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軟體工廠探索計算機類專業才培養模式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3W

目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脫節。面對這種現狀,本文依託“軟體開發工廠”提出高職院校在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實施、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一些思路,並結合我院與oracle公司和美斯坦福公司合作辦學的成功案例進行了分析。

依託軟體工廠探索計算機類專業才培養模式論文

1.引言

近年來,以往受到熱捧的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持續不斷下滑,在麥可思研究院釋出《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電腦科學與技術已經成為2014年高職高職的紅牌專業。(所謂紅牌專業,即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根據相關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當前全世界IT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我國對IT人才的需求更是嚴重不足;另外,社會各類IT培訓機構每年招生人數逐年攀升,其主要的生源集中在在校大學生和求職大學生。

如此高的人才需求,卻對應不斷下滑的就業率。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社會IT 培訓卻辦的如火如荼,出現這些情況不得不說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用人需求嚴重脫節,傳統的高等教育在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上,以及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同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嚴重偏差。高職軟體技術人才的培養如仍按照傳統的IT 教育模式, 是難以適用現代軟體國際化、產業化發展要求的。

2.“軟體工廠”型高職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2.1“軟體工廠”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軟體工廠” 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通過和國內外行內領軍級的企業合作,通過引入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優勢教學資源,在校園內部建設現代化的“軟體工廠”,與企業共同合作、探討制定適合企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將企業內現代化的理念、先進的管理模式和行業標準滲透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當中。

2.2 依託企業,校企共建

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將國內外頂尖企業的優質資源引入到校園內,為學生提供參與實際專案的機會。同時對於企業來講,這樣的合作可以使企業得到良好的形象宣傳、產品(技術)得到推廣、未來消費群和技術使用者培養的潛在收益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高。

2.3 與企業需求相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的人才培養是需要面向社會的,是需要為企業服務的。與企業密切合作,建立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可以迅速地瞭解軟體行業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而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培養方案,調整教學計劃,縮短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距離,合理搭建知識結構層次。避免教育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脫節。

在對學生的培養的過程中,以行業準則為標尺,以真實的職場背景為學習環境,將來自企業的成熟專案作教學案例與課程內容相“嵌入”,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參與專案開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術融會貫通,活學活用,增加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的軟體工程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實現學生的學業與就業無縫連線。

3.“軟體工廠”的實現與組織

從目前我院實施的情況來看,實習教學過程的組織是提高實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主要有如下幾點:

(1)實習過程中的角色扮演與互動在以往的實習過程中,教學過程控制的核心是教師。實際上這不利於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組織、獨立自主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因此,在新的“軟體工廠”中,採用了角色扮演與互動的方式,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新性,非常適合這種腦力活動為主,具有創新性的.軟體開發。

(2)嚴格的實習過程控制

實際專案有一個嚴格的合同書,合同書上有嚴格的專案完成期限,延期交付專案為公司帶來的不良結果是較嚴重的。因此“軟體工廠”在設計專案庫時都對每一個生產實習專案都會有詳細的時間進度要求,所需提交的資料包括設計說明、資料、程式碼、產品說明等,對提交的資料都打上時間標記,並對其記分,以加強學生對未來職業習慣的認同。

4.“軟體工廠”高職計算機類技術人才培養的實踐

2006年,學院確立以計算機軟體技術專業為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探索計算機軟體技術人才的培養的新模式。2008年,我們依託世界500強企業ORACLE公司的教育平臺,引入了oracle的權威優質教學資源,與Oracle公司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oracle資料庫管理類課程及其認證證書引入學校,實施學歷教育與認證培訓教育相融合的雙證書制度

2013年學院又和美斯坦福公司合作共建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等多個計算機類專業和方向,企業全程參與學生的管理和教學工作,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以滿足企業崗位技能需求作為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出發點,以軟體產品開發為主線,以實踐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職業認證為檢驗標準, 構建了全新的課程體系。“認證教學 + 案例學習 + 專案實訓”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會軟體開發主流技術和主流工具使用,獲得專科畢業證書的同時,還能獲得行業內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在教學方法上,有了企業真實專案轉化成教學資源的支援,教師也可以從容地從專案案例出發,通過“問題——分析——解決——提高”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參與的意識明顯增強。

5.“軟體工廠”的實施效果分析

為比較“軟體工廠”的實驗效果,在2013級校企共建的兩個計算機專業的自然班13425、13426班共72人進行了初步實驗,與傳統教學的計算機專業的58名同學實習情況進行了對比。為加強校企共建班的生產實習,學院專門從校外的軟體公司請來有專案經驗的專案工程師進行指導。在實踐過程中,“軟體工廠”的效果比較明顯,效果不僅僅體現在些具體指標上,更重要的是在“軟體工廠”中實習的學生全面地感受到了正規公司全過程的軟體開發過程,需要自己負責任地去做軟體、做專案,這樣就會轉變平常那種以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為主的被動實習方式。

從普遍的反映情況來看,“軟體工廠”實習的學生具有緊迫感,“軟體工廠”以軟體開發特有的流程計劃向前推動,迫使實習者在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下完成全過程的開發。而常規的實習方式以完成老師任務為主,往往不太符合現代軟體開發的實際情況,創新性不夠,學生投入的積極性、時間與精力不夠。從完成的工作量來看,參加“軟體工廠”的實習學生完成的工作量是常規實習學生的2倍多,而從完成的開發質量上來說,更是相差一個檔次以上。而從全面系統掌握軟體開發的全過程、環境、平臺以及角色職責來看更是相差很遠。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企共建“軟體工廠”模式是企業和學校以人才、技術和效益為結合點,利用企業和學校不同的教育資源,遵循教學規律和企業生產規律的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手段。學校和企業的結合不僅給企業帶來一個獲取穩定的技能型人才的渠道,同時也給學校的教育和就業帶來一個新的生機,這樣的結合是雙贏的選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總之,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是目前高職計算機教育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優勢和辦學條件,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與資訊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打造富有特色的計算機專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