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狀況的社會學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4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狀況的社會學分析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狀況的社會學分析論文

摘要:

近年來,國家和政府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重視,以及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使大學生的職業發展狀況受到關注。然而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仍較為明顯。尤其對農村大學生來說,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職業發展受到限制。本文從社會學視角出發,闡述當前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背景,並從家庭環境、教育資源、心理特點、職業觀念幾個方面分析農村大學生的一般特徵,探索其職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據此,提出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出發點,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

社會學視角;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

引言:

高校畢業生就業既是國計,也是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巨集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援就業的導向[1]。可見,國家和政府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和關注。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為各行各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大量人才,為全社會就業大局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2]。但同時,大學生職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職業觀念落後、職業認知不足、職業選擇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農村出身的大學生。然而,社會對農村出身的大學生關注度不高,且受其出身背景及教育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農村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受到限制。對此,深刻認識農村大學生就業問題,重視農村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完善就業體系,是我們必須關注的話題。

一、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背景

(一)“大學生就業難”觀念的傳播

在農村長大的大學生,他們從小就揹負了父母和親人的期待。很多時候,即將畢業走向崗位的農村大學生,他們對職業的選擇揹負了太多人的囑託,他們不能“任性”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們不能“自私”地追尋只屬於自己的夢想。他們對工作中好薪酬、好待遇的條件格外看重,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別人眼中過得“體面”,才能讓辛勞的父母放心,才能讓家人有所依靠。

然而,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使很多人對上大學望而卻步,尤其是農村出身的孩子。對於農村人來說,他們的功利心是很強的[3],這與他們的生活處境有很大關係。在農村人看來,讀書的目的在於“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3]。面對就業難的現象,他們擔心畢業後難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擔心父母辛苦供養他們讀書的一切努力都會白費。在大學畢業包分配的年代,能上完大學,就意味著跳出了農村,畢業後找工作是一件根本不用發愁的事情。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上人才競爭激烈,且在高校大量擴招的情況下[5],大學畢業包分配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發展理論中分析了精英、大眾和普及三個階段的高等教育特徵。其中,在精英教育階段,高等教育是稀缺資源乃至社會特權;而在大眾化階段,接受高等教育成為相對多數人的權利。因此,大眾化教育階段與精英教育階段相比,普通大眾均可以進入大學,大學生由“天之驕子”變為“普通老百姓”[6]。在此背景下,農村大學生在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時增加了放棄讀書的概率,職業發展受到阻礙。

(二)“寒門難出貴子”思想的蔓延

對於一個家境貧寒的大學生來說,父母竭盡所能供他讀到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難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也沒有豐厚的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7]。與其他有條件從小給孩子上補課班、興趣班的孩子相比,農村的孩子在畢業時容易處於劣勢。隨著社會發展,就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是光有考試成績就行,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愈發重要,而這種能力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奠定了基礎。北大湖北招生組負責人朱懷球曾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大學聯考政策疊加了優越家庭的優勢,寒門子弟拿什麼和他們爭?靠什麼改變命運?”還有相關研究指出,農村大學生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院校與專科院校,基於對入學風險和就學成本的考慮,他們往往還會選擇學費較低或相對冷門的專業[8]。因而,對於缺少經濟條件、沒有家庭背景的農村大學生而言,在就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是不爭的事實。

二、農村大學生的一般特徵

農村大學生由於其成長背景與城市大學生不同,在家庭環境、教育資源、心理特點、職業觀念等方面形成其相對普遍的特徵。其中,前兩者屬於外部環境方面,後兩者為內在素質方面。

第一,在家庭環境上,父母學歷不高,教育觀念落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方式、生活習慣、處事風格等塑造著家庭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發展。有相關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低會成為制約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學歷水平低決定了他們的職業構成以體力勞動職業為主,會導致教育水平落後[9]。在農村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些農村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不能給學生知識上的指導;教育觀念落後,經濟水平不高,有些甚至外出打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缺乏條件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相比較家庭條件優越,擁有父母陪伴,有條件奔走於各個興趣班、輔導班的孩子,農村出身的孩子顯然存在差距。由此,農村大學生是眼界相對狹隘,經濟條件不足,但更具有獨立自主、吃苦耐勞等精神品質的群體。

