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醫學教育中PBL診斷學教學應用

才智咖 人氣:1.29W

PBL教學法應用於診斷學實踐教學中能夠發揮其優勢,有助於提高學生近期綜合分析能力、溝通交流和病患處理能力,且有可能帶來提高醫學生整體職業素養的遠期效應。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高職高專醫學教育中PBL診斷學教學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將PBL教學法融入高職高專診斷學教學的效果。方法同等條件下對隨機分配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採用PBL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教授相同的診斷學部分內容,對兩組學生的卷面成績、實踐技能成績、病歷書寫及分析成績進行比較,同時針對學生主觀印象對PBL組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兩組學生卷面成績無統計學差異,實踐技能成績、病歷書寫及分析成績PBL組較傳統組稍高,結果有統計學意義,問卷調查結果顯示PBL模式在絕大多數方面較傳統教學模式優秀,但在知識的系統性方面存在不足。結論:將PBL教學模式適當的融入傳統教學過程中,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醫學教育;診斷學

引言

(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不同於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為框架,小組討論為主要模式,其目的在於將問題作為紐帶整合書本知識和實際應用[1]。該模式最早由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於1969年提出,並於加拿大McMaster大學最早應用,自20世紀70年代已在歐美進行較為廣泛的嘗試並得到推廣,至今已有近300所醫學院校部分採用PBL模式[2],甚至部分歐美醫學院校,如哈佛大學醫學院,PBL教學法已全面取代傳統教學方法[3]。

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於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學生自身的探究和討論為主,教師在該模式中僅起到輔助作用,由此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夠摒棄傳統教學科目之間的框架和隔閡,而診斷學作為從基礎醫學到臨床的國度學科,PBL教學法的應用方面可謂得天獨厚。另一方面,高職高專學生接受醫學教育,因其基礎較醫學本科生普遍欠佳,部分學生對於枯燥的醫學知識接受度較低,傳統教學模式效果多不理想,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學生為主導,更能激發其學習興趣,且此類學生較醫學本科生而言,往往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固有觀念更薄弱,更易接受新的教學方法。綜上原因,筆者在部分階段,較小範圍內嘗試將PBL教學法融入診斷學的教學中,希望對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做出一些試驗。

一、物件和方法

(1)研究物件:選取我校農村醫學專業學生229人,在診斷學教學階段,由輔導老師不知情情況下按學號抽取64名學生進入實驗組,其餘165名學生採用傳統方法教學,作為對照組進行對比。

(2)研究方法:教材選擇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職高專教育醫藥衛生類專業課程改革“十二五”規劃教材《診斷學》第一版(趙漢英主編),教學大綱相同,安排相同的課堂授課教師,同時教學進度、教學裝置、考試及考核形式均相同。

(3)課程設定:兩組課程安排相同,試驗組在部分章節,如發熱、腹痛等與臨床聯絡較緊密的症狀學部分教學內容採用PBL教學法,具體步驟如下:①教師授課前提前說明課程安排,選取相關臨床病例,制定學習目標並佈置學生自學內容;②學生床旁問診,通過真實醫患溝通獲取病史等相關資料;③分組討論,提出問題和解決相關臨床問題的方法,教師在此過程中僅保證討論按既定主題進行,儘量不參與討論的具體內容;④課後資料查詢收集和整理;⑤小組討論的形式將資料彙總,總結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等;⑥對照組採用傳統課堂講授結合床旁問診病史採集等方式。

(4)評價方法:教學結束後通過問卷調查及考試考核兩方面對兩組學生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分析,問卷調查以學生主觀感受為主,其評價具體內容基於GMER,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MedicalEducation),包括執業態度和行為,醫學科學基礎知識,臨床技能和交流技能,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資訊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研究等方面[4];考試考核包括病歷書寫及分析,期末診斷學卷面成績和臨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績三方面,其中臨床技能考核包括問診(SP病人)和體格檢查兩部分。診斷學考試卷面成績滿分100分,包括客觀題(選擇題)60分,為單選題,主觀題40分,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臨床技能考核分為問診和體格檢查兩部分,兩部分各佔10分,病例書寫及分析10分。(5)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mean±SD)表示,採用兩組比較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取樣卡方檢驗,檢驗以a=0.05為水準。

