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3.03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精選6篇)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

一、 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可以先給自己設計 這樣的幾個問題以供反思。例如:“學生對本課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樣設計學習民歌的教學方式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唱民歌的教學環節中會出現哪幾種問題,如何對症處理”等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會覺得有的放矢,備課也不會流於形式。因為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特別有興致,或者無動於衷,就該問問自己是什麼原因,積累經驗教訓,並在平行班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 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於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

三、 在課後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交流進行集體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鑑意義的一種方式是編寫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反思,就是通過具體的典型的教學個案,來研究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一種寫作方式。雖然案例有其個別性、特殊性,但是也從中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等等。教師將這些典型案例通過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可以提供給同行借鑑。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觀摩分析他人的範例來進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築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還是旁觀者清。所以,教師應該多觀摩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樣內容的課,會有什麼不同,什麼相同,我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發,等等。音樂教師往往由於自身條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長,比如器樂,比如聲樂,要善於利用自己的特長,別人的特長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鑑,看看別人是如何來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2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 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 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在緊張地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 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的能力。比如欣賞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民間歌舞音樂、戲曲和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4、 採用多種方法,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縣方設法的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具體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觀看視訊,對各單元的內容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⑵ 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打拍子、打節奏,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的學生有困難,但是從長遠和整體性來看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體課件和音響裝置,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便哼唱旋律,反覆練習,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⑷ 課堂內讓同學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主體主動的參與,實踐的能力,從而使的學生的情緒高漲,是的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活潑。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學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學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出音樂中最純淨的美。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3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高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為學音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面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可以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能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為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可以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才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把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為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非常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內容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音樂欣賞特別強調“靜”,這是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形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可以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4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意義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為實現這一歷程而提供適宜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

在國小欣賞教學課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採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確國小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吸引學生了解音樂,熟悉音樂,進而演繹音樂,創造音樂。下面是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的幾種教學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學,拉近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

以《抗敵歌》為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戰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再如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藉助於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讓學生“看”、“聽”、“想”結合,在腦海裡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們用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遊戲形式教學,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遊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於底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但是,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遊課,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組織音樂遊戲教學時,還要注意將學生的活動面鋪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

三、表演形式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音樂表演是將作曲家的創作真正成為音樂,是將音樂作品從音樂符號變為音樂的過程,學生將在二度創作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器樂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

在《動物狂歡節》的欣賞教學中,先由學生聆聽音樂,對作品較為熟悉後,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各種動物,如“獅王”、“大象”、“公雞”、“母雞”等等,或歌或舞,盡情發揮。學生在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後,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四、圖譜結合教學,進行音樂的再創作。

曲式結構對音樂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樣,瞭解了曲式結構就知道了音樂作品的構成。國小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往往是一理半解,藉助影象可以將音樂理論淺顯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掌握了曲式結構以後,再根據曲式結構進行音樂創作就會容易多了。

《春天來了》是很簡單帶反覆的三段體,ABA結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歌譜,他們很容易就能總結出歌曲的曲式結構來,教師可以將曲式結構用圖形表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種曲式結構進行旋律的再創作。學生從單純的音樂欣賞中走了出來,提升到了音樂創作上來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幾種形式,只是為了提高國小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兒童理解音樂,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不是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靜心聆聽,全神貫注地感受音樂,讓思維在時空中自由馳騁,超越自我,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音樂需要的是聆聽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時要注意,不應在欣賞時干擾音樂,破壞了音樂美,不要只重視形式而忽略了音樂本身。

在國小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審美主體的興趣,提高欣賞趣味性,發展想象力,讓音樂聽覺觸動靈魂!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5

在高中教學中,雖然音樂並不像語文、數學那樣與大學聯考緊緊聯絡,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質量高低,也是極為重要的,它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有著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因各種原因,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是注重教師的“教”,無論什麼型別的課,教師只重視灌輸,而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減弱甚至厭惡。音樂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新課改的大潮下,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我們有必要對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

一、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有關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所音樂發表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儘可能地為學生樹立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高中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經逐漸成熟,經過多年的學習,他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對於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初步建立了審美觀。而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學時,如果對學生一味的進行灌輸,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這是絕對行不通的,現在的音樂課應在符合他們獨特年齡和心理特點基礎上在音樂的內容和含意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知識,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寓教於樂,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音樂課才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和學生們建立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我的具體做法是嘗試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欣賞不同型別的音樂作品中,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欣賞情感之聲中的《陽關三疊》,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完成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對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啟發學生閉上眼睛體會盲人作者其心境,執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我覺得創造性學習教學情境的運用使我的音樂課堂更加活躍,學生更有自我表現的慾望了。

三、運用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現有樂器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四、聯絡實際,積極實踐讓學生更深的瞭解音樂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上的東西和實踐緊密聯絡在一起。從每個學生的基礎入手,把握好重點,一點一滴的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讓學生更深的瞭解音樂。在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針對中學生課時少的現狀,積極開發和利用音樂課程資源,開展課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樂活動,讓音樂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學生的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

就是一個參與學生廣泛,凝聚學生的最好機會,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學與開展活動至關重要。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中學生正處富於想象的年齡,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用音樂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通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我們要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努力實踐,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6

《歌劇之夜》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在欣賞幾部著名歌劇的同時,瞭解歌劇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從這一點來說本課是比較成功的。

首先是教材的選用。歌劇是一種視聽結合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發展時間比較短,也是學生們比較陌生的藝術形式,因此僅靠聽歌劇錄音是比較抽象的也是不完整的,更不用說理解歌劇的含義了。在本課中我選用了現代著名歌劇《貓》作為匯入:1為學生節選歌劇中幾段重要的視訊,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歌劇中情節還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瞭解歌劇中舞蹈、舞美等表現形式;2此歌劇採用擬人的手法,舞臺化妝形象逼真,非常吸引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3此歌劇中運用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比較明顯突出,容易被學生理解;4使學生直觀的瞭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是緊密相連的;5學生能從此歌劇中獲得團結、友愛、寬容的教育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確實達到了以上的目的。

在選擇學生表現藝術的內容時,我選擇了表演唱《獵人進行曲》:讓學生感到歌劇並不是陌生的遙遠的,歌劇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能唱歌劇!

其次,教學方法。在本課中我採用了歸納的教學方法。在一邊瞭解歌劇情節的同時,一邊幫助學生觀察每段中所用的表現形式。有一些是以前接觸過的,例如音樂、舞蹈、詩歌等,教師稍作引導學生就可以發現了;而有些是新接觸的,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然後再作總結得出新知識的含義,例如在學習“詠歎調”時我讓學生觀察演員在唱歌時的背景(受到群體排斥經過各種努力無法到群體原諒的情景下),演唱形式(獨唱),內容題材(抒情),演員角色(主角),從而得出“詠歎調”的含義:歌劇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下內心情感的抒發,善於表情,一般為獨唱。並且引導學生結合字面意思加深理解。

不足之處:1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是有些問題提的過於簡單。2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不夠嚴謹,比較隨意。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教材,發掘教材,從而提高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中設計問題的水平,使每一個問題都有深度、設計巧妙、能增加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