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提升就業競爭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4W

論文摘要:職業道德素質是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中的核心要素,當前高職院校職業道德培養存在著“巨集觀政策層面重視與微觀操作層面輕視的矛盾突出、學生對職業道德輕視與企業對職業道德重視的矛盾突出、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輕視職業道德培養的現象普遍”等問題。為培養畢業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職業院校應採取“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貫穿於就業指導的全過程、開發行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等策略。

關於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提升就業競爭力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業道德;培養;就業競爭力。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從事職業勞動應遵循的與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質及行為規範。職業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分支,也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如今,因供大於需、供需錯位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愈來愈大,用人單位對被聘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除了測試擬聘者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外,還極其重視考察其道德品質。職業道德素質是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中的核心要素,而當前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高職院校應加強職業道德素質培養,從而為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及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高職院校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基本狀況

當前,畢業生在簡歷中造假、隨意簽約和毀約、缺乏敬業和團隊精神、頻繁跳槽等現象十分普遍,也因此暴露出高職院校在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巨集觀政策層面重視與微觀操作層面輕視的矛盾突出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頒佈,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部分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頒佈了《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6年,教育部又推出14號、16號檔案。14號檔案在創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提出:將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培養融入專業教學體系,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就業能力。16號檔案則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過程中,要將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國家在巨集觀政策層面要求高度重視職業道德教育,但很多學校在實際操作方面卻忽視職業道德培養、不能落到實處。據筆者的課題組在高職院校訪談時發現:有三分之二的行政人員和教師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持消極態度,認為學校職業道德教育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職業道德素質需在今後職業實踐中慢慢養成。據課題組對40所院校的調研統計:只有10%的學校專門開設了職業道德教育課程;90%的學校還是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或就業指導課上,且涉及的職業道德內容少而淺,既沒有系統性,更談不上專業性與實踐性;80%的學校職業道德教育方法也過於簡單,主要以職業道德的傳授乃至灌輸為主,不注重讓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實踐職業道德規範,進而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成為自覺行動。

(二)學生對職業道德輕視與企業對職業道德重視的矛盾突出

課題組曾在高職院校發放了1020份有效學生問卷,學生在回答“你心目中如何權衡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問題時,中低年級學生回答比例統計結果是:50.3%的學生認為職業技能比職業道德重要,23.7%的學生認為職業道德比職業技能更重要,15.8%的學生認為二者都很重要,10.2%的學生認為二者都不重要;高年級的學生回答比例是:58.2%的學生認為職業技能比職業道德重要,20.7%的學生認為職業道德比職業技能更重要,18.4%的學生認為二者都很重要,2.7%的學生認為二者都不重要。統計結果分析表明,60%以上的學生都輕視職業道德,而隨著高職生年齡的增長和就業的臨近,對職業道德的忽視更為明顯。

目前,不少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也明顯表現出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如心浮氣躁、害怕吃苦、追求急功近利、缺乏責任感、缺少實幹精神等。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已嚴重影響了畢業生的順暢就業。課題組曾在部分企業發放196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企業對員工職業道德的重視程度大大超過學生的預期。具體統計比例是:54%的用人單位把職業道德素質放在人文綜合素質的首位,40%的用人單位認為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同等重要,綜合兩項統計說明90%以上的用人單位都重視職業道德。所以,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都強調: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員工除了擁有熟練技能外,更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80%的企業還表示。職業人才必須具備綜合能力。

(三)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輕視職業道德培養的現象普遍

由於我國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教育起步較晚,很多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仍處在摸索階段,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第一。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專業化師資隊伍嚴重不足;第二,就業指導的物件主要指向畢業生。忽視了對學生的系統化、全程化指導,未能從大學一年級就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職業理想;第三,就業指導的形式單一,導致就業指導效果不理想。據課題組在高職院校發放1020份有效學生問卷的統計結果發現:大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滿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滿意”的比例僅有8.2%,表示“滿意”的比例也只有16.4%;相反,表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比例則達到了49.4%和26%。上述統計比例表明: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遠遠沒有滿足學生的要求。

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學校就業指導內容普遍淺顯,主要是就業政策、就業形勢的講解,就業資訊的傳遞和應聘技巧的輔導,過於強調就業指導的實用性與速效性,而生涯規劃方面的內容較缺乏,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有些高校的就業指導甚至等同於面試指導,只重視面試技巧的教授。而輕視綜合素質、特別是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已在畢業生就業中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如一些學生偽造簡歷、榮譽證書、學習成績、實踐經驗等,一些學校的老師也默許學生上述種種不負責任、不守誠信的行為,認為“區區小節”不過是幫助學生應對就業市場激烈競爭的無奈之舉。孰不知,這些“小節”卻大大傷害了用人單位的感情,用人單位對學校不信任感的增強直接影響了後續對同所學校學生的再聘用。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道德素質要素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以適應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就業指導應依據專業對口行業對崗位人才所需素質的要求,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把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放在學校培養的核心地位。

(一)職業道德素質與就業競爭力

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是職業素質的核心主題。就業競爭力是指畢業生經過在校階段的知識學習和能力鍛鍊,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比競爭對手更能夠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的實際能力和比較優勢。就業競爭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指參與就業競爭的專業技能,軟實力則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用人單位更為看重大學生的敬業精神、協作精神、誠信意識、人際溝通能力等“軟實力”,即不僅要求大學生具有合格的專業技能,更強調大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正如很多單位錄用人才時都強調:有德有才者破格錄用、有德無才者培養使用、有才無德者限制使用、無德無才者絕不錄用。