二、結果

(1)兩組學生授課前基礎水平比較:兩組學生在性別構成比、入學成績等方面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2)兩組學生診斷學成績比較:兩組學生在期末考試卷面考試成績比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技能考試成績PBL組稍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評價共回收問卷229份,有效率100%,在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比較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PBL非常好或較好,提高學習興趣、投入感、臨床思維的培養和鍛鍊、知識整合和歸納能力、理論聯絡實際能力、表達能力上較之傳統教學方法明顯有利,但在時間投入方面及系統性方面,多數學生認為尚不如傳統方式(見表2)。

(3)拋開部分當前尚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PBL教學法本身不失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和觀念,而診斷學課程本身作為醫學基礎與臨床的橋樑學科,應用PBL教學模式,更能達到引領臨床入門的效果,在此,將其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可望取長補短,在保證基礎知識紮實的前提下,充分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三、討論

3.1PBL教學模式的先進性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醫學教育的目標和模式也在轉變,當前對醫學教育的要求亦應具備全球性,“全球醫學教育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MedicalEducation,GMER)在7個領域提出了醫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醫學基礎知識、職業行為和態度、臨床技能、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資訊整合管理能力、醫患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要求與傳統的醫學“三基”相比,更加全面,更能適應臨床工作中的實際需求。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面對新的需要,存在若干弊端,如灌注教學,缺乏啟發;知識為主,輕視技能;學生被動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等[5]。而PBL教學模式中,以分析和解決問題為基礎,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同時培養學生的資訊甄別和吸納的能力,學生可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培養其臨床思維模式,完全符合GMER的要求。

3.2PBL教學模式融入診斷學教學的優劣

研究結果可知,對PBL教學模式,絕大部分學生表示接受並滿意,在小組氛圍中完成問題的分析解決和討論,並能與同組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充分釋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習目的性更強,並能在分析和思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同時也應看到,兩組學生的卷面成績並無明顯差異,考慮與PBL教學模式應用的範圍較小有關,同時當前的考核模式多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其評估考核模式並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前尚無佇列研究支援PBL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對遠期的實際臨床工作的影響,但已有較多研究表明,PBL教學模式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較遠期的評估,如OSCE等[6],結果顯示,經過PBL教學模式培訓的學生,顯示出更前的專業能力和臨床試行能力。於本次研究而言,僅就診斷學的部分章節進行評估,同時部分評估標準基於學生的主觀評價,評判標準尚待進一步改善。另外,當前主流教材的編寫,也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在選擇問題,教學計劃時,仍需以傳統教材的重點為中心,教學方面複雜性及教學要求較傳統模式明顯增大[7]。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時間成本也較傳統教學方法明顯提高,因學生需在自行摸索過程中投入較多時間,大量資訊需篩選和甄別,同時如以PBL教學模式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對部分習慣被動接受式教學的學生,恐造成基礎知識不紮實等不良後果[8]。

四、結論

拋開部分當前尚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PBL教學法本身不失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和觀念,而診斷學課程本身作為醫學基礎與臨床的橋樑學科,應用PBL教學模式,更能達到引領臨床入門的效果,在此,將其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可望取長補短,在保證基礎知識紮實的前提下,充分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參考文獻:

[1]袁春梅在ESP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35~136.

[2]崔炳權,何震宇,王慶華,李紅枝教學法的研究綜述和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7):105,118.

[3]TaylorD,lem-basedlearning:wherecarewenow?[J]each,2008,30(8):742~763.

[4]張肇達,周同甫.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於述偉,王玉孝、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

[6]LohfeldL,NevilleA,nunde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qualitativestudyoftheviewsofCanadianresidents[J]ealthSciEducTheoryPract,2005,10(3):189~214.

[7]rincPract,2009,18(1):1~9.

[8]慕景強教學法在我國可行性的研究[J].醫學教育,2003,(6):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