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農民工市民化意願與我國城市化道路選擇

才智咖 人氣:9.54K

論文摘要 通過對西安市200名農民工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農民工市民化意願很低,多數傾向於回到家鄉或周邊鄉鎮。原因集中於:城市工作不穩定、收入低、晉升機會少、缺乏住房、醫療等保障。而最吸引他們成為市民的因素是子女有機會獲得優良的教育質量。本文認為,從農轉非農角度來看,小城鎮與大都市並舉策略最為適合。

試析農民工市民化意願與我國城市化道路選擇

論文關鍵詞 農民工 市民化意願 城市化 小城鎮

一、農民工市民化與我國城市化道路選擇的關係

2011年秋冬,本人有幸參與了一項國家社科基金專案,研究主題是“社會政策視野下農民工融入城市問題研究”。該專案在全國十多個城市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筆者負責了西安市的200份調查及相關訪談任務。此次調研使筆者對農民工融入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農民工市民化是當前我國迫在眉睫,卻又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1年底召開的《社會藍皮書》新聞釋出會中指出,當前我國城市的常住人口將超越50%的臨界點,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標誌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城市化、工業化所取得的歷史性突破。但是,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相比,這個比重依然很低。同時,需要強調一點,此次會議還專門指出在這50%的人口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那些常年在城市打工,但戶籍在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因此,可以預見在今後幾十年內,我國仍然會有大批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中來。所以我國未來的城市化率以及城市化模式必然和農民工市民化程度緊密聯絡在一起。

二、農民工市民化意願及其重要性

當前眾多關於農民工問題的學術研究,無不例外地強調農民工市民化,或者說,融入城市的路徑。比如,《農民工市民化途徑實證研究》就是如此,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強調了城市社群對於農民工建立城市社會網路和社會資本的意義,從而為他們市民化提供必要保障。也有其他學者從移民理論、社會排斥理論、社會化理論討論了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及其政策選擇。

但這些研究的一個前提假定是:農民工幾乎都擁有融入城市的意願,而且這種意願非常強烈。因為,對於農民工市民化或者融入城市的研究,必須基於農民工主體有這樣一種意願,然後才有可能分析當前阻礙其程序的因素,如何從政策高度加以引導。但如果這個假定不成立,那麼農民工市民化就成為學者強加給他們的目標,這些研究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而實際上,通過訪談,筆者發現這個假定確實很難成立。

三、農民工市民化現狀調查與分析

(一)被訪農民工基本狀況

本次在西安總共完成203份問卷調查,並挑選其中部分農民工進行深入訪談。所涉及的行業包括:建築業、環衛以及部分從事商業的人員。在被調查的 203位農民工中,平均年齡41歲,最小的17歲,最大的67歲;50%的農民工在43歲以下,75%的農民工在50歲以下。男性被訪者144人,佔到了總體的近71%.國中及以下學歷的農民工佔總體的80%以上,2%的人擁有大專學歷(這4人是建築工地的監工)。他們的月平均收入2300元左右,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2012年2月底公佈的2049差別不大。其中,男性約2800元,女性約1100元。

(二)工作狀況與福利保障

本次調查發現農民工的工作強度大、收入低、居住條件不容樂觀、社會保障覆蓋面狹小。被訪農民工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每天平均工作9.87個小時,每週平均有6.75天在上班。他們的居住狀況是:居住臥室平均36.9平方米,但有6.64個工友共同居住,而且一般都是住簡易工棚或者地下室,月租金平均136.7元(有一部分行業提供住宿,比如建築工地)。

被訪農民工參加各類城鎮保險率都非常低下,基本沒有享受到任何保險。具體如下:參保城鎮工傷保險佔3.5%;參保城鎮失業保險佔2.5%;參加城鎮養老保險佔3.3%;參保城鎮生育保險不足1.5%.醫療保障同樣如此,生病無假期,看病也很難報銷。他們一般只能採取“小病扛,大病拖”的辦法。

(三)人際交往與子女教育

農民工和城市居民的交往幾乎是割裂的,他們的交往圈子侷限於血緣和地緣關係。有45%的農民工表示他們和城市居民幾乎沒有任何交往;75%的被訪者幾乎沒有和當地居委會有過任何聯絡;近74%的.被訪者未參與過城市社群中任何一項集體活動。他們的社交圈子主要由同鄉構成,而大多數也表示只有同鄉是尋求幫助的物件。以農民工求職為例,54.2%的人通過親戚朋友的介紹獲得了工作。另外,由於親戚朋友和自己地位差別不大,能夠為其介紹合適的工作,因而被訪者感覺在城市找到工作並不困難的佔到了70%以上,而且超過一半的農民工不認為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歧視。

對於農民工而言,除了獲得相對較高的工資收入之外,城市最有吸引力的因素在於有可能為子代提供優質教育。比如,在問及有未成年子女的農民工群體時,只有25.89%的被訪者回答希望留孩子在老家農村上學,其他的都期望孩子能夠享有與城市孩子同等的接受較高質量教育的機會。實際上,希望孩子回老家農村上學的農民工也並非認為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沒有差異,只是由於他們無法支付異地受教育所需的高額費用。

(四)農民工市民化意願狀況

農民工只是把城市工作視為暫時性的,家鄉才是他們未來發展的目的地。被訪者中只有26.5%農民工希望長期留在城市工作,剩下的都打算回家鄉從事農業、非農工作或者在家鄉自主創業。

在關於進城工作目的的多選題中,選擇了“爭取永久在城市就業和居住”的共計28人,佔總體的14.7%;還有4.7%的被訪者選擇了“羨慕城市繁榮”;18.4%的被訪者選擇了“體驗城市生活”。相反,80%的農民工表示,來城市的目的就是“打工掙錢”;17.4%的人是隨家人一起過來(比如燒鍋做飯)。如果我們將這些題目視作進城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的意願指標的話,目前來看,他們的融入意願不容樂觀,應該說還是非常低的。

另外,從未來定居計劃角度考慮,只有33.8%的農民工打算將來定居在城市,而且這是包括了:現在工作的城市、家鄉所在城市以及其他城市。但我們問及“根據各種情況判斷,您認為自己將來是否有可能再到農村勞動和定居?”,卻只有5%的人報告肯定不會回去。通過訪談發現,進城務工人員感覺更加切合他們實際的決策應該還是回到所在的鄉鎮定居,或者爭取到縣城工作、創業,乃至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