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道德敘事論

才智咖 人氣:1.92W

[論文關鍵詞]道德敘事 道德教育 信仰 
  [論文摘要]當前道德教育重抽象的理論導向,忽視與人接近的生活教育。這種缺少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最終導致道德教育難有成效。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提倡古老的道德敘事是有積極意義的。這種貼近生活,走進心靈的教育方式給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進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西方思想的入侵,青少年的思想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重利輕義、重經濟輕政治、重個人輕集體、重自由輕紀律、重民主輕法制等。這些漸漸衰敗的道德表現給教育者提出了許多挑戰,我們當前所採取的教育手段也似乎是急功近利的,沒有認真研究教育物件,而只是從自己的願望出發,力求解決問題。這種力求解決問題的教育方式永遠都是滯後的。出問題了採取補漏洞的方式,治標不治本。教育者無休止地扮演著救火隊員的角色。這種缺乏超前意識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更多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另外,在道德教育難以奏效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是“預防為主”。道德教育的出發點是預防青少年出事,所以任何一項法律和制度甚至是會議精神都有可能成為道德教育的內容。這種複雜卻又缺乏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往往是難以發揮作用的。這種出問題解決,不出問題預防的教育模式無法具體落實我們的核心價值教育。所出的問題也是有增無減。這種缺乏對人的研究的教育無法形成一種理念進入人心,而沒有進入人心的理念永遠都是身外之物,更沒有辦法形成一種習慣,更不可能成為信念和信仰,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事實上這些問題的出現在於我們缺乏對人的研究和了解。特別是處在特定時空中的教育物件,傳統道德教育“把兒童心理看作是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杜威語)或‘美德之袋’(科爾伯格語),因而強調道德條目的灌輸”。 
  這種灌輸的結果只會導致被教育者的反感,出現了“教”和“學”這一對本不該出現的矛盾體,教師怕教,學生怕學,教學的和諧過程也將會變成“矛盾運動”而無法協調。這種道德教育的困境已引起了許多學者的反思。不應該只重視抽象理論和空洞說教,把道德教育還原為本真生活的軌跡,因為道德始終是與生活相伴的。陶行知先生講過:“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思”,“健康的道德環境需要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共同營造”。 
  這表明道德教育應寓於生活之中,體現生活、表達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誠信、正直、善良和正義等價值觀念。由此看來,重塑道德復興之路勢在必行。 
  l古老而又具有活力的道德教育方法 
  道德敘事是教育者為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境界,採取講故事的手段來傳遞豐富、鮮活的教學內容,從而潛移默化地來達到目的的一種教學活動和方法。這種敘事的教學方法非常貼近生活,教學內容豐富,直觀形象。道德敘事作為道德教育的一種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中國古代的道德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敘事的形式出現。如《論語》、《史記》等都傳遞著一種價值觀念,都是借鮮活的故事情節傳輸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故事的載體豐富多彩,可以是寓言、童話,也可以是歌謠和劇情。這些形象、生動的道德教育方式似乎在現代已經被塵封了,取而代之的卻是無休止的空洞說教,失去了本應該保留的教育活力。道德敘事的迴歸,應該是道德教育的福音,因為這是一種生活化了的教學方法,其間充滿了人情味和人生關懷。而且這種教學方法極具親和力,有許多東西會無法抗拒的流淌進心靈。這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素質。無需灌輸,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接受。可喜的是,我們有許多道德教育工作者,開始重新涉足道德敘事的教學手段。重讀中國古代優秀敘事的傳統。如一些國小就自編歌謠來代替理論的說教,刪去了以往那些連成人也難以悟出的大話和空話。其實一種好的思想不用苦心於如何紮根於受教育者的心靈,灌輸是沒有意義的。背下來的東西只是一種常識,它不是一種思想。這種灌輸和說教無異於寫在煙盒上的“吸菸有害健康”。僅僅這幾個字不會讓人悟出生命的價值和文字裡透出來的震撼。為什麼《泰坦尼克》可以創影視的歷史,就是因為它能夠對視覺、聽覺產生很大的衝擊,正是這種豐富、形象、鮮活的場景才讓故事深入人心並且悟出它的價值: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高貴,什麼是低賤。求生的慾望是任何人都有的,但就在生死關頭你就能盡閱生命百態故事。有人為愛可以捨棄生命,有人為財可以捨棄愛情,有人為老人和小孩留了逃生的視窗而捨棄自己,有人為了逃生而捨棄更多的生命,樂師可以敬業到生死不顧把最後的音樂留給人間。這就是敘事的魅力,核心倫理價值一覽無餘。多年以後還想再重溫一遍,如同讀一本書,因為它總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敘事就是這樣通過故事的敘說來達到教育目的,道德敘事也一樣,可以通過多種敘事手段來起到殊途同歸的作用,使核心價值深入人心。 
  2充滿生命色彩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飽嘗低效的苦果之後,人們不得不從糟糕的道德教育中另謀生路。正如A.威爾森教授所說:“正當中國教育工作者面臨著文化與社會變遷現象橫掃全國而竭盡全力,以便有效果的教導下一代良好的道德標準時,或許可以從美國過去的經驗裡、從他們的錯誤和成功中學習到有效於中國的教訓。”

淺談道德敘事論

美國在道德教育中採用道德敘事的方法和手段來傳遞核心價值理念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道德敘事的效果和影響,詹姆斯.威爾遜有過論述。他認為:“道德故事以三種方式對我們產生影響:第一種是傳遞一種道德資訊。故事傳遞的道德資訊絕大多數都是因果論的性質,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故事鮮明生動讓人經久不忘;第二種是激發道德情操(moralsentiment)。故事激起了我們體驗他人承受的巨大不幸,或者體驗他們取得勝利的喜悅,而這正是我們在日常環境中難以經歷的。故事幫助我們體驗他人的生活,喚起我們的熱情,激發我們的道德情操;第三種擴充套件思想視界。故事擴大了我們的思想‘視界’,使我們可以超越時空,與人類的普遍性相協調。” 
  道德敘事大多傳遞著一種善惡的因果論,總是倡導人們培養虔誠的美好心靈。故事往往激盪起人們內心行善積德的美好願望,體驗他人的疾苦,喚醒我們的良知。並且打破由於時空禁錮下的'狹隘與自私。道德敘事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教學模式,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重新迴歸道德教育,其發揮的巨大作用取決於敘事本身。敘事總是取材於生活,取材於生活的敘事總感覺與自己的生活很相似,是在演繹自己的道德,總會找到許多相似性而引起共鳴。或者歡暢、或者悲傷、或者超越,都會與故事情節緊緊糾葛在一起,梳理出一些人性的亮點供人生慢慢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