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阿爾肯的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才智咖 人氣:1.01W

摘要:作為浪漫主義一位偉大而又並不為人所熟知的作曲家、鋼琴家和鋼琴教育家,阿爾肯的創作富於激情和挑戰,並對後世的音樂家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他和同時代偉大的音樂家們共同把鋼琴音樂推向浪漫主義之巔.在鋼琴音樂得到充分普及的今天,重新審視並分析阿爾肯鋼琴音樂的創作及特徵,對於豐富鋼琴音樂文獻和演奏技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阿爾肯的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關鍵詞:巴黎 浪漫主義 鋼琴 創作特徵


  查爾斯·亨利·瓦倫提阿爾肯(1813-1888),法國作曲家、鋼琴家、鋼琴教育家。阿爾肯從小即顯露音樂天份,為天才型兒童。“他六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八歲獲得視唱第一名;九歲時,凱魯比尼曾經讚譽其為同齡孩子中最閃亮的一位;十歲獲得鋼琴比賽第一名;十二歲獲得和聲比賽第一名;二十歲獲得管風琴比賽第名;十六歲至二十三歲即在音樂學院教授視唱課程”。阿爾肯終生任教於巴黎音樂學院。“阿爾肯在孩童時期即享有聲譽,時常受邀在莫絲科瓦公主的宮中演奏”。他的老師欽莫曼對阿爾肯愛護備至,細心教導,並引領阿爾肯進入巴黎文化社交圈。在那裡他認識了雨果、喬治桑、李斯特、肖邦、大仲馬、小仲馬等社會名流。生性孤僻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的肖邦與阿爾肯相處融洽,兩人相知相惜。阿爾肯也極為欣賞崇拜肖邦,二人後來成為密友和鄰居。時常互換學生並同臺演出。1838年,阿爾肯和肖邦合開了一場音樂會,使得阿爾肯名聲鵲起。在1844年,阿爾肯舉行了兩場音樂會,肖邦和李斯特出席,並評論他的演奏“堅實有力,華麗且簡潔嚴謹”。音樂界把他作為當時主流的頂尖鋼琴家。他晚年經常在艾拉音樂廳或普雷耶爾音樂廳舉行音樂會,曲目廣泛,把各時期的作曲家以年代排列,做系列性演奏,並向聽眾廣為傳播貝多芬後期及舒伯特的鋼琴音樂,“在當時的音樂家瘋狂熱衷於浪漫樂派渲染誇張的音樂表達的十九世紀後期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
  一、創作分期
  1.早期(1828—1840)。浪漫主義較之古典主義,更多的強調個人情感抒發和自我個性的張揚。阿爾肯出生於古典主義尾聲,成長於浪漫主義風行的年代。巴黎,浪漫之都,音樂史上的浪漫主義在巴黎的生根發芽有其必然性。良好的氛圍使得當時的巴黎成為歐洲藝術和音樂的中心,浪漫主義的根據地,是當時浪漫主義作曲家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其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撫育著一代又一代大師。肖邦、李斯特、柏遼茲、雨果、羅丹、德拉克羅瓦等都在這裡實現著他們的藝術理想,而浪漫主義音樂偉大之處就在於這一時期將鋼琴音樂又推向自貝多芬之後的另一個高峰。19世紀的鋼琴和莫扎特時代的鋼琴與音樂已大不相同了,鋼琴製造工藝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已經重新獲得新的生命.它被擴大並改進了機械裝置.使得它能在任何力度水平發出結實而豐滿的聲音。能在各方面滿足對錶情和技巧的要求,到這一時期,鋼琴已成為浪漫主義樂器之王。阿爾肯得益於這個偉大的時代,順理成章地成長為重要的作曲家、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
  2.中期(1844—1861)。經過了早期的學習與融合後,阿爾肯的鋼琴音樂創作逐漸加入了即興曲、詼諧曲、幻想曲、舞曲、練習曲、奏嗚曲、賦格、前奏曲、觸技曲、協奏曲等各類音樂體裁與形式。除了鋼琴作品.他還創作了少量的歌曲,管絃樂作品和室內樂。他的交響曲,管絃樂作品和室內樂幾乎都與鋼琴有關。
  3.晚期(1862—1873)。這一時期開始偏向可以在管風琴上演奏的踏板鋼琴音樂創作,在規模上也逐漸擴大。例如作品編號39:雖名為練習曲,其難度和長度超出練習曲的範疇。這一時期的作品共分為兩冊。上冊有七首作品。前三首分別為個性不同的單一練習曲,後四首則為標名《交響曲》的四個樂章。這是用鋼琴彈奏的交響曲,阿爾肯期望能在鋼琴上演奏出整個管絃樂隊的華麗音響。
  二、創作特徵
  1.對比性與技巧性
  阿爾肯的音樂大部分是為鋼琴而作,它的特徵為:既狂放而又內省,線上條清晰的曲式輪廓內帶有即興的華彩成分,音樂呈現長短差距較大,創作時不均衡的現象。有些作品長度不超過十二小節,而有的作品卻需要半小時才能演奏完。例如作品33號《大奏鳴曲》,被認為是繼貝多芬《槌子鍵琴奏鳴曲》之後最長最難的奏鳴曲.又是美國近現代作曲家艾夫斯之前的最為古怪的奏鳴曲。編號作品39之8、9、10o這首協奏曲規模巨集大,僅第一樂章演奏起來就需要半小時,樂譜長達73頁。作為巴黎當時第一流的鋼琴教師。他所作的鋼琴音樂作品技巧驚人的複雜,難度令人望而生畏。對演奏者的演奏能力的要求較高.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快速大跨度的和絃連線和琶音跑動。例如作品39之l1:標題為《序曲》,其最後一首由25段變奏組成,標題為《伊索的饗宴》,要求演奏者以超人的鋼琴技巧在音樂上刻畫一座動物園以及裡面的各種動物形象。他將音樂作品標題化.主題更為擬人形象化!這些也對後來的另一位法國作曲家聖桑創作《動物狂歡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