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歷教育助力學歷教育發展對策

才智咖 人氣:3.17W

為國家培養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已成為新時期高校繼續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發展非學歷教育意義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非學歷教育助力學歷教育發展對策

 一、概述

學歷教育是按照國家教育部下發的招生計劃進行組織考試、招生錄取,根據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活動,學生按教學規定完成學業後,學校為其頒發國家統一印製的相應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相對而言,"非學歷教育"則是指各種培訓、進修教育活動,完成學業後,獲得培訓部門頒發的結業證書。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要構建完備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其中,明確提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有效互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相互銜接,構建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使不同型別學習成果得到互認和銜接。

《規劃綱要》的頒佈明確了非學歷教育的發展目標。

隨著普通高校的不斷擴招,市場上多種辦學形式各具特色,教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其他學歷教育一樣,電大也面臨著巨大的生源挑戰。近年來,學校積極拓展非學歷教育辦學形式,人們對非學歷教育的需求,電大以學歷教育為主,非學歷教育為輔的辦學理念,學歷教育方面的教學資源和經驗,組織管理上的系統性以及現代遠端教育在技術上的優勢,不僅為電大發展非學歷教育贏得了聲譽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為電大發展非學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發展非學歷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於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非學歷繼續教育擔負著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任務,為國家培養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已成為新時期高校繼續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教育不能脫離社會需求獨立存在,而是應該加入到市場的競爭機制中來,使教育參與市場競爭機制,教學內容貼近市場所需,為社會所用,才能真正實現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

(二)有利於電大發展與人的個性化需求

面對不斷髮展的社會環境,傳統的教育已不再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教育也應從社會化轉變為個性化以滿足社會成員個性化需求和發展需要。訂製電大個性化的辦學模式,使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無論在辦學形式、教學方法還是教學資源、支援服務等方面都能達到有效銜接,發揮電大在體系建設和課程改造上的主動性、科學性、靈活性,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有利於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

終身教育僅僅依靠學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校的一次性教育很難滿足社會快速發展對知識的需求。因此,要想動員全社會成員都加入到終身學習的隊伍中來,就應該藉助電大學歷教育的優勢,結合市場需求,搭建學習與教育的平臺,為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課程設定,達到社會成員人人可學、處處能學,發揮電大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

三、非學歷教育助力學歷教育發展對策

(一)引起重視,轉變觀念

在教育環境大轉變的今天,社會對各類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與日劇增,非學歷教育作為當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教育形式的針對性、適用性、靈活性等特點尤為突出,滿足了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已逐漸成為終身教育的有效途徑。電大在傳統辦學模式的基礎上,還要積極拓展非學歷教育,使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互依存,共同促進,進而推動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學歷教育為非學歷教育搭建教學平臺,非學歷教育指導學歷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由此可見,非學歷教育已由輔助型教育上升為主流型教育,使個人適應社會發展,明確學習定位,與社會環境相對接並與學歷教育並重的教育形式。學校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轉變發展觀念,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雙軌並行,促進電大教育體制的創新發展,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需要。

(二)自我開拓,政策補給

電大發展非學歷教育離不開相關教育政策的支援。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強有力的政策支援是關鍵。在電大系統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還應積極探索,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資源的相互轉換,出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效溝通的政策、檔案,給予相應政策支援。也可動員各教育機構和專家進行合作和研究,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接軌的.方式為兩種教育形式的轉換提供組織上的保證。電大可藉助這一辦學特色,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讓學生成為電大招生宣傳的社會名片,從而使更多的人瞭解、參與到電大的學習中來。

(三)學院支援,積極配合

非學歷教育離不開各學院的支援與配合。在進行非學歷教育的實踐中,計劃是成功的先導,資源是發展的基礎,而良好的規則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我們既要整合電大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學兩種課程資源庫,又要在有實際調研的前提下去制定有層次性的教學培養計劃。適應性教學計劃是根據目前不斷變化的人力資源市場現狀、不斷髮展的多層次多專業學習者的學習需要而制定的,它重新定義和不斷髮展各學科專業的課程門類、課程性質和施教方式等,來完成計劃的人才培養方針。同時,教學計劃的實施要有豐富的教學課程資源作支撐,這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材料必須區別於原有系統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學歷教育資源,要在充分考慮受教育者學習特徵的基礎上開發新內容,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職業人".最終,學生在非學歷教育所取得的學習成果在學歷教育得到承認,並轉化為學歷教育課程中的相應學分,達到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互融合。

參考文獻:

[1]孟繁軍.王毅軍.成人高等教育非學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7).

[2]霍慧玲.尹春雷.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辦學模式[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