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理念與我國師範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7W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走進校園。這次課程改革所體現的新理念既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又為當今中國小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課改理念與我國師範教育論文

一.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及其對中國小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這次課程改革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在課程功能上,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由過去重視單一的知識和技能傳授,轉變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育;在課程結構上,強調打破學科本位,設定綜合課程,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在課程內容上,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課程實施上,倡導“主動、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程評價上,強調建立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課程進步的評價體系等。

這些新的理念,呼喚著基礎教育領域出現新的變化,也對我國中國小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理念要求教師成為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人。在新課改的具體目標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課程設定要適應學生髮展的需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絡”,“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這些話語都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生活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高度關注。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深入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性,具有積極的心態、樂觀的情緒、寬容的胸懷、民主的作風,尊重學生健康的個性發展。這些都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學知識基礎。

2、新理念要求教師成為具備專業教育素養的人。新課改蘊含著很多體現時代精神的科學理念,如教育民主化理念、人的全面發展理念、人文關懷理念、終身教育理念、教育資訊化理念、教育合力理念等,要正確理解併合理踐行這些理念,需要教師學習紮實的教育科學知識,並將這些知識與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使自己成為具備專業教育素養的人。

3、新理念要求教師成為擁有複合知識能力的人。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對我國中國小教師知識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與反思。新課改強調知識的綜合化和能力的多樣化。在這一背景下,“一科貫終身”、“一能打天下”已成為歷史,知識的整合能力、教學設計與課堂組織能力、語言與形體表達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科學評價能力、獲取與處理資訊的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被提上日程。它要求教師突破學科限制,拓展個人的綜合素質,掌握廣博的文化知識,形成廣泛的興趣愛好,具備豐富的教育實踐經歷和較多的教育能力訓練機會。

二.對我國傳統師範教育課程的反思

新課改帶給中國小教師以新要求,而目前在各級師範院校學習的師範生正是未來中國小教師的主要預備隊,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就要從師範生的培養和教育抓起。課程是師範教育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範生的質量。要培養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師,就必須重視師範教育課程建設的工作。目前,我國的師範教育課程體系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師範教育課程結構不平衡

我國師範教育課程主要分為三個板塊,一是公共基礎課,是作為未來教師所需的綜合性文化知識教學的系列課程,如政治、外語、體育、計算機等。二是學科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工作中所需的`專業知識,如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等。三是教育專業課程,主要傳授教師職業所需的教育科學知識與教學技能,一般有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從上面新課改對中國小教師提出新的要求的論述中可知,教師要成為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人、成為具備專業教育素養的人、成為擁有複合知識能力的人、成為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人,紮實的教育心理科學知識與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良好的教育技能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傳統的課程設定上,很多師範院校存在著重學科性輕師範性的傾向,除了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幾門課程外,一些師範院校幾乎沒有開設別的教育專業課程。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在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課程計劃中,公共基礎課佔總課時的21%;學科專業課佔72%;教育專業課佔7%。可以看出,我國師範教育課程設定的總體趨勢為學科專業課程比重過大,教育專業課程比例偏低,教育實踐課嚴重不足。

2、我國國小教師、國中教師與高中教師培訓的課程設定幾乎沒有區別

在我國,中等師範學校培養國小教師,師範專科學校培養國中教師,師範大學(學院)培養高中教師,已是幾十年來的慣例。當前,隨著受教育層次的上升和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我國中等師範學校正在走向消亡,傳統的培養體制已轉為由師範專科學校和師範大學(學院)培養中國小師資。但是,我國的師範專科學校與師範大學(學院)的課程設定幾乎沒有區別,不少師範專科的教育是師範本科教育的壓縮版,即在課程設定上,培養國小教師與國中、高中教師沒有區別。現在,很多師範專科學校還在開設中學(語文、數學等)教學法,而沒有涉及到國小學科教學的指導。事實上,不同年齡的學生身心發展有所差別,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三.構建我國新的師範教育課程體系

作為培養中國小教師主要機構的高等師範院校,在對其師範教育課程進行反思的同時,構建新的、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師範教育課程體系,是一個時代性的課題。

1、整合課程內容,建立更合理的師範教育課程結構體系。

1.1拓展教育專業課程

教育科學知識是教師職業最具特色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化最重要的知識板塊。教育專業課程是師範生向專業化教師遞進的最重要的平臺。因此,在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上,需要加大教育專業課程的比例,將其調整到佔總課時的20%-30%。具體做法有:第一,分解傳統教育課程,把原有的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分解為現代教育學基礎、教學論、課程論、教育評價、心理學基礎、中國小心理輔導等課程;第二,拓展新的教育課程,增設與教師專業化要求和中國小實際工作相適應的課程,如中/國小教育心理學,兒童/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班級管理、國小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第三,充分利用選修課程,利用選修課程靈活多樣的特點,彌補學生在教育類必修課程中還沒有涉及到的一些盲點,或繼續強化在必修課程中學到的知識,為實現教師專業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1.2改進公共基礎課程

當前一些師範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還停留在傳統模式,僅僅是政治、外語、體育、計算機等課程,無法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新課改要求師生之間實現更好的溝通和交流,這使中國小教師勞動的示範性更明顯的體現出來。示範,不僅是言行的模仿,更是內在素質的陶冶;展現的不僅是師表,更是師德。在師範院校,開設旨在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基礎課程,如:大學語文、中外歷史、傳統文化、藝術課程等,是很有必要的;再如,將社會科學基礎和自然科學基礎納入到基礎課程,以適應未來中國小綜合化課程教學的需要。

1.3強化教育實踐課

教師職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職業,而教育實踐課是師範生積累教育經驗、鍛鍊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師範教育課程建設上,需要加大實踐性課程的比例,一些教師技能訓練的課程,如教師口語、現代教育技術、漢字書寫、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設計、寫作、演講、課程開發、教育科學研究等,可以以必修或選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另外,在一些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如讓學生在模擬課堂情景下試講、說課、教學設計,深入中國小第一線聽課等。

調整後的課程結構,基礎學科課程強調內塑性和綜合性,大概佔總課時的30%,學科專業課程佔30%-40%,教育專業課程佔20%-30%,教育實踐有10%的課程空間。

2、根據國小、國中、高中教師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建立分層次、多樣化、有針對性的課程設定。

新課改對國小、國中和高中的課程結構設定要求不同,國小、國中和高中教育面對的教育物件身心發展水平也差異較大。因此,對國小、國中和高中教師的培養不能採取統一模式,師範專科學校和師範大學(學院)的課程設定不能混為一談,需要根據各階段教育的實際工作特點而有所區分。如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對國小生的教育,不僅侷限在學科教學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體現在教師以較高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平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因此,國小教師的培養應十分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引導,可以開設一些如藝術概論、音樂、美術、舞蹈、兒童文學、中國古代詩詞選讀等人文藝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