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欣賞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03W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意義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為實現這一歷程而提供適宜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 根據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致使我們在音樂欣賞課中必須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反之,以大量的語言去講解音樂的特點、情感內涵、曲式結構等,儘管你講得多麼精彩,語句修飾得多麼華麗,結果都會成為學生的耳邊風、紙上談兵罷了。教師只有採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國小音樂欣賞的教學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確國小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吸引學生了解音樂,熟悉音樂,進而演繹音樂,創造音樂。下面是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的幾種教學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學,拉近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進行審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抗敵歌》為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戰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再如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藉助於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讓學生“看”、“聽”、“想”結合,在腦海裡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們用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表演形式體驗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音樂表演是將作曲家的創作真正成為音樂,是將音樂作品從音樂符號變為音樂的過程,學生將在二度創作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器樂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

根據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賞課《春節序曲》中,是這樣設計的:進行到樂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等學生展開自己的聯想去想象出鑼鼓宣天的場景後,我給學生提供鑼、鼓、鑔、三角鐵,要求學生自由組合,並用以上的打擊樂器去表現出你心中熱鬧歡騰的場景。話音一落,大部分同學一擁而上,這難道不是學生渴望體驗、渴望表現的體現嗎?見此,我靈機一動,把打擊樂器分給個別平時不積極的同學,平時積極的同學用各種樂器的打擊動作和模仿各種樂器音響來表現,以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一聲令下,教室一片歡騰,有樂器的聲音,有嘴巴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同時還有旁邊同學的笑聲,大家樂在其中。見到如此歡快的場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動作融合進去,頓時,表演的同學更加起勁了,這時,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快樂的海洋,自由演繹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鐘後,個個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時給予表揚。 以上的案例,我緊緊抓住人的第五個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運用了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一次通過音樂去感受節日的歡快,通過參與活動去體驗樂曲的內涵,讓學生在輕鬆中得到藝術薰陶。

在《動物狂歡節》的欣賞教學中,先由學生聆聽音樂,對作品較為熟悉後,可以由學生

自由選擇扮演各種動物,如“獅王”、“大象”、“公雞”、“母雞”等等,或歌或舞,盡情發揮。學生在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後,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三、遊戲形式教學,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遊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於底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但是,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遊課,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組織音樂遊戲教學時,還要注意將學生的.活動面鋪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

四、圖譜結合教學,進行音樂的再創作。

曲式結構對音樂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樣,瞭解了曲式結構就知道了音樂作品的構成。國小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往往是一理半解,藉助影象可以將音樂理論淺顯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掌握了曲式結構以後,再根據曲式結構進行音樂創作就會容易多了。

《春天來了》是很簡單帶反覆的三段體,ABA結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歌譜,他們很容易就能總結出歌曲的曲式結構來,教師可以將曲式結構用圖形表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種曲式結構進行旋律的再創作。學生從單純的音樂欣賞中走了出來,提升到了音樂創作上來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幾種形式,只是為了提高國小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兒童理解音樂,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不是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靜心聆聽,全神貫注地感受音樂,讓思維在時空中自由馳騁,超越自我,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音樂需要的是聆聽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時要注意,不應在欣賞時干擾音樂,破壞了音樂美,不要只重視形式而忽略了音樂本身。 我們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審美主體的興趣,提高欣賞趣味性,發展想象力,讓音樂聽覺觸動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