第二,在教育資源上,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機會短缺。教育資源是指教育過程中所佔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10]。農村的孩子一般選擇就近入學,從小接受農村學校的教育。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遠不如城市地區。比如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裝置落後、圖書資源短缺等問題,以及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紀念館等校外學習資源欠缺的現狀,都導致農村地區的孩子與他人拉開差距。有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機會方面,近年來,重點大學中農村戶籍學生的比例呈明顯逐年下降的趨勢。因而農村大學生在高校中處於相對小眾且弱勢的群體,在重點大學更為明顯[8]。這一特徵與農村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教育資源的匱乏有直接關係。在此條件下,農村大學生形成知識面相對有限,但更能充分運用和挖掘現有資源的特徵。

第三,在心理特點上,較少接觸心理知識,存在心理缺陷。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整體偏低,甚至有的農村大學生在國小、中學階段基本上都沒有上過心理健康課程,缺乏有針對性的專業心理輔導[12]。在沒有家庭背景且缺少專業心理健康知識的情況下,有的農村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城市大學生,沒有突出的技能、特長,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更有研究表明,在學費、生活費的經濟壓力下,有的農村大學生易產生心理問題[13]。由此,農村大學生是一個心理健康水平低,需要得到關注的群體。

第四,在職業觀念上,職業認知不足,職業觀念保守。對於農村大學生個體而言,他們對職業認知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由於家庭成員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接觸更多種類的職業資訊;二是在農村的中國小教育中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缺少此方面的教育和輔導。這兩點是造成農村大學生職業認知不足的重要原因。基於此,有的農村大學生是一個職業規劃意識較低[14]、缺少社會資源、擇業難度相對較大的群體;同時,在就業中具有穩定踏實、忠誠可靠的特徵。

三、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狀況的社會學分析

當前,農村大學生在職業發展上表現出來的現狀及特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功能衝突論下的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問題

近年來,高校的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的數量劇增。這與市場上稀缺的就業崗位發生衝突,使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從長遠來看,高校的擴招有利於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但也會帶來一些消極作用。一方面,高校的擴招能夠極大地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劇了就業市場中崗位數量與人才數量不匹配造成的矛盾,也加劇了人才之間的競爭與衝突。功能主義衝突理論的代表人物劉易斯·科塞(LewisCoser)在對衝突的詮釋中認為,衝突的根源可歸結為物質性的和非物質性的。其中,物質性的原因指稀少的地位、權力和資源分配方面的不均;非物質性的原因是指價值觀念和信仰的不一致[15]。根據科塞的理論,當前有限的工作崗位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稀缺資源,產生就業困難是正常的現象。科塞著重指出,面對稀缺物質資源的分配不均,人們會首先在心理上、情感上被喚起,從質疑分配不均是否合理迅速發展到否定其存在的合法性,由此可能導致人們的不公平感日益增強,由此引發衝突。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提出的“攻擊與贊同命題”也能解釋這一衝突。“攻擊與贊同命題”認為:當個人的行動沒有得到期待的報酬或者受到了沒有預料到的懲罰時,就可能產生憤怒的情緒,也因此會出現攻擊性行為[16]。農村大學生通過接受大學教育卻由於就業資源短缺等各種原因並沒有收穫想要的工作,由此會產生不公平感,積攢不滿情緒。根據科塞的理論,他還強調頻繁且低烈度的衝突具有一定的“正”功能。頻繁且低烈度的衝突,能使人們反思和重新組織他們的行為,變革產生“緊張”的規則手段,能夠促進社會和個人通過合理地調節衝突,避免達到極端化。在此情況下,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能夠激勵社會規範現有體制,另一方面也能夠使農村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激勵他們明確自身定位,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二)社會資本視角下的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問題

