帶來的往往是教育者無稜兩可的尷尬:學生在音樂欣賞學習中積極的主觀能動性的創造性審美意識及鑑賞評價能力的培養與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導中遵循社會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以應然的社會文化普遍性來傳授知識的矛盾。簡單通俗說是:以培養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本體與教師作為社會代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人才的教師本位(或叫社會本位)的矛盾。

其實引發出這種教育價值觀的矛盾由來已久。一方面,我國傳統教育價值趨向要適應社會現狀的人才本位觀念根深蒂固:社會教育應該去培養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持續社會的穩定。顯然這是中庸、保守的表現,長久以來導致了一代又一代故步自封的國民思想,怪不得國人老嘆息國內至今仍培養不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劇。另一方面,瞬息萬變的社會國際形勢強烈地呼喚創新型人才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社會現實的成功往往取決於對自然、社會科學具有前瞻性的創新發明中來。在教育觀念上激烈提倡:今天兒童是明天的主人翁,是未來社會價值和價值觀的締造者,他們的個性表現應倍受尊重和保護,神聖不可侵犯,教育者應盡最大的努力創造一切可創造的條件讓他們實踐個性。當然,我認為個體價值觀念被極端地提倡時很容易演變為一種“迷信”,它的危害也是顯然易見的。

2001年的《中國音樂教育》雜誌舉了安徽淮北煤炭師院周雪老師所介紹的一個例子: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授課老師以講故事匯入新課,接著又運用投影放映標題和圖畫伴隨音樂播放,再加上自己優美的舞蹈和豐富的表情及委婉動聽的描述,這一切用意讓學生浸淫在這一文化氛圍中而能夠準確地,被受感動地理解作品,結果呢,有人認為好,更有人認為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分散、被轉移掉了,音樂整個形象被錄音放送得斷斷續續而變得支離破碎,而圖畫、舞蹈、講解更是用有限的框框束縛學生們無限的想象力,使之僵化凝固。難怪有人發出“清燉雞湯要放辣椒粉嗎?”的慨嘆。我們再來看看,以發展學生創造性和尊重學生個性的學生本位教學如何:教師對樂曲不作任何解釋,只告訴大家:“這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名叫《梁祝》,結果聽後,同學們果然議論得百花齊放:什麼《涼竹》是涼爽的竹子隨風舞;什麼《量豬》是賣豬的討價,買豬的量豬還價等等好不熱鬧,請問,這難道就是咱們所要看到的目的嗎?當然,這時會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那位老師不懂得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所導致的,但我認為:這所謂恰當的教學方法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這單方面執著的學生本位或教師本位的思想認識,那麼還將繼續在這二元矛盾中徘徊。

針對這一教學上的矛盾,我認同從科目結構著手,把兒童(學生)心理的發展和社會價值的體現統一在教學課程安排之中,完善學科現代化,走學科為本之路。

音樂欣賞是音樂藝術學科的一個科目。科目結構包含文化結構和兒童(學生)心理結構,音樂欣賞教學走學科為本之路即從音樂欣賞教學文化結構和兒童欣賞時心理結構狀態研究出發,把個性心理髮展和社會價值標準統一起來,在欣賞教學中體現。值得留意的是科目的基本結構----文化結構層----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要點和方法等這些應深入探討、杜絕陳舊觀點,並溶入現代化觀念、觀點,以避免課程相對文化的滯後。另一方面,走學科為本之路把兒童心理髮展和社會價值系統起來,是說明社會與個體實際上是統一的。而教育的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實現也應該是統一的。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如果脫離了這一整合價值取向,終將會造成不良的社會效應,我國現有的應試教育弊端正好說明,而如今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特別是提倡學生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深入思考社會價值和社會現有文化結構對學生、兒童、心理結構發展的平衡影響。

音樂欣賞教學走學科為本之路的基本觀點:

一、確立欣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能通過獨立欣賞獲得精神愉悅從而能幸福生活的新一代。

在這裡,要說明是“獲得精神愉悅”是欣賞活動的.目的和結果;而獨立進行欣賞及通過精神愉悅而擁有幸福生活是體現個體的主動性和個體價值的實現。

二、欣賞教學過程中強調和發揮創新和創造文化職能。

音樂從美學角度看是人的情感藝術,從物理學角度它又是聲音和聽覺的綜合藝術,由此決定了音樂與其他藝術不同的特殊性:音樂具有不可對應性和可理解性。一方面,音樂語言不能以現實存在的事物與之一一對應,另一方面音樂作為情感,可以通過欣賞審美手段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感情交流,但由於學生各自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個性心理特徵不同。由此一來學生在欣賞中就會產生各種不同感受,甚至創造性地發揮種種大膽新穎構思。對此教師應以重視和尊重個性發展為前提,正如教育學家布魯納所說:“教育必須使智慧發揮作用,藉助個人超越自身的社會世界的文化方式,去開闢哪怕是些微的新局面,創造出自身文化來。”

當然,教師也必須注意到,並不是任何的認識都符合規律,都適合讓學生學習把握,我們必須體會到認識結果中“知識”和“意見”的本質區別,並告誡學生“知識”才是適合學習、掌握的。

三、欣賞教學拓展開學科內及學科間的聯絡,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教育目標不僅追求成績優異的學生,也追求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最好的智力發展,但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使學科間,甚至學科內各科目被割裂開來,造成學生知識聯絡性不足,學生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每況越下,嚴重影響智力發展。欣賞是綜合能力的運用,包括學科內不同科目知識及學科間豐富多彩的知識。在欣賞教學中廣泛聯絡各學科知識協同審美,將有助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四、重視學習掌握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結構;重視音樂欣賞教學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和使用;重視應用發現學習法。

重視學習掌握音樂欣賞教學基本結構有利於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選擇正確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而重視欣賞教學學生直觀思維的培養則有助學生想象力和聯想力的培養,重視應用發現學習法,則有助於知識更快、更牢固地內化進學生心智。

除上述四點外,還須將科學邏輯與心理邏輯統一於欣賞教學邏輯等。

對欣賞教學本位的思考而提出的音樂欣賞教學學科本位是本人學習現代教學論學程教學系統理論結合工作實踐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