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教學審美的嘗試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4W

一、師生互動,變傳授為引導

民族音樂教學審美的嘗試論文

1.方言演唱,增強民歌的感染力。在音樂課上,音樂教師如果親身演唱,一定能夠極大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在這方面一定要狠下功夫,並且敢於“獻聲”,為學生演唱、演奏一曲。如我在教學《錦繡江南》(蘇教版七年級下)一課時,上課伊始,我首先啟發學生:“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每一個地區,由於它的地形、地貌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因此產生的民歌也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今天,就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到全國各地去遊覽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民歌各有什麼特點。好,現在聽聽老師為大家演唱的這些歌,分別把大家帶到了什麼地方?”隨後我為學生演唱了四川民歌、江南民歌、蘇北民歌等,使學生初步瞭解了各個地區的民間音樂。在演唱的時候,我注意在細節上下功夫,分別用四川方言、無錫方言、揚州方言演唱,學生興致盎然,睜大了眼睛出奇地盯著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民族音樂的獨特韻味。

2.模仿演唱,瞭解民歌的魅力所在。模仿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文藝表演形式,它將某些歌唱家的演唱特色,加以誇張地表現,從而使人產生難以忘記的印象。如果教師能夠有一定的歌唱模仿能力,就能夠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學生知道各個歌唱家演唱的特點,也能夠了解民歌的風格和魅力。如我在教學的時候,就經常嘗試著模仿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模仿關牧村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模仿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在模仿的時候,我總是告訴學生,這些歌唱家演唱的特色是什麼,他們演唱時的共鳴點在哪裡,美在何處。通過這樣的親身示範,學生對腹式呼吸、頭腔共鳴、鼻腔共鳴有了更清楚的瞭解,從而為他們以後欣賞音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互動演唱,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音樂是非常富有活力的.課程,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心情中體會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互動演唱就是我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如我在教學八年級上第三單元《西部風情》時,就請一位男同學和我一起為大家試唱《什麼水面打跟斗》。有時候我還有意將一些民族歌曲改為對唱。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我總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感悟民族民間音樂的天地,讓他們覺得,每一首歌都是精彩的,每一個音符都是可以敲出動聽的聲音的。

二、用心聆聽,變感性為理性

1.用心聆聽,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音樂的魅力不僅在於音樂本身韻律的和諧完美,同時還在於它能給人們一個馳騁的空間。如我在給學生播放《北京喜訊到邊寨》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音樂播完以後,我要求同學們發揮創造力,各抒己見,給樂曲起名字。於是有的同學起“過年了”,有的同學起“豐收鑼鼓”,有的同學起“興高彩烈”,有的同學起“鬧新春”。可以看出他們真動了腦筋,展開了想象。有個學生起了“舞”這個名字,他解釋說:“我一聽到這首樂曲,就有一種想跳的衝動,於是我就想到了‘舞’這個名字。”雖然他起的和別人不一樣,但他是用心去聽去想,而且這個名字富於想象力,敢於創新,確實難能可貴。

2.用心品味,引導學生的探索慾望。有一次,我在帶著同學們欣賞李渙之的管絃樂曲《春節序曲》的時候,在聆聽之前,我先不說這首曲的名字,事先在電腦上,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出示了一些啟發性的問題:“這首樂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樂曲的速度如何?情緒怎樣?可分為幾個樂段?展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們帶著問題饒有興致地認真傾聽,仔細辨別。在聽第二遍的時候,我又提問:“這首樂曲當中的三個樂段分別表現了什麼內容?描繪了怎樣的圖畫?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學生這樣帶著問題去欣賞音樂,他們從盲目中走向清醒,從自由走向自覺,對民族音樂的審美素養得到了提高。

三、實踐體驗,變暫時為永遠

1.學會聆聽鄉土音樂作品。在課堂教學之餘,我把過去幾年本市民間音樂工作者辛勤蒐集的,具有本市特色的民間音樂,如《碼頭工打包號子》、《鹽工推大車號子》、《打夯號子》、《耕地呦牛的嘞嘞》,還有已經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淮海戲等逐步引入課堂,讓學生充分感知地方音樂文化的無窮魅力。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感受民間音樂,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課餘時間,我還帶學生到市民廣場、社群演出廳等文化場所欣賞民間藝人唱小戲、到田間地頭聽農民呦牛“打嘞嘞”。在和學生共同體驗民間音樂文化的時候,我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整地聆聽整首民間音樂作品,並做一些記錄,使他們在獲得愉悅的體驗的同時,還要學會整理收集。

2.學會把握民間音樂作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和了解本地區民間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讓學生對民間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如農村蓋房子時候,工人們經常唱的《打夯號子》,它的特點是一領眾和、律動感強、節奏固定、音樂與勞動密切配合,其作用在於指揮勞動,協調動作,鼓舞士氣,消除疲勞。還有放牛娃喜歡唱的《小放牛》,它的特色是旋律流暢、節奏輕快,唱起來自由舒展。學生不光聆聽了民間音樂作品,還學會了分析作品,這樣在欣賞和模仿的時候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就更深了。

3.學會感受民間音樂文化。在讓學生體驗民間音樂的時候,我還注重讓學生理解民間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係。如《五大宮調》,它是隨著鹽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許多鹽商在本地區從事鹽業經營的時候,都帶來了一些歌舞方面的專家,這些人所演唱的曲目隨之就留在了本區。雖然鹽業生產不像昔日那樣繁華了,但是在《五大宮調》裡仍然能夠感受鹽業文化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