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軌跡、現狀及推動

才智咖 人氣:1.35W
談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軌跡、現狀及推動
摘要:纖維 藝術 有別於壁掛藝術。 中國 現代 纖維藝術 發展 軌跡清晰,發展現狀喜憂參半。推動其發展必須夯實社會基礎,重視團隊建設,立足民族文化引入時代新元素,構建現代纖維藝術展示平臺,放眼全世界。

關鍵詞:現代纖維藝術;軌跡;現象;推動
  
  “纖維藝術”一詞由 英文 “Fiber Art”翻譯而來,“Fiber Art”一詞首先是美國藝術家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至80年代被廣泛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區別於歐洲傳統的“壁掛藝術”這一名詞。什麼是纖維藝術?目前在我國的學術界和辭典、教材中雖沒有準確的界定,但一般有兩種概念:一種是狹義的,泛指編織藝術的延伸,側重欣賞型藝術;另一種是廣義的,既有欣賞型也有應用型,既有服飾型也有裝飾型,既有織也有印、繡,只要由細小纖維構成的,都可以稱為纖維藝術。綜合以上兩種說法,筆者認為,所謂“纖維藝術”,是指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以天然的動、植物纖維(絲、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纖維為材料,用編結、環結、纏繞、縫綴、貼上等多種製作手段,創造平面、立體形象的一種藝術。
  
  一、發展軌跡
  
  關於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發展的 歷史 軌跡,國內不少專家多有論述,眾說紛紜。比較權威的有北京服裝學院的尼躍紅教授把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的發展歸為復興、豐富和發展的三個階段。清華美院林樂成教授認為中國現代纖維藝術從時間、名稱和藝術創作風格上,可分為三個時期,即編織藝術——平面創作時期、軟雕塑藝術——立體表現時期、裝置藝術——空間塑造時期。清華美院染織系主任田青老師將其發展分為三個時期:(1)編織藝術平面創作時期;(2)軟雕藝術立體表現時期;(3)纖維藝術空間塑造時期。綜合以上學界專家論述,筆者認為將其分為“起步期、發展期、提高期”三個時期較為符合實際。
  1.起步期: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這一時期主要以傳統的壁毯形式為主。其特點是運用傳統的栽絨工藝,追求寫實的畫面效果,大多數由著名的照片或繪畫作品複製而成,仿製畫面生動逼真。其藝術風格是質樸、簡潔、概括、平面化,這其中不免帶有粗糙和簡單。此時期從事纖維藝術的主要是地毯行業的創作人員
  2.發展期:發展於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時期的纖維藝術真正從傳統壁毯工藝脫胎出來,以嶄新的設計理念、完美的表現形式成為國際纖維藝術中的一族。此時期從事纖維藝術的人員不斷增多,尤其是老一代藝術家的加入,使纖維藝術在中國美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其特點是突破傳統壁毯的工藝與材料,追求纖維材料獨特的藝術語言;其表現形式逐漸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後出現完全立體化的“軟雕塑”;其藝術風格也逐漸由簡單、平面化向豐富多樣、情感化、立體化發展。這一時期離不開與國際同行之間交流的增多,視野的開闊,工藝嫻熟,理論的提高及思維的轉變。
  3.提高期:到20世紀90年代末,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高科技迅猛發展,新材料不斷湧現,現代人不僅要追求材質、形式的美感,而且還要享受場景、環境空間所帶來的活力;不僅把眼光放在傳統的.材質與技藝上,同時還要追求時尚與流行。他們把光與影也運用到設計中去,追求作品與環境的高度統一,並構成一個整體,達到多元化價值的體現,打破單一學科觀念,樹立交叉文化理念,追求多元化材料(如金屬效應、薄透效應、閃爍效應)。在工藝上,則更不受侷限,百花齊放,各顯千秋。
  由此可見,現代纖維藝術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追求繪畫效果到開始追求立體表現再到對材質、肌理、空間、觀念相結合的全面探索的過程。
  
  二、發展現狀
  
  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現代纖維藝術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有以下突出表現:
  
  (一)團隊初具規模
  2000年1月8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正式成立了纖維藝術工作室,由林樂成、張怡莊、藍素明、洪興宇四位教師承擔起了工作室的教學和科研及對外學術交流工作,並將舉辦國際纖維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列為首選申報課題專案。此後的幾年中,全國有近50所高校相繼成立了現代纖維研究室,從而壯大了研究團隊,促進了中國現代纖維藝術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