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科普教育運動述評

才智咖 人氣:1.99W

[論文關鍵詞]科學大眾化;科普教育實體;科學報刊雜誌;科學小說;科學教師

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科普教育運動述評

[論文摘要]在當前科學教育普及熱潮之際,對興起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科普教育運動作必要的回顧與梳理,從中汲取其普及科學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式對當前的科學教育普及將不無裨益。這些措施主要有:(1)創辦科普教育實體,使之成為推進科學教育普及的主要陣地;(2)發行通俗的科學報刊雜誌,刊載通俗的科學作品;(3)翻譯和創作科學小說;(4)培養科學教師。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內興起了一場科學教育普及熱潮,又稱科普教育運動。主要表現為:以魯迅、陶行知為代表的科普教育思潮的形成。受其思想的感召與指引,一批教育界、科學界的個體和團體紛紛投人到科學教育的普及中來,遂在實踐領域導引了一場聲勢頗為浩大的科普教育運動。其影響一直流衍於四十年代末期,對抗日戰爭的勝利、戰後的民主建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其在實踐領域卓有成效的業績不僅得益於科普教育思想的指導,更得益於一系列有效的科普教育舉措。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科普教育運動進行回顧和梳理,重溫其實施的具體手段與措施,對今天科普教育實踐的順利開展將不無裨益。

一、創辦科普教育實體,建立普及科學教育的陣地

科普教育實體多是由熱衷於科學(教育)普及的教育家或科學家匯聚在一起,相約創立的科普教育機構。在科學大眾化運動中,這些來自民間的科普教育實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些機構往往集結了一批熱心科普教育事業的專家和學者,在發行通俗科學報刊雜誌、翻譯和創作科學小說以及培養科學教師等方面發揮著中堅作用,成為科學教育普及的主要陣地。

這一時期的科普教育實體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教育家創辦的致力於科學教育普及的教育機構,另一類是由科學家創辦的注重科學宣傳和普及的科學團體或組織。前者以陶行知等人創立的自然學園、兒童科學通訊學校等為代表,後者則以中國科學社和中華自然科學社及其附設機構為主流。

1.陶行知創辦的科普教育實體

1931年從日本流亡歸來的陶行知,一方面有感於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強在科學之發達”,另一方面鑑於中國當時科學教育的諸多弊端,開始發起科學下嫁運動,倡導把“科學”嫁給人民大眾,與農民“喜結良緣”。是年夏,在《申報》總經理史量才的資助下,陶行知與戴伯韜等人創辦“自然學園”,專門從事科學實驗、科普創作和科學普及工作。1932年,陶行知又與上海兒童書局合辦兒童科學通訊學校。在他看來,“兒童科學通訊學校,是普遍下層科學訓練之發端”。其後,伴隨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日臻成熟,他開始著手創辦與民眾生活融為一體的科普教育實體。如1932年以後相繼創辦山海、更晨、蕭場、報童、棉花等工學團,力圖實現“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的目的。此外,為使更多的下層民眾,如老媽子、拾垃圾的孩子能瞭解現代科學成果,陶行知還與廣播電臺共同創辦“空中學校”。由陶曉光每天用大眾能聽懂的語言,在科學園地節目中演播20分鐘的科普知識,內容包括“老少通千字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等。抗戰爆發後,陶行知的科普教育努力也未就此停歇。1938年11月,在香港創立中華業餘補習學校。1939年7月,在重慶北磅建立育才學校,專事科學人才的培養工作,並希望將他們培養成“抗戰建國之人才”。

2.中國科學社的科普教育機構及其主要活動

有鑑於中國科學落後,“知科學者有如鳳毛麟角”的現狀,中國科學社自其成立之初即負起“傳播科學,紹介新知”的啟蒙之責。1915年,創辦《科學》雜誌,“專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幟志”。三十年代以後,在科普教育思潮的激盪下該社進一步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通過設立科學諮詢處、建立圖書館等多種方式來推動科學的普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