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脊柱結核的X線及CT診斷

才智咖 人氣:1.67W

【摘要】目的:探討脊柱結核的X線、CT表現,提高鑑別診斷能力。方法:回顧性分析200例經我院手術及病理證實為脊柱結核患者的X線、CT及臨床資料。結果:術前X線發現病灶188例,其檢出率94%(188/200),CT發現病灶200例,其檢出率100%(200/200)。脊柱結核X線及CT表現一致,即骨質破壞、椎間隙變窄及冷膿腫形成。CT尚可觀察X線難以觀察的椎管、脊髓受累情況。結論:早期脊柱結核的診斷CT更優於X線平片,其X及CT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徵性,結合臨床不難在術前做出正確診斷。
【關鍵詞】脊柱;結核;X線;CT

成人脊柱結核的X線及CT診斷

        脊柱結核在骨關節結核中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結核桿菌耐藥性的增加及艾滋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等因素,結核的發病率又呈明顯上升趨勢[1]。本病是嚴重的骨關節疾病,其致殘率較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大,因而脊柱結核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現蒐集經我院診治的脊柱結核200例X線及CT資料,加以分析,旨在探討其X線、CT表現及二者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蒐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資料齊全的脊柱結核患者影像及臨床資料200份。其中男性124例,女性7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32.5歲。就診原因:139例因相應節段椎體結核區域疼痛就診,9例發現胸/腰背部後突畸形就診,32例因在外院確診脊柱結核到我院治療,其他原因20例。
        1.2方法:儀器採用美國Kodak公司產CR系統,常規攝取脊柱正側位片。CT採用美國GE Light Speed Ultra-16排螺旋掃描機。對200例脊柱結核患者的X線及CT表現進行分析歸納。
        2結果
        本組200例全部於術前行X線正側位檢查,182例同時行CT病變部位掃描。200例脊柱結核中X線檢出188例,檢出率為94%(188/200),CT全部檢出,其檢出率為100%(200/200)。發病部位:頸椎6例(其中寰樞關節4例),佔3%,胸椎62例,佔31%,腰椎118例,佔59%,腰骶部14例,佔7%。單發椎體病變84例,累及鄰近2個椎體98例,累及鄰近3個或以上椎體11例,跳躍性累及2個及以上椎體7例。X線及CT表現:椎體上、下緣蟲蝕樣骨質破壞,椎體可被壓縮呈楔形樣變,椎間隙變窄及周圍軟組織腫脹,重者可有脊柱後突畸形。
        3討論
        3.1臨床與病理:脊柱結核在骨關節結核中最常見,約佔40%-50%[2]。以25歲以上的青壯年最多見,近年來老年人脊椎結核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腰椎為最好發的部位,胸椎次之,頸椎較少見。結核桿菌通常隨著血液迴圈到達椎體,引起椎體中央或邊緣骨質破壞,少數情況下也可能由於前縱韌帶下結核病變侵蝕破壞椎體。結核病進一步發展侵犯椎間盤和椎旁軟組織,導致椎間盤破壞和椎旁膿腫形成。病變常累及兩個以上椎體,可間隔分段發病。約90%的脊椎結核病變侵犯椎體,脊椎附件較少侵犯。病理可分為兩大類即椎體結核和附件結核[3],前者又分為中心型、邊緣型和韌帶下型;附件結核指發生於椎弓和骨突的結核。臨床上,大多數病人發病隱襲,病程緩慢,症狀較輕。有的病人脊椎已形成畸形,但仍能從事勞動。全身症狀可有低熱,食慾差和乏力。區域性常有脊柱活動受限,頸、背或腰痛,多為痠痛或鈍痛。脊柱可後凸畸形。脊髓受壓可出現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或癱瘓。頸椎結核形成咽厚壁膿腫,可壓迫食管和氣管,引起吞嚥困難和呼吸不暢。下胸椎、腰椎結核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入髂窩,甚至到達臀部。

        3.2脊柱結核X線、CT徵象分析:脊椎骨質破壞:椎體骨質破壞是脊柱結核的主要徵象。早期根據骨質最先破壞的'部位,脊椎破壞可分中心型、邊緣型、韌帶下型及附件型,但臨床上見到的常很難分型。由於骨質破壞和脊柱承重的關係,椎體塌陷變扁,呈楔形,甚至椎體完全消失為最常見的表現。少數病例為所謂附件型,主要見棘突、橫突、椎弓等附件骨質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病變引起相鄰的椎體終板破壞,髓核疝入椎體,椎間盤完全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椎旁冷性膿腫:膿液會聚集在椎體一側的骨膜下形成椎旁膿腫;當膿液突破骨膜後,由於重力關係沿肌肉筋膜間隙向下垂方向流注,形成流注膿腫。在腰椎可形成腰大肌膿腫,表現為腰大肌輪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在胸椎表現為胸椎兩旁梭形軟組織腫脹影;在頸椎形成咽後壁膿腫,表現為咽後壁軟組織影增寬,並呈弧形前凸。脊柱畸形:因病變廣泛,可發生脊椎畸形,可見脊椎後凸或側彎畸形。死骨:較少見。可見中心型的骨破壞區中沙粒狀高密度死骨影。
        3.3脊柱結核X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