有相關研究表明,農村戶籍的大學生會降低其職業生涯的機遇,他們在進入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從事精英職業、獲得高收入等方面都會低於城市大學生[17]。從社會資本視角來看,這一現象與農村大學生擁有的社會資本欠缺直接相關。皮埃爾·布迪厄(PierreBourdieu)認為社會資本是指當一個人擁有某種永續性的關係網路時,這個由相互熟悉的人組成的關係網路就意味著他實際或潛在所擁有的資源[18]。在當今社會,社會資源對於一個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充足的社會資源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潛在的就業機會。社會學家林南通過對社會網的研究提出社會資源理論,他把資源分為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個人資源指個人擁有的財富、知識、地位等可以為個人支配的資源;社會資源指那些嵌入個人社會關係網路中的資源,如權力、財富、聲望等。社會資源的利用是個人實現其目標的有效途徑,個人資源又能夠影響他所能獲得的社會資源。農村大學生受到其家庭和自身的影響,財富、知識、權力等資源欠缺,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職業發展機遇,降低其競爭價值。同時,林南還強調,人可以通過有目的的行動來獲得社會資本。這說明,農村大學生可以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通過努力來獲得社會資本,並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適時動員積攢下來的社會資本,從而為自己增添職業發展機遇。

四、解決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問題的對策建議

解決農村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問題,可以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出發點,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發展模式。

(一)以學生為主體,把握自身定位

要促進農村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必須提高學生自身素質,通過學習職業發展專業知識,瞭解自身、瞭解環境,從而把握自身定位,選擇好與自身特徵相匹配的職業。對此,筆者有三點建議。

其一,積極參與見習,增加實踐經驗。農村大學生應以積極參與實踐為抓手,豐富自身實踐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可以在參與實踐時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優缺點,反思自身優勢與不足,在將來的職場中找準自身定位,揚長避短,制定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其二,調節心理狀態,保持良好情緒。農村大學生髮現自身有自卑、抑鬱、孤僻等消極心理狀態時,要主動尋求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瞭解造成自己消極狀態的原因,在老師的幫助下儘快調節情緒,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在此過程中能夠重新認識自己,更好地解決“我是誰”這個問題,有助於加強自我認知。

其三,提高溝通能力,積攢社會資源。農村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學校活動的過程中要積極與人溝通,努力學習身邊人的優點長處,真誠友善地與他人交朋友,擴大人脈圈,在鍛鍊與人交往能力的同時,為自己積攢社會資源,為職業發展尋求機遇。

(二)以政府為主導,推動制度改革

政府部門的檔案與政策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方向。面對就業崗位不足、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2]。這表明了政府對就業問題的重視。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著眼於“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一方面要求就業者提高對自身和職業的認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抉擇,使人職匹配的程度最高,達到“更高質量”的就業;另一方面要求社會提供更豐富的就業崗位,調整就業結構,同時培養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人才,使就業者人數與社會提供崗位更加匹配,從而實現“更充分”的就業。此外,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視,為農村地區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差距;規範就業市場秩序,禁止企業等用人單位對農村大學生的戶籍歧視;鼓勵和支援農村大學生自主創業等。

(三)以學校為出發點,重視職業指導

學生的職業發展離不開學校的職業指導。當前,國內的職業發展指導起步較晚,還沒有成形的體系。職業指導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發展,基礎教育階段還未大範圍普及,且農村大學生在他們中國小階段更少會接觸職業發展的專業知識。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改善農村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問題。首先,由於農村學生的家庭資源、教育資源等方面都相對欠缺,農村地區的中國小更有必要開設職業發展相關課程,或通過班會、講座、社團活動等形式傳授職業相關知識。一方面,能夠為農村學生的職業發展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也能夠較早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在高等教育階段,學校的職業指導要有針對性、有層次地進行,照顧到農村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發展。

(四)以網際網路為基礎,提高教育公平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改變著教育教學方式。新時代的大學生們能夠搭乘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快車”,適時地抓住機會,實現自我價值。一方面,網際網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資源得到共享。通過一根網線,農村的學生能夠使用雲端大量的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差距,從而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對於“寒門難出貴子”這一問題,李彥巨集曾說:“一個人不管出身多麼寒門,但只要能上網,那麼人跟資訊的距離就是一樣的,是平等的。”撒貝南對此也迴應道:“資訊也許將是實現未來大多數人平等的一個很重要的門檻”[20]。對此,農村大學生要抓住機會,提高資訊應用能力,合理運用資訊資源。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為市場提供了很多新興崗位。波士頓諮詢公司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就業規模將繼續擴大,2020年網際網路直接為約350萬人帶來就業機會[21]。為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農村大學生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及時瞭解新興崗位,抓住就業機遇,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