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是典型的快餐文化議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1W

自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創辦了第一份中文網路文學刊物《新語絲》,詩陽、魯鳴等人於1995年3月創辦網路詩刊《橄欖樹》到現在,中文站走過了十幾個春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網路文學已從過去的“蹣跚學步”發展到今天的“枝繁葉茂”:在網路文學作品數量激增、各大站點選率每創新高的同時,湧現出一大批受人追捧的作品和作者,不少網路文學相繼走向實體出版,那些原本隱藏在網路的作家開始出現在現實視野中。

網路文學是典型的快餐文化議論文

但因網路文學的特殊性,進身網路“作家”的門檻太低,網路文學表面繁榮,卻難誕生真正的文學大師也罕見大師級別的傳統作家混網捧場。

網路讀者年輕化,三十歲以下的讀者佔相當比例,浮躁一族在社會生存壓力下,對網路作者用鍵盤敲出的作品要求並不高,他們需要發洩需要舒緩緊張,童話般的成人故事便能給他們暫時的滿足;說直白點,投身網路寫作,文學基本功似乎並不重要,直白簡單好看不需要回味的故事情節,只要不是過於離譜讀者就能接受諒解,這也是如今網路穿越文氾濫的原因。穿越文海闊天空故事易於編排,作者幻想讀者沉醉供需雙方距離更近更能引起共鳴。

可這對站的長遠發展很不利,畢竟社會進步,讀者的閱讀水平漸高,膚淺幼稚、錯漏百出的作品只能一時麻醉低層次讀者,雅俗共賞的大氣之作才有生命力才能留住壯大各種檔次的讀者群。

所以,有遠見的網站應該花大力氣培養網路作者新秀,並引導讀者的興趣品味。

這方面“榕樹下”做的稍好。

曾幾何時,“榕樹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創站。與多數站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思想不同,“榕樹下”注重網站的發文質量,相對高雅少黃毒,很多大學生及白領階層把它當作精神食糧,網站贏得了很高的美譽度。

網路是瞭解社會、瞭解年輕人的途徑!

可以說,網路文學使普通識字人獲得言說權利,獲得自由表達的機會。

《萌芽》雜誌社主編、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指出:傳統文學出版或受雜誌風格和編輯的個人偏好所限,或受嚴格的審查制度所限,而網路使文學作品的傳播更加便利,文字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

不過和傳統主流文學相比,網路文學有它先天的劣勢。由於缺乏類似傳統文學中有效的評價體制,要在浩如煙海的網路文學作品中挑選出精華,是項費時費力的艱鉅工程;還有是讀者的閱讀習慣,相當部分的讀者在顯示屏上找不到閱讀傳統紙書的意境;網路垃圾文太多讓讀者自己沙堆選金也抑制閱讀興趣,多數作者的.浮躁,創作信譽低產生了相當比例的太監文,種種因素造成讀者無所適從因此排斥反感,時間長了對網路文學傷害很大。

所以,網路文學自產生到現在便頻頻遭人詬病:大眾化、娛樂化、非文學性、質量差、作者整體素質不高等等。一些傳統寫作名家顧忌名聲不屑於網上發表作品,部分真正優秀有實力的新作者因不善選擇寫作題材,和寫出作品後不能推薦被埋沒。

網路文學“下得廚房,卻上不了廳堂”,這種普遍的論腔也使優秀傳統作者失去在網路著書的動力。所幸的事,部分有遠見的網站已注意到了這種不利因素,比如起點的“不適應網路的純文學作品”賠錢買斷,17K引進的文壇大家作品工程,都是力求提升網站的文學檔次,值得提倡。

當然,傳統媒體少不了“下里巴人”,新銳網路也有“陽春白雪”;網站的發展趨勢是多湧現“陽春白雪”,少些“下里巴人”,這將導致讀者、作者、網站三贏。從非主流文學到佔據至高點,雖前路漫漫,但這是網路文學發展的必然,不然逆水行舟,不思進取將被淘汰。

站是載體是平臺,肩負推高網路文學的歷史使命。可以肯定地說,網站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出現與傳統出版社搶出版生意的局面,但絕不會取代傳統傳媒。

網站不做出版少內涵難得留住優秀的作者。

網站主動做出版(不是代理)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站有收錄書籍資訊量大,市場反應及時運作成本低的優點,最終發展趨勢將與傳統紙媒互相融合;網站關聯做出版或者辦紙刊物,而傳統媒體投身網路形成優勢互補;到那時,網路文學將翻開嶄新的局面,傳統優秀作者沒有理由再排斥輕視網路,網路作品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網站將贏得健康發展的機遇。

其實這種融合為期不遠,隨著站實力的漸強,出版聯合或者獨立辦紙刊物將是件很容易的事,到那時多家知名站將深化各自的特色,細分市場;文學大家的接踵推出,有力地促進網路文學的繁榮。

站要鶴立雞群或者脫穎而出,就看哪家謀劃超前眼見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