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及應對策略

才智咖 人氣:2.9W

    論文關鍵字:課堂問題行為;產生;應對策略

中職學校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及應對策略

    論文摘要:教學中,教師只會教是遠遠不夠。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於教學的時間大約僅佔一半,另一半時間用在課堂管理上,而後者中大部分時間又是被處理紀律問題消耗掉的。可想而知,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用在學習任務上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基於此,教師要積極反思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教師如何幹預和預防課堂問題行為,進而更好地創設學習環境。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定義

    為了便於分析,我們把課堂問題行為定義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生的違反課堂教學規則、妨礙及干擾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分類

    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主要傾向,我們把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外向性問題行為和內向性問題行為兩大類。外向性問題行為是直接干擾課堂正常教學活動的攻擊型行為。這些行為是較容易被覺察的,主要包括行為粗暴、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對抗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譁等擾亂秩序的行為:出怪聲、做怪相等惹人注意的行為;語言粗俗、頂撞其他學生及教師的逆反行為;遲到、早退、隨意離開課堂、隨意走動等抗拒行為等等。內向性問題行為是不容易被覺察的,對課堂教學活動正常進行不構成直接威脅的退縮型行為。主要表現為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煩躁不安、頻繁活動、亂塗亂畫等不負責行為等等。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具有消極性;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消耗了師生的精力,還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師生之間關係惡劣。

    三、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主要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把教學工作例行公事化。有些教師往往把自己預設的一套凌駕於與活生生的學生展開真實交往之上,很少考慮學生怎樣在課堂裡才能坐得住的問題,也很少去分析學生因能力水平差異、性別因素、社會經濟背景甚至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行為差異以及他們對自己的訴求,反倒認為學生在課堂上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和怎樣做,教學變成了教師自導自演,要學生配合的事情。學生只是作為從屬而做出迴應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因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容易發生一些不良行為。如;尋求逃避、尋求關注、尋求權利甚至尋求報復等。

    2.學生方面的原因

(1)學生入學時文化水平低。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國中畢業,而且多數是所畢業學校的差生,文化課水平不高,學習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絕大部分學生讀書就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對文化課不重視;還有小部分學生讀書是為了“混日子”,他們普遍認為,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都困難,中職生還能有什麼出路?

   (2)學生的身心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獨立性也在增強,他們有時喜歡測試一下教師的限度,看看教師、同學會有什麼反應;外向型的學生喜歡刺激,厭倦無聊的課堂環境等。

    3.環境因素。當今社會,大眾媒體非常發達,學生們很容易接觸到庸俗的、商業性的、低階趣味的內容,學生受這些內容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體嘗試其中的動作與行為,這些行為也會延伸到課堂上。

    四、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

    對課堂問題行為,教師最關心的是怎樣預防和干預。對教師而言,應以預防為主。
   1.建立良好的課堂環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高昂的教學熱情,對學生抱有極大的熱心、耐心和愛心,與學生形成互相欣賞、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師生關係,教師要通過態度、表情及行為方式將一些積極的、向上的資訊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信賴教師,師生間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遵其矚”,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即先“動之以情”,然後“曉之以理”。例如,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照顧“差生”的情感需求,課前有意識地給他們佈置預習問題,課堂中安排機會讓他們參與問題的解答,給他們以學習的成功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那麼,學生就會在教師真誠的關愛下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獲得向上的力量。同時,學生尊敬老師,反過來會更加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兩者相得益彰。

    2.實行班內分層,強化分組合作學習

    教師可以按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習慣、意願的不同,把學生分成A, B. C三個層次,教學“立足B、扶持C、發展A",通過採取同層集中式和混層協作式教學,實現讓C“吃得進”,B“吃得飽”,A“吃得好”。同層集中式教學是把同一個層次的學生集中排坐,分成學習小組。教學中教師按照不同層次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水平與能力,分別提出程度不同的討論題目、練習內容、學習任務。混層協作式教學是把學生按不同層次混合編成學習小組,課堂上按小組排坐,每個學習小組由學習成績優秀的A層學生擔任組長,並負責幫助、輔導C層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每名學生完成提問或練習的成績,就是本組的成績。這種組織方式,不僅給A層學生創造了表現、發展自我的機會,而且促成了學生個人與集體的緊密結合,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與他人共處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自控能力和團隊精神明顯增強。

    3發現問題,及時干預

    好的課堂管理者同時也是好的決策者。當學生髮生問題行為時,教師首先必須確定干預會在多大程度上妨礙教學活動。其次,應該根據問題行為的性質和嚴重性作出干預。

(1)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許多小小的搗亂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那些轉瞬即逝的小搗亂。

(2)使用非言語線索和細小的停頓。當學生做出違規且無法忽略的行為時,教師可運用眼神注視、搖頭、運用面部表情、走進、接觸或打手勢等方法,終止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