所以,大專院校的就業指導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而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應聘技巧,要告訴學生職業道德對其畢業後順利求職、成功就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在校大學生,一方面要在專業技能方面多下功夫,以勝任將來的專業工作崗位;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就業儲備職業道德軟實力,因為職業道德素質決定了將來的工作態度。事實上,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好比鳥兒的一對翅膀,應聘技巧作為包裝形式則類似於翅膀上絢麗的羽毛,真正體現競爭實力的還是巨大有力的翅膀。

(二)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包含要素

當今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複合型”人才。個人良好的職業道德包括敬業精神、誠信意識、團隊精神和遵守職業紀律等,更通俗地說,就是講誠信、有責任心、保守公司的機密、對企業忠誠、不傳播與工作無關或有損公司的小道訊息、團隊協作和守時等。其中,愛崗敬業、勤勤懇懇是個人職業道德的基本品質,在此基礎上心懷遠大目標、行動執著追求的人則能夠為企業同時也為個人創造更大的財富。 敬業常常是用人單位對員工提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首選。具備敬業精神的人往往很珍惜就業機會,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熱愛和敬重之情,甘於為工作付出和奉獻並從中感知實現自我的成就感。我國自古就有“忠於職守”的優良文化傳統。敬業精神也是個人品質的表現,反映了一個人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具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明確的目標選擇、認真負責的態度、忘我投入的志趣。所以,敬業精神不僅是人們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高度熱愛,也是一個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是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基礎,更是做人的高遠境界。

誠信即誠實和守信,即在職業活動中要做到言行一致、實事求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必誠必信”的美德。如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分企業和個人經濟利益至上,為追求快速致富不惜採取坑蒙拐騙的`手段,將企業的信用和個人的誠信置之度外,最終使企業和個人蒙受重大損失,從此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喪失了立足之地。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信用危機的情況下,個人在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的基礎上,做到忠於國家、企業、老闆和同事則顯得尤為可貴。所以,誠信是個人一種高尚的道德品德,更是職業道德素質不可缺少的要素。幾乎所有的用人單位都十分青睞忠誠守信的員工,並給予較多的發展和重用機會。

團隊精神是員工職業道德素質中必不或缺的要素。成功的企業必然都擁有凝聚力超強的高效團隊,因為只有團隊員工之間彼此瞭解、取長補短、氣氛融洽,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現代很多的職業活動都是專案式運作,尤其是在很多跨學科的新興產業領域,更強調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聚集一起而共同完成一項工作。所以。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背景下,如果完全強調個人英雄主義,單打獨鬥,缺乏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共生共存的團隊精神,個人和企業的事業都註定要以失敗告終。

職業紀律是職業道德的底線,也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行規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紀律。員工如違反了職業紀律,輕者會被企業予以警告、處罰,重者會招致被企業開除,最嚴重的甚至會觸犯到國家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遵循職業道德方面,個體首先要習慣嚴格遵守職業紀律,既保證工作秩序正常進行,也有利於樹立自已遵守職業紀律、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形象,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涯得以更好地延伸和提升。

三、加強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策略

為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廣大院校要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並貫穿於就業指導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在技能學習、實習的過程中,體察基本的職業道德規範,並努力內化到自己的行為當中,成為自覺行動。

(一)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為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目標,大專院校應視職業道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注重增加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因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制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規範職業道德。其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金錢觀,提倡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作為學生的學習追求,最終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學校還可通過課程、講座、培訓、知識競賽、展覽宣傳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企業競爭實質及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學校還要大力宣傳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教育學生關心他人、學會合作、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培養他們愛崗敬業、誠實奉獻、團結協作、服務社會的精神。

(二)將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貫穿於就業指導的全過程

我國就業指導既要借鑑國外的經驗,又要根據中國國情狀況和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前通過就業指導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尤為關鍵,為此要落實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貫穿就業指導的全過程。就業指導不僅要解決學生即時就業率的問題,更要關注學生的中長期就業率,即要關注有多少學生經過試用期後能夠真正被用人單位留下來。通過就業指導要讓學生更加關注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等走上工作崗位後因為兼具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為提高就業指導的成效,除了通過專題講座、開設指導課程外,還應為學生提供就業法律及政策指導、就業心理輔導等,為學生到對口單位深入實習創造條件。此外,參觀職業道德教育基地,聘請各行業的職業技能高手或道德標兵現身說法,也利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開發行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

目前各類高校特別是職業類的中高職學校普遍開設了《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課。這門課的教學困難不在於教材內容,而在於如何使學生將這門課的基本理論內化為自己的信念,自覺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為今後就業打好基礎。各學校普遍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的統一教材。課題組曾對部分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教師進行訪談發現,這本教材適用於全國所有專業的職業院校,具有普適性,但由於行業性不強,它對各地區、各專業的職業院校缺乏個別針對性;教材中案例選取的題材、事件發生的地域範圍因有侷限性,使學生難以產生真實的情緒體驗,並易產生逆反心理和不信任感。因此,為大力提高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效果,教師需在有限的課時內,針對本地區、本專業的特點,立足於本校的校情和生情開發出實用、有效的行業職業道德校本教材。

總之,據相關預測,2010-2020期間,我國勞動力需求會下降到1000萬人左右,而年平均勞動力供給在2500萬人,年勞動力供求缺口在1500萬人以上,就業壓力長期持續存在。用人單位對員工綜合素質的普遍要求都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成為當前院校學生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學校才能堪稱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